小学生语用能力培养应该关注生本
2018-01-29江苏省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朱德齐
江苏省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 朱德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其语文表达、语文思维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习文本以生为主,体现学用结合的理念。下面,我将结合教学经验,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下语文教学如何关注生本作相关探讨。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制定
确立语用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学生,分析其语言基础,准确把握语言运用的重点与难点所在;而后能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目标的预设。语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使孩子理解文本知识的意思,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从而能够丰富自己的言语表达。或者说,教师在选择学习文本时,应该多思考怎样的教学预设才能符合孩子的实际语用水平,思考一下这份文本中应该让孩子掌握哪些语用技巧,看一看班级里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哪些语用技巧,哪些语用技能孩子不没有掌握,哪些内容需要孩子们经过交流讨论才能达成,哪些年内容能够让孩子进行直接运用。只有深思熟虑,把握语言教学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培养得以精准的预设。
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方法选择
适合的教法与策略才会产生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偏重于分析学习文本,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容易忽视孩子的语言运用。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往往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入文本,很少能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语文思考,也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和智慧思维。语文是基础性、实践性的课程,它是基于生本的汉语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也要能够让语言运用现实存在的。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教者是这样进行设计教学的:首先让孩子能够从自己的角度来感受文本的叙述语言之美。让孩子把“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这一句加入“邓爷爷”这一主语,让孩子进行表述、读一读,品悟不同的运用表达方式,而后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感受不同的语言运用方式,抓住“同在”一词进行有深度的朗读。这样,让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感受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学习。接着在此基础上配上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感受排比句的好处。一层又一层地迈进新的体验,促进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表达与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感情对比,从中体悟出不同语用表达的效果。最后让孩子们能用排比的句式进行实际语言表达的练习,这样更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汉语语用能力。采用层层推进式的感受、理解、体验,让学生能够从自身本位出发获得更多的能力培养,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原则。
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教学重点把握
孩子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语言,运用的训练要尽量在课中完成,离开了语文课堂也就离开了教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也就走进了口语化的环境中去了,教师的引领也将消失无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的训练要能够在课中完成,在课堂上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燕子》一课时,文章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体现了对燕子的描写、对于春天景色的描写,笔者能够抓住重点让学生学会仿写。如“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让学生学会对其他小动物的描写,并能进行简要的评判。再如“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针对文中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教师能够让学生进行其它颜色的选择、进行秋天的描写。教师的指导要能够让学生联系经验进行大胆地想象、表达,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用词方式、句式的选择等,真正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仿写中寻找到发自心底的语感共鸣,他们的印象才能深刻起来,才会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在于口头语言的表达,还在于书面语言的表达。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进行表达的欲求,激励学生敢于口头表达;于此同时还要能够采用更加有效的引导策略,教给学生进行事物、景色的仿写方法,真正让学生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静思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追求多层目标的达成,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要能够抓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能够从较为丰富、复杂的语文课本教材中精选典型的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素材,优化目标,集中体现三维目标,实现以点带面式的养成培养性教学,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式地进行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