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2018-01-29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实验学校伍洁枝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实验学校 伍洁枝
课外活动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进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主体对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设计、组织和开展的重视度,并通过阅读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应用来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但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明显,甚至一些学生因为阅读类型和阅读数量的原因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得课外阅读的功能发挥受到了抑制。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促进学生阅读兴趣、能力和效果的逐步提升。
1.有效指导之——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
相较于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知识和能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自主地判断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因此,在此阶段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来进行个性化阅读内容选择的指导。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来明确基础性的阅读内容,使学生有共同的课外阅读内容,便于组织课外阅读的讨论,例如可以将国内外一些经典的阅读素材作为学生必读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来形成基本的语文阅读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特点来为其设计相应的阅读内容,使学生通过不同内容的阅读来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素养,例如对于那些阅读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可以指导其阅读一些结构简单、意思明确的内容,逐步提升其阅读的经验和技能;对于那些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指导其阅读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国内外经典著作,通过各种类型阅读内容的涉猎来丰富其阅读的知识和能力。
2.有效指导之——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
阅读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使学生静下心来进行深入的内容阅读,从而实现阅读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主要包括学校氛围的营造和家庭氛围的营造两个方面。
首先,从学校氛围的营造来说,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班级读书角的设定与管理。所谓的班级读书角是指学生课外时间在教室或者校园内的某个地方进行自主性的阅读。这种阅读氛围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阅读空间,但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需要通过一定的监督指导机制来保障。即教师要参与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中,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对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一一的解答。
其次,从家庭氛围的营造来说,主要靠家长的积极参与。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课外阅读沟通机制,就课外阅读的内容、要求等信息向家长进行及时的传递,使家长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质量方面的监督。同时,教师也要与家长进行课外阅读辅导方法方面的沟通交流,以丰富家长在学生阅读指导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3.有效指导之——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往往已经具备了自我认知的能力,并且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方面。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注意其阅读习惯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第一,教师要强化学生对阅读习惯的认识和认同,使学生能够给予阅读习惯的培养以足够的重视。高年级是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并且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践行,因此,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方面的强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习惯对自己知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科学的习惯培养思想。例如,在讲解完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以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船长》等深刻描述人物变化的经典著作,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其在不断阅读、领悟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教师要掌握学生阅读兴趣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明确阅读习惯培养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更愿意阅读现代文,而对古诗词等内容缺乏相应的阅读兴趣,教师就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阅读跟踪来了解其讨厌古文阅读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来进行科学的引导,纠正学生已有的错误观念,使其慢慢对古文阅读产生阅读兴趣,最终形成阅读习惯。
第三,教师要善于使用循序渐进的阅读习惯培养方法,对课外阅读目标进行细化,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逐步培养。习惯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和风格,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总结、优化才能够形成。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要对习惯培养的目标进行细化,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阅读不同层次的内容,逐步感知阅读知识的丰富和阅读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科学的课外阅读习惯。
4.有效指导之——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开展
所谓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等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课程。开展有效的指导课程是保证课外阅读效果实现的客观要求,是由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就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来说,指导课的开展需要从课程开设内容和课程开设方面两个层面入手。
第一,从课程开设内容方面来说,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素材为主进行设计。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来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的甄选以外,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阅读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课外阅读内容,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个性。同时,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进行有效的延伸指导,例如,针对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以永远的童年为主题的课文,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城南旧事》等与童年相关的经典著作,以此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
第二,从课程开设方法方面来说,课外阅读指导课主要是以解决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开设的,因此,要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解决阅读什么内容和如何阅读这两个问题。对于如何阅读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来为其设计相应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借助科学的阅读方法来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指导课上,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处理字词句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阅读内容的主体思想。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外阅读内容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时,要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个单元故事中的情节和深层次的道理,而在阅读《水浒传》时则要重点注意每个经典人物经历的细致描写,以此来深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
当然,课外阅读指导课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外,还对学生如何进行集体式的阅读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通过与同学或者老师的沟通协作来共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结 语】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提升学生阅读知识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关键方式。在当前学生阅读个性化特点愈加明显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指导来解决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阅读教育中重点解决的问题。而要想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就需要从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指导课的开展等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探索和完善,以促进学生阅读知识、能力和兴趣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