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趣味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1-29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王 杉
以生为本是现在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只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地位的情况。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而趣味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就这一点而言,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有效考察,从而对一部分教师来说也增加了许多教学压力。为了更好的实行语文教育,本文就对此进行探究,希望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对同行业者起到帮助。
一、通过阅读分享,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预习也是一项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阅读对所学课文产生自己的第一印象。在经过这个过程之后,学生才可能在教师正式授课过程中,不会因为教师的指导而使其他人的思想产生“代替思考”的作用,因而使自己只能依靠别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没有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当然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分享过程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学生可能会由于自身性格原因不会主动参与到展示环节。为此教师也应当对传统的阅读分享进行创新,在照顾到学生本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使这个活动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真正达到以生为本的教学目的。
例如,学生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预习。由于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因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对内容更感兴趣,进而也会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在正式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过程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几个学生轮流讲授故事情节的形式对故事内容以及自己读完课文之后产生的感想进行分享。这种形式相比于让学生个人对整篇课文内容进行讲授这种方式而言,更能使学生降低自己在分享过程中的紧张感,从而使较为积极活跃的学生有效带动沉稳内向的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应用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在对这种方式进行应用时,通常会依据课文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联想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一些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但是这种应用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机会,仍然容易出现课上走神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增强情境创设的趣味性,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进而联想自己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类似的景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进行过多的准备,而是主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思考和联想对相关内容进行分享。这种教学方式一旦得到频繁应用,学生也会逐渐习惯通过已有课文知识进行联想,进而有效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进行思维发散的作用,让学生在原有内容基础上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
三、集思广益,有效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内容时会发现这是一门主观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自己对于一篇课文的理解很可能做不到非常全面,因此教师不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某一篇课文进行有效探究,而集体学习这种形式也更加符合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例如,学生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完课文之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作者在描写这部分内容时所涉及到的景物以及写作特点,然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对这个问题进行分享。小组的智慧就在分享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学生也会因为分享而对小组探究的过程更加重视,进而达到更好的探究效果。
四、让学生设计课堂内容,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其实无论用什么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他指导着学生的学习内容,把握整体教学节奏。然而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这一点,教师可以在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将课堂真正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填充。这一过程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学生本人的主体作用,真正使他们应用个人的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创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日后对自己的备课活动都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一环节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助PPT或直接授课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每次课只让部分学生进行准备,保证一整节课都有学生在做分享。这样既能减少学生个人的准备压力,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进而更加重视语文学习。
【结 语】
将以生为本的趣味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也能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教学形式的有效创新,要结合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对不同教学活动进行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应用,使之真正成为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