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颍河某复线船闸枢纽基坑涌水险情浅析

2018-01-29

治淮 2018年7期
关键词:壤土粉质船闸

裴 颖

一、引言

沙颍河某复线船闸枢纽已建有节制闸和Ⅴ级船闸。枢纽工程建筑物设计等级为1级。根据沙颍河航运需要,船闸枢纽规划复线船闸。确定复线船闸布置于老船闸一侧,布置方式与现有的老船闸基本一致,上闸首参与防洪。两船闸纵轴线相互平行,轴间距50m,新建复线船闸上闸首边缘距离老闸上闸首边缘为20m。

该工程自2017年9月开工以来,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两次较大的基坑涌水险情,特别是第二次基坑涌水,涌水量大、急,正值冬雪季节,涌水最终灌满基坑,影响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成本。本文就该工程产生管涌险情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二、工程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区上更新统地层以粉质粘土、粉质壤土、砂壤土、砂性土为主,其中地表出露的主要为粉质粘土;全新世地层呈带状分布,组成以粉质壤土、砂壤土为主,地面起伏较大,厚度不均匀,强度一般较低,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表现为非均匀性。

场区具体地层描述如下:①素填土,以粉质壤土为主,部分为砂壤土,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底高程34.80~32.04m。②层砂壤土,夹粉质壤土薄层,属中等~低压缩性土,本层零星分布层底高程34.10~31.76m。③层粉质壤土,夹砂壤土薄层,层底高程32.11~27.60m。④层粉质壤土,属高压缩性土,层底高程24.97~27.60m。⑤层粉质粘土夹粉质壤土,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底高程26.30~21.88m。⑥层粉质壤土,含砂礓,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底高程23.09~17.98m。⑦层粉质壤土、砂壤土互层,砂壤土含量大约占20~30%,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底高程17.71~14.22m。⑧层砂壤土夹粉土和少量粉质壤土,属低压缩性土,层底高程11.00~8.48m。⑨层粉质壤土夹粉质粘土,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底高程1.97~-1.96m。⑩细砂、极细砂,局部夹少量砂壤土,属低压缩性土,层底高程1.45~-1.66m。

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类孔隙水,根据地层岩性和含水层特征可划分出三层含水层和二层隔水层,其中第一含水层为潜水,第二、第三含水层为承压水。分层叙述如下:第一含水层由②层砂壤土、③层粉质壤土和④层粉质壤土组成,厚约3.0~11.3m,该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快速堆积物,结构松散,含水类型为孔隙型潜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和河、沟塘水补给为主;第一隔水层为⑤层粉质粘土、⑥层粉质壤土,厚度4.0~13.0m,微透水性,分布广泛,为相对较好的隔水层。第二含水层为⑧层砂壤土,中等透水性,含水类型为承压水,具承压性,上部⑦层粉质壤土、砂壤土互层,弱~中等透水性,部分具一定承压性。第二隔水层为⑨层粉质壤土,微透水性,厚度大,为良好的隔水层。第三含水层为⑩层细砂,局部夹少量砂壤土,中等透水,含水类型为承压水,具承压性,层厚不均,出露高程一般在-10.0~-13.0m,对工程影响不大。在上述含水层中与工程密切的为第二层含水层,且建基面下的⑦层土厚度不足2m,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管涌和流沙现象。施工期埋设测压管观测场区承压水位,外河老闸上游水位高程31.5m,下游水位高程28.5m期间,从空间分布上看,靠近上闸首处地下稳定水位在31.5m左右,下闸首处地下稳定水位为28m左右,闸室位置处地下稳定水位为30m,由此分析场区地下水位与外河水位基本一致,因此施工期需采取必要的降排水或截渗排水措施。

三、基坑开挖施工及基坑涌水过程

复线船闸位于沙颍河左堤及老船闸之间,基坑右岸紧邻老船闸,采用双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支护,基坑左岸放坡开挖,上下游均采用钢板桩+钢管桩组合围堰挡水。基坑四周采用摆喷截渗墙围封,下游右岸加长110m段导航墙施工期兼做围堰,采用永临结合的双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结构,桩间底部采用摆喷截渗墙与相邻截渗墙相接,双排桩之间充填C15素混凝土防渗。

2017年10月份,船闸上闸首基坑开挖至高程24m左右(上游河道水位32m),基坑右岸支护桩附近发生涌水,现场水流往上翻涌,水量逐渐变大。紧急抢险在基坑内填筑围堰挡水,同时通过巡查发现,正在施工的上游横向围堰钢管桩处出现水流倒灌现象,流量逐渐加大,入口也逐渐扩大,后经及时封堵,险情得以控制。

2018年2月份,船闸基坑已开挖至高程18m左右,并已浇筑多块闸室底板素混凝土垫层,此时上游水位33m,发现上闸首基坑左岸上游侧拐角高程22m处出现涌水险情。外河水先绕过钢板桩围堰,在钢板桩内侧出现旋涡,并绕过第一次加固的截渗墙体外围,从上闸首左上角向上涌入基坑,瞬间形成渗流通道,且在横向截渗墙上游形成塌陷坑,后在围堰未封闭处形成决口,围堰逐渐冲毁,导致基坑大量进水,最终与外河水位持平。

四、基坑涌水内外因分析及建议加固措施

第一次涌水点在高程24m左右,第二次涌水点在高程22m左右,两次管涌均发生在上闸首围堰处,从涌水点高程分析,均位于⑥层粉质壤土⑦层粉质壤土与砂壤土互层之间结合部。涌水发生时,上游围堰施工尚未完成,基坑开挖高程约17m左右,而上游河道水位33m左右,形成16m左右的水头差。据后期勘察、检测,发现涌水口上游已实施截渗墙在高程14~24m范围内部分地段已连通。由此分析:⑦层粉质壤土与砂壤土互层是基坑产生涌水的内在原因,该地层为中等透水性,渗透破坏型式为管涌,在高水头压力下,土体中水力坡降大于容许值时,就会在薄弱处形成渗流通道;外在原因主要为上游围堰尚未完成施工,未形成整体的截渗面,且施工质量未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截渗墙体下部余有残渣或墙体与土层之间特别是与⑦层粉质壤土与砂壤土互层之间留有孔隙、孔洞及断墙等,容易使高压水体由外河渗入墙体下部,沿墙壁向上流入基坑内部,快速淘洗、冲刷,造成涌水险情。

针对目前出现的两次涌水险情,建议在前期加固措施的基础上,对涌水影响岸坡进行压密注浆补强,完善加长混凝土截渗墙布置,沿摆喷截渗墙外围重新补充施工围堰截渗墙,墙底高程8m左右,强段连接选用接头管法,应保证接缝处端孔的孔斜率和接头洗刷质量,尽量减少墙段连接缝,防渗墙墙体应均匀、完整、连续,不应有混浆、夹泥、断墙和孔洞等。根据场区地层地质情况,混凝土截渗墙槽孔建造主要采用抓取法,局部槽段由于前期灌浆难以直接抓取,可采用钻抓法成槽。

五、结语

该工程施工降水难点在于复线船闸施工期不能影响老船闸正常运行,且老船闸与复线船闸轴间距仅50m,为了保护老船闸的运行安全,根据场区地层地质条件不宜采用施工降水工艺。因此需对基坑四周采取帷幕灌浆或截渗墙等截渗措施,应要求施工开挖前必须完成截渗工作。截渗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工作,严把造槽、槽孔间板墙连接、造槽垂直精度工序。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外埋设测压管随时监测地下水位,从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壤土粉质船闸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船闸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玉米角质和粉质胚乳淀粉粒粒径、糊化特性及凝胶质构特性的研究
杨树育苗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