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情 真情 激情
——谈“三情教育”的追求与实践

2018-01-29陈巧云

初中生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真情激情德育工作

■陈巧云

2015年,承载着盐城市教育局名师工程的期望,承载着盐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理想有追求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梦想,在我的主动申请和市教育局的批准下,“陈巧云名师工作室”成立了。因共同的理想信念、相互的学习帮助、彼此的影响感染,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室现有成员已逐步形成了共同的“情感教学”特色和“热情工作、真情爱生、激情教学”的“三情教育”理念。在“三情教育”理念中,热情是前提,真情是关键,激情是特色,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

一、热情工作,勇挑育人重担是工作室成员的精神风貌

热情是一种强劲的情绪,是一种对人、对工作的强烈情感。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人,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别说创造业绩。俗话说“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对于教师而言,“热情从教”就是要满腔热情、真心实意地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任教的专业、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

教师职业虽说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但也是相对清贫的职业,需要教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沉得下心境。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教师本身就已为不少权欲、利欲熏心的人所轻视,在重智轻育的应试教育的背景和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又是一些人眼中的小学科或副科,不仅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少数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呢?首先,教师自己内心要强大,要充分意识到学科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育人为先”的理念已成为共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立德树人。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说,我们的教书与育人具有一致性。我们的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学科的地位,要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热衷于传授给学生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知识,用自己的内心确信所表现出的情感来再现思想道德的光辉和法律的尊严,用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社会体验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来熏陶学生,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来引领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敬重,用自己的工作实绩告知同行,小学科同样可以有作为,做出大成就。

当然,这里所讲的“热情从教“,不仅仅指的是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还指我们所从事的学校大德育工作。因为对于学校而言,德育工作绝不仅仅是政治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还有班主任耐心细致的教育和班会课的主题教育,以及少先队、共青团、年级工委、政教处等部门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将德育课程与学校的大德育工作有机对接呢?我认为,只有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主动担当这些大德育工作,方能充分发挥学科专长,使课程目标在学校这个大课堂中得以更好地实施。在我的倡导和老师们的努力进取下,目前,工作室所有教师都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岗位上承担着学校的德育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双肩挑。大家在各自的学校都主动承担了学校班会课的主题设计和课件制作工作,因而每天都觉得有做不完的事,一边在忙着备课、上课,一边还要思考或参与种种德育活动的策划安排,在学校都成了重要的一员,都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老师们每天都在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也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进步着、收获着、快乐着。

二、真情爱生,专注德育科研是工作室成员的精神追求

马卡连柯说:“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只要用爱的春风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爱的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那么每一只丑小鸭最终都会变成白天鹅。习近平总书记说:“好老师的眼神应该是慈爱、友善、温情的……”“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关心帮助,如嘘寒问暖、耐心教育、悉心关怀、赏识鼓励等,这些关爱是正面的显性的。还有对学生的尊重、宽容、不歧视、不偏爱,同样也是关爱,中学生是能够理解并感受到的。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精神层面需求的研究,对问题学生成因的探究,对学生学习内生力的激发等方面的行动研究,是一种深层次的、间接的、隐性的大爱,也正是我们工作室成员目前所致力追求的。这不仅需要我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还要付出时间、精力、心血、智慧。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申报了多个关爱学生的省、市级德育课题。为了走近学生,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努力用真情温暖学生,还利用课后时间搞问卷调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特殊家庭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多侧面关心、帮助学生。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的课题研究中,工作室成员设计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室的多位成员主动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陈月华、王娟等老师主动申请到学校的“心灵氧吧”“心灵小站”值班,倾听学生心中的烦恼和心理上的困惑,努力为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指点迷津。王海东、方冬梅、陈月华等老师在课题“特殊家庭学生关爱方式的研究”中,多次利用休息日到学生家中家访,还在生活上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些举动都深深地感动着学生和家长,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为政治学科组、为学校赢得了好的声誉。在课题“明史言政社团,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实践中,工作室成员发扬集体智慧,分工协作,编写了题为“明史言政之言政”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学科社团的兴趣,被盐城市直多家学校使用。工作室成员都积极主动地担任各校社团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引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之道,自觉抵制社会不良诱惑。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指数。在课题“初中思品课,激发学生内生力的实践研究”的实践中,工作室成员带领其他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内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明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老师们努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不难看出,我们研究的这些课题,都源于对学生的真情关爱;课题的研究过程,是用实际行动在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助力,用赤诚的师爱情怀温暖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因此,我们的研究既赢得了学校的充分肯定,也令我们自己真正体会到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职业幸福感。

三、激情教学,引发互动生成是工作室成员的课改特色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没有强烈的感情、积极的情绪、高昂的精神风貌,要想点燃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又谈何容易。作为一个品德课教师,我们首先自己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在拿起课本行将走往课堂的那一刻,就必须做到脑无杂念、胸无杂事、精神饱满。

在课堂上,教师灵活地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等多种交流方式和教学艺术去感染、唤醒、带动、启迪学生,使学生专注听讲、认真思考、主动参与。而学生的专注投入、积极参与又会反馈信息给教师,从而产生良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当然,激情上课的前提源于教师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才会认真地研究学情、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只有备课充分,对教材熟悉于心,对学情了如指掌,教师方能自信从容地走进课堂。试想,如果教师对教材一知半解,对学情一无所知,对活动环节脑中无绪,对教学内容心中无底,教学中言语结巴,又怎能做到激情澎湃、灵动自如地授课呢?

激情上课还要教师善于改革、勇于创新,要能大胆地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讲解式、被动式学习;要能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带着问题进行探究的行为;要能灵活运用现代音频、视频等手段,来渲染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

几年来,工作室成员激情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以情激情,互动生成”的课堂样态渐成特色。工作室不少成员在市级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中开设了公开课,有多位老师参与省级教学基本功大赛或省、市级优质课比赛,并获一、二等奖。

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最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最伟大的成就。”教师的激励作用、鞭策作用和鼓励作用,均依赖于教师深厚的情感。情感不仅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而且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专职的德育课教师,只有自己拥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养德,立德树人”。

“带着热情工作,揣着真情科研,怀着激情教学”是工作室17位成员的不懈追求。我们互帮互助、互相勉励,相互传递正能量,在德育的大课堂里辛勤耕耘着,在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着,在三尺讲台无私奉献着。当看到掉队的学生迎头赶上时,我们开心;当看到问题学生被转化时,我们欣慰;当看到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时,我们喜悦;当看到特殊家庭的学生笑容灿烂时,我们高兴……总之,当我们在育人的征程中付出的真情有所收获时,我们备感幸福和温暖,这就是我们的理想追求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真情激情德育工作
我用真情守护你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以心换心见真情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真情扶贫见实效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