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健康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01-29张立谱王自强

体育风尚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行为习惯管理体系

文/张立谱 王自强

一、健康管理理论体系综述

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知识咨询和技术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的整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连续的运动状态,即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查检测、评估、各种干预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以达到使服务对象向着健康不断发展。其宗旨是充分调动个体、群体和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源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并在欧美迅速发展,且形成了各种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旨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增进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活力、提高个体或群体的生活质量,使个体或群体一生保持健康。而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国家才首次出现了“健康管理师”职业,启动了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工作。随着“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纲要2020”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健康更受关注。因此,不断改善和促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良好转变,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

二、构建健康管理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发展的栋梁,所以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通过国家近几年的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速度、力量、心肺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方面呈下降趋势,而肥胖或超重的大学生逐年增多,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身健康危险因素方面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大学生对健康意识认识不足和对健康责任理解不够;二是大学生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造成生活、学习、作息、饮食无规律,如熬夜、玩手机等多种不良习惯;三是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正确地判断等。

因此,通过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档案,逐步完善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及时对大学生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并针对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有效和高校的进行干预,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以,构建与完善高校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构建高校健康管理理论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高校体育课程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以基本理论知识为指导,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健康,也是贯彻《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和顺利实施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校开展健康管理各种活动,进行建立健康管理系统和完善健康管理体系,不仅是《纲要》精神的要求,也是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更符合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需求。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器材等可利用的资源较丰富,从事指导的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经验和能力较强,体育课堂的内容选择较广,学校的政策、制度等比较优越。所以,在高校开展和实施健康管理体系具有非常可行性的优越条件和环境。

四、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构建思路分析

高校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时,必须以学校为引领,社会相关部门或机构或政府在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把大学生体质健康可纳入医保范畴,家庭可作为检测、监督、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确保每一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健康管理档案,并做到长期跟踪,完善每一名大学生的健康管理信息,并对其健康管理档案不断进行评估、修订形成干预--反馈--再干预--再反馈的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

学校不仅要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监测、评估外,还要不断改善学校的健康条件,如场地、器材、技术指导等服务。不断完善网络建设,通过网络让大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管理信息,同时,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保健知识、生活方式的养成、体育锻炼方式等知识和技能,及时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信息进行更新,随时优化干预方案,做到干预一回馈一再干预一再回馈的过程。

五、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档案模式

(一)个人健康信息管理

高校健康管理体系是连续的、系统的长效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管理与被管理单一的形式,应是在学校统一领导、协调,由校医院和体育教师共同组织,以及学生骨干协同下,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共同永久的建立大学生体质电子病历及健康管理账户。

(二)个人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估

根据检测所得到的信息,建立起个体、群体的危害健康因素的评价数据,随时准确掌握每位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健康、亚健康、疾病等,以及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疾病的隐患,,积极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并采取行动改善健康。

(三)个人健康计划

根据检测的结果随时发现每一名大学生危害健康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干预方案或运动处方,有效的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积极维护和改善自己健康。汇总每个人的健康管理,给出群体的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群体提供人群健康所需的参考信息。

六、构建高校健康管理理论体系的建议

(一)培养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

高校要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问题及早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和心理干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掉熬夜、吃零食、玩手机等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多方面协同的健康管理制度

高效的中心是提高教学质量,但也要注重大学生的健康,学校应在人力、物力、科研、教育等方面投入,将大学生健康纳入评奖评优等各个方面考核中,逐步建立起学校、校医院、体育教师、社团等协同共促、共管等健康管理体系。

(三)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专业的健康管理体系队伍

虽然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专业人才,但并不是全能的,可能在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缺陷,这就要求不断对高校体育教师定期进行健康管理方面的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专业的健康管理体系队伍。

[1]曾四清.大学校园运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19):59-63.

[2]邱娟.论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101-104.

[3]庄彦,未培.基于云数据库的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2):17-20+40.

[4]施秀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管理体系初探[J].科学管理,2016(4):47-49.

[5]张维珂.体质健康档案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评价的预警功能[J].兰台世界,2015(10):114-115.

[6]宋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状况及其干预过程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241+243.

[7]侍勇.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机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7-8.

[8]伍淑凤.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医,2013(3):508-510.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行为习惯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