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练习在高中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07邓登勋

体育风尚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验班功能性乒乓球

文/邓登勋

一、研究背景

广州市培英中学每次体育教学时间为90分钟。课程改革刚开始时,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因为未知而感到好奇,对于课程学习有着新鲜感,同时学习也比较积极。在一个阶段内,获得较大突破,迎来一个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选项教学许多问题也日渐突出。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选择此课的人数较多并且男女比例差异明显。人口基数大但是课程学习时间是固定的,这样每个人分配到的练习时间远远不及课程所要求的训练时间,学生对于所学动作未完全掌握,训练强度和密度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达不到规定运动量,学习效果不明显。90分钟的教学时间,每个练习时间如何分配,每个时间段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各个教学环节如何有效连接。在每一周只有一次选项课的时间,如何巩固所学技术和体能素质,是现如今选项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主要是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参考部分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有关的数据与资料,为此次研究进行先行性检验和理论支持。

(二)逻辑分析法

在对参考文献和实验数据资料处理,以及论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多种实验方法,例如:分类对比、数据归纳和演绎等等,对以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三)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据统计软件如:SPSS软件,进行各种数据的整合处理与结论总结。

(四)实验比较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功能性练习的教学效果,在高一年级内,选取两段乒乓球选项课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约50人,女生30人,男生20人。对照班不改变教学模式,仍是在课前采取原地热身运动和跑步热身等措施;实验班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更侧重于让学生进行功能性练习。实验的时间跨度为一学期。

三、功能训练的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性训练包括身体机能核心部位训练、悬吊训练、振动训练等方面的专项练习,训练过程强调多关节、多平面、多维度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功能训练和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盲目训练不同,它的训练目标是根据学生选择的运动种类的不同,进行实际训练方法的制定,包括训练负荷、时间、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现通过非功能性与功能性训练的特点对比,来阐述功能性训练的特点。

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在进行课程热身时,常常只通过跑步、广播体操等方式,这些活动并不能对于学生的肢体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调动。而功能性练习学生身体处于一个慢性激发运动中,逐步适应外部条件,肌肉适应有效的运动,这些动作能帮你增强耐力、提高灵活度、加强力度以及使整个身体得到锻炼,而不是单独锻炼某一部位的肌肉。功能性训练通过将多项运动组合在一起同时得到锻炼,缓解肌肉组织锻炼的不平衡。

实验班采用的干预手段将贯穿整个实验期间,在课前的20分钟内,合理安排功能性练习手段,例如:跪步转体走、垫步饶肩、驼式平衡、手足爬行、在穿插练习时,也要遵守学生的生理特点,不是盲目叠加,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练习要求和质量。在学习技术动作时,辅助一些负荷,增加学习难度。主要的教学目标完成后,根据乒乓球项目特点设置素质练习,从学生的灵敏,速度和上,下肢力量进行发展。例如:前后跪步、原地弓箭交换腿跳、跪步行走、等等。整个选项课的教学里,教学步骤紧密连接,教学内容生动,使学生更喜欢,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具体的安排如下。

实验班的教学流程:开始部分(5分钟,集合,安排教学内容)→ 功能性准备(20分钟,功能训练方法练习,协调各部为机能,使身体为运动做准备)→基本部分(40分钟,集体与分组教学练习,完成体育课程既定内容)→ 协调稳定性练习(15分钟,集体与分组教学练习,按教学实验要求进行协调稳定性的相关练习)。

对照班教学流程:开始部分(5分钟,集合,安排教学内容)→准备部分(20分钟,各种跑转和拉伸练习,为开始部分做好热身准备)→ 基本部分(45分钟,集体与分组教学练习,完成课程教学要求目标)→ 结束部分(10分钟,放松和拉伸抖动练习,改善机能疲劳的恢复,小结)。

四、功能性训练的效果分析

(一)学生课堂满意度反馈

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课下反馈,收集整理数据,完成了下表(如图1),表明学生对于功能性练习接受能力较强。

(二)课堂心率追踪

从追踪的心率分析,乒乓球选项课里改为活跃的功能性练习后,实验班的心率高值有了明显提高可以达到155次,处于高位的时间持续时间也较为长。这在以往的传统的教学里乒乓球选项课是较难出现的。(见图2)

五、结论

根据功能性练习的特点,构建了开 始部分→ 功能性准备→ 基本部分→ 协调稳定性练习的乒乓球选项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比较法可知,功能性练习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内容的新颖多样性,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高,对课堂的满意度也较高;第二通过课堂中心率变化追踪,功能性练习更容易达到高心率值,保证了学生的练习强度;第三一学期的功能训练学生的速度、柔韧与灵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非功能性练习则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这三项素质。

图1 学生课堂满意度反馈

图2 学生课堂心率追踪

[1]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105-109.

[2]朱泉池,阿英噶.“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18-19.

[3]Mark Kovacs.动态拉伸训练—创新热身方法 提高肌肉力量 强化动作技术 增加动作幅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1.

猜你喜欢

实验班功能性乒乓球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乒乓球悬浮术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靠拢的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