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之困与路径研究
2018-01-29孟凡莉丁进国丁传伟
孟凡莉,丁进国,丁传伟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
少数民族武术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思想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民族伦理学、兵学、美学等诸多学科而形成的具有明显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并且在不断积淀中形成的具有象征形和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动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是构建国际文化纽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落实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实质上就是来自中国文化背景的众多少数民族武术与国外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本文以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对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了解,并通过访问相关专家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1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伴随着文化在国际政治中地位的不断突出,文化外交作为“软权力”的应用正成为各国国际战略的重要选择,尤其是西方大国的文化外交活动方兴未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化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是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客观上,作为一项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外交也是国家对外文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从少数民族的角度考虑对外传播可以增强少数民族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扩展少数民族武术生存发展空间,传承民族武术文化,缓解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危机;同时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是全球化意义上显著的文化发展成果,作为少数民族代表的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应当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保持其独有的民族文化风格特点走出国门,融入全球化当中,顺应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需要,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加强抵御外来思想文化渗透的力量。此外,对世界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能够推动世界文化繁荣,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2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考察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走出去”充分利用了“多元一体”的特殊属性,既有中华文化的总体风格,又包含了少数民族特色。在历史进程中,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是在战争以及民族融合时期。汤明伟、王辉的“论少数民族武术的本源与区域特征”中描述了苗族、羌族、藏族、壮族、回族、瑶族等民族在战争中武术的发展,正是因为掠夺和战争,民族武术才开始与其他民族武术交流学习,这是少数民族武术最初的对外传播。如今,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发生在各个时期,主要传播途径不外乎影视、表演以及比赛等。回族八极拳、查拳、华拳、炮拳等在传统武术比赛中已站稳脚跟,不仅在国内发展很好,在国外也为众人所喜爱。随着拳种的对外广泛传播,文化的传播也与其并肩前进。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团队出国进行武术表演,在当地旅游地区安排武术表演节目,民间武术家出国对外传播等,都是现今少数民族武术对外传播的一系列手段方法,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内涵与特征各异的地域少数民族武术,其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以张延庆、么加利、罗辑等为代表,学界在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针对传承与发展展开了探讨。他们均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少数民族武术传承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还比较落后,文化宣传力度达不到,专业的武术人才还很缺少,传播的标准性还比较欠缺,传播的深度还不够等。今天,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完全可以以现代科技为媒介:现代社会网络媒介广泛普及,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这些现代科技都是推动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助推器。少数民族武术本身也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存在:它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优势,同时具有一定的民族、宗教文化基础;海内外少数民族武术习练者也为其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撑。如此,无论从个人、民族、国家哪个角度出发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都是必要的。
3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困境
3.1 少数民族武术对外传播的内部之困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是少数民族几千年的传承,是优秀的中华文化,但在社会的转型期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造成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如今的困境,究其原因自身因素不可忽略。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武术文化的自负与自卑,是由于少数民族武术没能跟上社会转型的步伐,也是由于西方体育项目的强势入侵。自负是文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本民族武术文化的盲目自信、对自身民族文化落后的精神自慰。要做以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以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根本,构建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新体系。
少数民族武术的对外开放,这是其对外传播的基础工作。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是一个包容的体系,在历史发展历程中通过对他文化的吸收逐渐完善自己的体系。因此,才能够生生不息、经久不衰。而今,面对外来体育抢滩中国大地的境况,少数民族武术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会对外传播产生一定影响;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对外传播。
少数民族武术技击的消解。“技击”是少数民族武术的核心,但少数民族武术并不仅仅只有技击。中华武术的博大文化景象是由以技(技击)、身(强身)、性(道德)三者有机结合的基本价值体系铸造而成。然而,今天我们对于传统武术技击的认识却仅仅局限于能不能打的最低层次,在现代竞技武术套路中,尽管也会提武术动作要以技击为本质,但其动作造型却在追求“高、难美、新”。时代的进步使得我们失去了理解武术技击本质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没有必要理解,然这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解嘲。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不均衡的影响。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尽管世界多地区都有传播,但在亚洲地区传播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影响力也最大,这主要与文化传播的特点与速度有关,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相似性越大,就越容易吸收借鉴。另一方面,同是在亚洲国家,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影响就要大于印度、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少数民族武术传播不均衡现象将无法实现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也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不符。
3.2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外部之困
对外传播是与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文化(主要是外国文化)进行交流、融合,这就不仅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关,还与他文化的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其主要的外在影响因素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因素推动,以便彰显国家的强盛;少数民族武术在外来体育与武技的压迫下,生存空间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损害。对外传播的内部环境是如此不容乐观,外面的环境更是糟糕。武术最初的走出国门主要是依靠影视以及民间武术人的传播,虽然为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中西武技文化的不相容严重阻隔着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除去文化本身互相不相容,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与诸多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中西武术文化体系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背景,致使评判标准有很大的不同,一定程度阻碍了彼此之间文化的正常沟通传达。不同的哲学理论思想以及宗教文化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武术立场、方法和视角,导致中、西武技对人作用和用途的理解和研究,也走上不同道路,因而二者在理论建构和文化理念上无法彼此相容。 同时,中西武技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武技体系不同,也使得在理解上产生了差异。
4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路径与形式
4.1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3大维度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外交活动,地缘因素在民族文化对外传播领域具有作用,各国在寻求传播本国民族文化时无不优先考虑地缘条件。地缘联系主要由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或文化发源地毗邻的周边地理条件决定,地理空间相邻和一定区域内不同民族群体具有共享的自然地理环境皆是决定地缘联系的重要因素。地缘因素在历史上曾是最重要的文化外交考量因素,至今仍以趋同的生存环境作用于不同民族群体的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因而地缘联系仍然是我国制定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战略必须充分考虑的重要维度之一。
宗教信仰因素是制定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的又一重要维度,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作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对外交往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原始宗教信仰。在这些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连接南亚多国的藏传佛教文化区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区;西北地区连接中亚多国的伊斯兰教文化区;我国自东北经北方、西北至西南地区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具有类同文化现象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区。具备相同或类同宗教信仰地民众具有一种“信仰共生模式”,可打破地缘、血缘等因素的限制,形成一个国际性、跨区域、跨民族的信仰共同体。[]因而少数民族文化可依托其宗教信仰的联系获得有效传播。
回顾依托商贸往来以及跨国贸易进行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不得不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千年历史的商品贸易走廊,不仅实现了我国沿途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随着商品走向欧亚、非洲和美洲,甚至在各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丝路文化圈”。频繁的商贸往来和共同的物质追求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商贸往来也为制定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战略重要的国际维度之一。今天,丝绸之路重新崛起,必将在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2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建设
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需要建设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同心同德推动少数民族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坚持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以政府为导向;其次加强社会组织对外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传播交往,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支持民间个人、民族文化团体的国际交流,并使之规范、标准化。
国家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中流砥柱,承担着履行政府公共外交职能、组织筹划官方文化交流活动的职责、把控文化对外传播整体方向的性能。社会组织团体通过在城市、地区之间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建立稳固的文化纽带。民间个人、民族文化团体和中外文化学者之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合作,对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文化纽带的建立和巩固具有重要作用。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扩大了民族文化传播的多层次,从不同角度宣传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传达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丰富多彩。
4.3 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途径的主体化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多渠道立体化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形成了少数民族艺术团体出国访问、在国内外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会活动、国家媒体对外频道栏目展播、国外媒体信息投放、民族文化旅游海外推广等多层次的传播途径体系。在未来,应当继续推动传播途径的立体化建设,借助新媒体和VR技术等新兴文化传播方式着力打造好民族文化展示和情景体验渠道,培育一批外向型民族文化企业和优秀民族文化品牌。
新时期,“一带一路”是国家层面的贸易对外战略,意在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以和平为准则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关系,打造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中国扮演更多国际角色的开始,而只是依靠国际政治、商业、工程技术人才等是无法胜任这些角色。文化是这些角色最好的承担者,而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宗教性质与“一带一路”的宗教路带完全的切合。少数民族的发展一直都没有与宗教脱离,少数民族武术更是受到宗教的影响,可以说少数民族武术是一种包含宗教性质的武术。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可以充分借助“一带一路”提供的便利,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开启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篇章。“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途径的主体化建设主要从政府、社会和企业3个层面着手。
4.3.1 政府层面 对少数民族武术文化进行整理、规范、统一,引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上层次。不同少数民族的武术文化各有不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武术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多标准的文化设定,特别是技术动作的多个标准衡量、评判,会让受众者感觉到模棱两可,使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在对外传播的初期就缺乏可信度。此外,各民族文化的统一、规范,不仅在传播的过程中有利于传播者更深层次的了解、系统的掌握,而且也有利于受众者接受;参考国外武技的传播,无不具有规范标准的体系。少数民族武术因其特殊的民族因素和生存环境使得少数民族武术与武术文化更加的复杂,同时相对于中国武术文化而言,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较落后,文化关键词的标准化显得更为重要。标准化意味着统一,如此在传播过程中其可信度就更高,也更容易是受众者接受。
建立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政治中心,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走上轨道。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等支持体系,在制度上保障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的系统建立;从国家的高度上建立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决心和意志。设立专项基金,保障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在资金上无后顾之忧;建立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推广中心,保障对外传播的根据点,利用当地相关人才充分发挥其本土优势。
充分应用孔子学院在国际上的超然地位、交流传播文化的功能,在孔子学院积极推广少数民族武术文化,提升少数民族武术文化认同和对外传播力量。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在国际上的强弱来源于强弱文化的权力,强势的文化权力支撑语言的强势,语言的强势是文化强势的表现。因此要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的语言教学功能,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仍然属于跨文化传播的范围,依旧要遵循文化间性理论。从传播学的角度考虑,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与汉族武术的传播还有差异之处,因此利用当地的人才与资源会更利于对外传播的进行。
4.3.2 社会层面 (1)建立官民合作的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中心。现如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有关少数民族的社会团体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富集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基元的、对象比较单一的对外传播学术团体和交流团体则相对较少,与国家对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聚集各方面的资源与优势,增加集中化的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中心,是非常迫切的。其次,成立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学术团体和表演团队等社会团体,加强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国际学术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对外传播效果。加强对各个少数民族武术文化输出与拓展的意识,是对各个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整合与开发,充分挖掘其潜在的优势文化资源,开展跨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各界对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全面而正确的了解认识。(2)拓宽传播渠道,扩展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空间和影响力,搞活文化认同和对外传播市场。实施过程中遵循从传播学的基本规律,充分利用数字网络、新媒体技术;强化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夯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渠道的建设。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优缺互补。(3)充分利用好人际关系传播,提升文化认同和对外传播质量。人际传播更加真实、直观,合理的利用人际关系的传播,不仅能够逐渐抹去影视作品、武侠小说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够为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传播打造坚固的基础,也更容易使文化融入到受众者的生活、信仰、骨髓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3.3 企业层面 形成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品牌,完善营销渠道,组织宣传团队。建立少数民族武术品牌,注重产品的包装。营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产品的包装影响了它的形象、档次等问题,决定了它的销量。少数民族武术文化要凸显出其独有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一人与自然为根本的深刻思想。另外,宣传团队对产品的宣传力度是否到位决定了受众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同样影响了受众对产品的信赖度;而宣传团队的宣传又依赖于其建立的宣传渠道。这是一条营销链条,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整个过程就不可能完美的完成,甚至与原路完全相反,产生负面效果。围绕文化认同和对外传播强化受众细分。这里的受众就类似于营销里的客户,每个客户与每个客户的要求不同,对产品的态度就会有不同,因而就需要采取不一样的营销手段,即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要针对这些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与方法。
5 结 语
从世界文化未来的发展变化看,少数民族武术文化为文化多样性增添了多彩的一笔,提供了鲜活的生命力;从人类的健康发展来看,少数民族武术作为少数民族人民强身健体的手段必将适用于全人类。然而以文化认同为主线的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还任重而道远,有外在的因素阻碍,也有诸多的自身不足。本文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分析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实践当中,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信心。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最根本的是要突破文化的障碍,达到文化认同,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