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经读本和注疏体例略观

2018-01-29北京霍香结

名作欣赏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孝经体例注疏

北京 霍香结

《书目答问汇补》正经正注条引刘明阳稿本批注曰:“阮刻最初印本一百八十四册。施刻唐文治十三经读本最便初读。”(第4页)此便是十三经的两个体系:古注疏体和读本体例。

阮文达公校勘(含段玉裁等)锓刻之宋版十三经注疏所收注疏体著作皆宋唐以前人所作(孙奭本《孟子注疏》朱熹掊击其为南宋“邵武一士人假托”),其大全且备,校勘精湛,乃古注之集大成者。张之洞说:“阮本最于学者有益,凡有关校勘处旁有一圈,依圈检之,精妙全在于此。”后续翻刻的本子当中,将此〇符削掉者,实大毁而不知。阮刻之不足最特者便是对东洋学者冈田宜生从《群书治要》中辑迻出来的郑注孝经以其“诞妄不可据”乃“伪中之伪”(孝经注疏校勘记序)而否定之。阮公为刘知几所误也,致其失察,焦里堂竟引以为同调。阮刻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初刻止一百八十四部,后继翻刻者无数,其影响经久不息。阮公尚刻有《皇清经解》一百八十八种,此乃“国朝”经学成就之总结,也是干嘉学之巅峰。后来者王氏葵园先生于南菁书院续刻清经解二百○九种(唐蔚芝先生亦南菁书院后学,葵园先生门生),今人杜泽逊和刘晓东二位先生三编清经解六十五种,清经学成就趋于完璧。经学著作之汇集薪火相传一以贯之,宋十三经之后,《通志堂经解》接续,收宋至明末经学著作一百四十种,今人林庆彰先生尚未竣工之《民国时期经学丛书》(1912—1949)已出四辑二百四十册,林序言总共要出到九百余种,收书范围已不限于本土,包括国际汉学中之经学著作。时至今日,所有之荣耀都要归于正在编纂中的南北儒藏,含出土文献和国际儒藏,学者无憾矣。令人愤恨者乃儒藏售价单本超过一个单位的金价,甚至两倍于此,其流通实属不易。两藏体例不同,北大儒藏效四库四部分类,南儒藏仿大藏经和道藏。只可惜庶生读者无法企及,亦无法窥其大奥。

1924年,吴江施肇曾醒园刻唐蔚芝先生读本体系,选本与古注疏体和清晚期刊刻的十三经读本迥异,兼收汉、晋、唐、宋、明、清与同时代学人作品,可嘉之处,唐公亲力亲为,纂写了十三经提纲和评点剳记各一册,四书、尚书(洪范)、孝经均纂有大义一册,其“大义”实乃经解,其心良苦。读本体系中,宋学仍然是最大的单元,易、诗和四书非朱子莫属,相比以往读本,唐蔚芝先生收郑注较多,因此弃朱熹的也多,如《诗经》用郑注毛诗,《礼记》弃陈澔本,从郑玄。其次是南菁书院元老和其乡党的作品。晚近用张敦仁之抚本礼记郑注考异,选王祖畬的礼记校证,实太仓乡党也,任启运、孙星衍皆乡党也。黄以周,南菁书院元老,收《周易》故训订和《周易》注疏剩本。孝经用明黄道周集传,放弃了唐玄宗御注本。又弃蔡沈书经,改用马、郑注,王应麟、孙星衍等考证,王、孙之书经学仍不出朱学范畴。唐公放弃了部分钦定科举教科书,全部宋学化的痕迹已经有所矫正,却也有些大胆和随性。属于朱熹体系的蔡沈书经弃用之后,代之以一个奇特的合和本:尚书读本十卷、逸文二卷:〔汉〕马融、郑玄注;〔宋〕王应麟撰集;〔清〕孙星衍补集;〔清〕江声撰集逸文;〔清〕孙星衍补订,以及任启运约注。这便是读本的一大特色。凡此均称作读本,读本体例凸显于此。读本体例虽非唐蔚芝先生首创,但其对读本的改造是有莫大功劳的。其时半个世纪前有刻:同治二至七年(1863—1868)金陵书局十三经读本,同治十一年(1872)丁宝桢等校,并撰有校刊记的山东书局十三经读本。金陵书局刊本多了一部程颐周易传外,春秋《左传》杜注补辑用姚培谦,山东书局用英和等钦定春秋《左传》读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都用何休,金陵书局特标明魏彦校记和道光四年(1824)扬州汪氏问礼堂据宋绍熙本景刊校记。其他构成全同:《四书》《诗经》《周易》朱熹,《书经》蔡沈集传,《礼记》陈澔集说,《春秋谷梁传》范宁,《孝经》唐玄宗注、陆德明音义,《尔雅》郭璞注、陆德明音释,《仪礼》郑注句读、监本正误一卷、石本正误一卷,张尔岐撰。唐蔚芝先生读本体系欲超迈科举时代之读本,又与古注十三经有所往来,皆与时俱进所然也。以上,无论何种丛书,对宋、元、明、清以来三教合一之思想均似反映不足,其出力者固守儒家本位乎。于今,更有新出土文献涉佐者未及焉。

唐蔚芝先生开放性的编纂方式和阮本十三经注疏编刻上之可贵优点,使读本体例可成为一部可睹完整见解的书,儒家注疏体经典和国际儒学一贯而具,分类载之,读本相对便于初读。读本体系既可让阅读回归原典(每个时期都有其回归),又可突出学派特点,以期能对经心发展之整体结构有所判断,新的目录和架构已不同于民国十三经读本,然疏体著作仍为其灵要,次通论,再次单篇考据征合,再次乃群经总义与经学史著作。如有余力,可编一部百衲本十三经注疏。阮文达公《十三经注疏》序言:“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揅索。终身不知有圣贤。”世已无科举,亦无经学,然经典圣训俱在,吾国之刚大之体寓于其中,圣学本源可追可索,凡学者可以我之身养经,以经之性命养我。吾等晚生,何不束身潜修,足征先圣大德之一二耳。

猜你喜欢

孝经体例注疏
《大学》“明明德”的理解与阐释
“蒙以养正”
《孝经》: 以“孝”为中心的儒家经典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孝经》文化负载词英译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诗经学史》书评
《心经》翻译及注疏的学术史考察
理雅各《孝经》翻译研究
《诗经原始》中评点的特质
计岁的规范化与年谱编纂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