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8-01-28梁月明

关键词:四有先学后教新课程改革

梁月明

【摘要】 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迫在眉睫的议题。生物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从2016年广东高考使用全国卷(生物高考占90分)不难看出,生物是高考科目里分值最少的一科。无疑,学生对生物学科也有所偏颇。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改理念,坚持新课标五个基本原则,结合本校提出的“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四有”课堂教学 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1-046-01

新课程改革提出五个基本原则,分别为: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能力为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呼声,我校提出了“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四有”教学指的是:“有的”——有目的。教师除了自身明确三维目标外,还要让学生明了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他们学有所获。“有序”——有秩序、有条不紊。通过教学案的形式,突出重难点,使各个教与学的环节层层紧扣;有效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趣”——课堂中,教学互动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元化,令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敢于表达和质疑。“有益”——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好学、乐学、会学,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无独有偶,充分的课前准备,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清晰明了的板书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设计,还有升华版的教学反馈和反思,完美演绎了“四有”课堂,是一节高效生物课的高配。下面,针对以上提出的课堂五要素谈谈如何构建高中生物“四有”课堂教学模式。

一、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适当邀请学生参与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案,是实施“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

“四有”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准备(备学生)这一环节以教学案作为载体,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随堂训练”。我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而他们的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欠缺主动性,见识面狭窄,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敢于质疑的胆量。一份教学案,如何能够满足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这除了需要老师不断研究和探索,反思改良外,还需要大胆地取用不同层次学生的意见。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本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例,学生对“基因突变”这一概念比较模糊。于是,我想方设法弄来了一批太空种子。在授此课前,将太空种子和普通种子分发给兴趣小组,让他们先动手研究观察和登记数据、将发生基因突变后的太空种子跟普通种子的发芽、生长状况进行比较。我在设计教学案的时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邀请了兴趣小组的组长一起参与。(当然,教学案的设计不是所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那样会失去教学过程中的“神秘感”。教学中保留一点惊喜,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乐趣)。在教学案里,学生强烈要求除了将这一研究数据,还要将研究过程中的艰辛都呈现出来。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有效地实现了“四有”课堂。

二、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善用考核积分,优化教学过程,升华价值观,是实施“四有”课堂教学模式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固化话,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师和学生发挥自己该有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为了解决这种弊端,做了很大的修改。如:将传统的“满堂灌”改为“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模式,提出了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但是,某些课堂,只是简单地由“满堂灌”变成了集体回答,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等等,还没有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善用考核积分,优化教学过程。将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考核分数管理制度应用到生物课堂上,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说,整个小组课堂表现好,集体加分;主动举手,加分;敢于质疑,加分;课后主动背诵生物小知识,加分等等。德育考核分数可以用来换取免作业、免小测不过关补测、加抄等等;考核分数可以累积,一个学期不清零。善用考核积分,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于成绩的提高事半功倍。

三、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和素养,是实施“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

在生物课堂上,我正在尝试将学生反馈和教师反思这一环节纳入课堂内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往,我的生物课程都有这一环节,只不过放在课后。对比之下,各有利弊。课堂上进行反馈与反思,学生热情高涨,会及时提出中肯的意见,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一腔热情,不断改进。但课堂的时间有限,很多时候会占用课堂练习的时间或者拖堂。而放在课后进行反馈,则相反。无论哪种方式,作为老师的我们出发点都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他们创设一节又一节“有的”“有序”“有趣”“有益”的课堂,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新课标的五个基本原则,以“教学案”为载体,生动有趣有益的教学过程为手段,提高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和素养为终极目标,实施“有的”“有序”“有趣”“有益”的“四有”課堂教学模式是我在教学生涯中永不停滞的追求。为了这一目标,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和归纳总结,为构建出更完美的高中生物“四有”课堂教学模式做出一份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梁新明:《梁启超纪念中学立项课题》,2010年11月.

猜你喜欢

四有先学后教新课程改革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