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8-01-28刘涛涛
刘涛涛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还给学生;全理分组;激励机制;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117-01
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由于其显著的实效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究竟该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即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笔者以前也是这样想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远比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多得多。另外在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还有就是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新形势下,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那怎么还呢?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另一方面要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其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大多教师也都在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学校公开课活动或在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但凡是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最后都会得到较高的评价。但依笔者看来,这种“走秀”课堂当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本没有任何作用。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中的各种突发情况随时都会发生,哪有天衣无缝的师生配合?话又说来回来,抛开公开课和竞赛课,平日的课堂你是怎么做的呢?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因此,那种一提到合作学习,就忙于挪桌子抬板凳的做法都是流于形式,毫无意义的。笔者始终认为,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实际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每接一个新的班级,笔者总会把全班学生根据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及学习差异等特点,每5-6人分成一个固定的学习小组。然后让每组成员选举产生一名小组长,接着把组内成员,按照学习差异给每个成员编上不同的序号。及时成立互助学习帮扶对子,如1号帮扶5号,2、3号共同帮扶4号等。分好小组后,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给每个小组下发学习任务后,让组内成员协作完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结对帮持的作用,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达成学习目标。为了考查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通过“躲七”、“抓逃”等课堂游戏,随机抽取小组成员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三)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長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课的教师可能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如果组织不当,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中,数学基础相对好的学生,每次都会主动参与,积极学习,而基础弱的学生,什么都不会,合作学习时,感觉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学习自信心。一旦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了兴趣,成绩就一定会直线下滑。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表现情况分值量化,课堂总结时,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最终得分,排名最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排名最低的给予适当的“处罚”。当然奖励和处罚的形式多种多样,这就得因人而异了。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其实,任何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接受或适应,因为我们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太深了。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遵从教育规律,从理念的更新,再到课堂实践的尝试,绝不可急于求成。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它不像传统地说教,其成效没有那么直接,也那么明显。笔者每次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尝试,四年级大胆运用,一直到五年级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而当通过长时间的坚持,教师和学生都完全适应后,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就都轻松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