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教学之我见

2018-01-28黄明泉

考试周刊 2018年102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黄明泉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性任务的具体体现,是从发展性角度对数学课程的目标定位,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的内驱力。本文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点,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全面理解教学任务,如何重视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

关键词: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2017年7月由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九届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国际论坛会议上,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与学业评价为题,认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制定,应当以知识为核心素养的生成本源为逻辑线索,以数学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体系的整体支配模式为框架,用体现目标的层次结构方式,同时兼顾学业水平评价的可操作性来设计。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采用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的三级水平刻画。究竟何为数学核心素养呢?普遍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基本认同应涵盖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想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以及用数学知识服务世界。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

基于核心素养框架下,我们对数学教育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不能单纯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而要让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特别是逻辑推理素养,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浅议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 努力构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培养中职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数学学习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对同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有不同层次的差异。特别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职业中学招生的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目前教育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或高中辍学生等,他们普遍认为数学成绩及能力分化十分严重,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心态存在多层差异,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数学教学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知识时,我常常提问班级中等层次的学生,利用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交流,更多关注他们的思维,及时适当予以点拨,让学生“悟”出来;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常常提问基础较好的学生,同时启发全体学生一起对新知识的领“悟”;在练习时,检查学生理解掌握的不同程度,及时补缺补漏。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教材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按需分配”,各有收获。因此,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善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从而达到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 创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又十分抽象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对于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教师多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些,能自主学习,自愿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和探索知识,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关键在于教师能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质疑和挑战,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三个挑战:一是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向教材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教材不同的看法;三是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

二、 面向全体,注重基础,补缺补漏,因材施教

(一) 面向全体,注重基础

打好数学基础对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数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这是数学方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循序渐进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一种螺旋上升。职校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习产生厌恶、苦恼情绪,进入职校后,大部分学生受专业的影响,觉得学好专业就行,其他不管,这种情形导致数学学习被边缘化,这时,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让数学知识贯穿于各个学科或专业,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很强,使学生明白打好数学基础,能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中,我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外,经常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多方位、多侧面的理解,尝试让学生有意识地打好数学基础,经常采用具体经验性的背景材料,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使学生牢牢把握基础,从而帮助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 补缺补漏,因材施教

由于各个学科及专业的界限,如果以学科交叉的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平时教学中应该提倡多学科联系的思想,发挥具体情境中形式的非正式经验指导的作用的思想,这是由于教学过程除了涉及数学本学科的知识以外,还涉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大量非正式经验,如语文、物理、化学及其专业知识要求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讲授《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时,课前就需要了解学生对一些非学科概念是否理解,并在这些非学科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通过样本去统计总体的相应情况,领悟数学的方法和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弄清数学的本质,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外,还要注意为学生弥补其他学科的知识缺陷,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具体经验性的指导材料,纠正与数学知识相矛盾的经验。特别是中职生这种教学对象,对数学教学任务的全面理解尤为重要,我常常要对在教学思路进行调整,为学生构建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都坚持与中职学生的实际知识程度相适应,这样具有针对性与协调性,又能够“面向全体”,又兼具“保优”与“补差”,从而实现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 结合学生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一) 编制应用题,培养应用能力

中职生数学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其他学科学习也都不扎实,都怕做数学应用题,又教材中的有的应用题已是过时几十年的了,脱离现在的生活和本专业的实际,教学时,对应用题的编制,要结合实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体现数学原理,学了有用处的原理进行设计。数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而作为职业学校学生更需要学会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职业实际技能的本领,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服务世界的核心素养。教学《统计》时,常给学生一些数据去计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并让学生在周末回家或在专业实践中进行调查、观察和比较,然后教师在教学时再引导认真地归纳、总结。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专业或当前经济的情况,如利息、贷款、股票、利润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问题后进行训练。为了得出结论,学生平时认为枯燥的应用题,就不再那么“冷漠可憎”了,而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达到精推细研的状态,最后求得答案。因此,让学生在生活和专业技能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用处,既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又能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借助“好奇”的心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人类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对社会具有价值的发明和创造。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表明,数学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应用题的解答很有帮助。如打牌时对牌分布的可能性推测,导出概率应用题;用几只弹簧秤演示向量的合成与分解应用题;讲“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求学生做出函数y=x2的图像,由于学生对图形的性质不怎么理解,难以准确作出来,于是学生试想用辨析式进行变换:y2=x+1(y≥0),发现到这似曾相识,有不尽相同了。教师说了一句:如果x和y互换一下呢?学生就恍然大悟,急着动手演练:x2=y+1,y=x2-1(x≥0),这样,这函数图像可以做了,这个应用题也解决了。从而他们又发现:将x、y互换后,两函数互为反函数。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这股好奇心和发现力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因此,教学中应从实际事例以学生已有的感知发展,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加深学生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运用抽象概括,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比其他数学知识更抽象、更概括,加上它的隐蔽性,学生难以独立获取,这是由于学生在抽象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上有直观形象性和不一致性,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的直观形象和经验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抽象概括等主动的思维活动,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的形式定义。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具体经验与形式化的数学概念常常处于一定的矛盾状态,那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之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形成新颖、联系生活、结合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学会合作交流,并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在具体问题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领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 结论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性任务的具体体现,是从发展性角度对数学课程的目标定位,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的内驱力。只要我们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理解教学任务,强调数学基础教学,及时查漏补缺,更要重视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精心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并培养其在团队学习中快乐分享,使课堂教学超越数学知识技能,最终讓数学核心素养伴随着学生在人生大道上越走越宽阔。

参考文献:

[1]徐解清.《数学核心素养:从内隐走向外显》——《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教学思考[J].数学通报,2017,56(7).

[2]范东晖.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引言课数学[J].数学通报,2017,56(5).

[3]刘祖希.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J].数学通报,2017,56(5).

[4]赵弘.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J].数学通报,2017,56(9).

[5]章建跃.建构主义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通报,1998(4).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