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视阈下新时代精准扶贫的反思研究

2018-01-28米金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差距城乡精准

米金华

(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五年的砥砺奋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一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社会投资、人口红利偏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域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内部发展水平高低不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束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新时代下的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早日建成。

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新时代下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城乡发展差异显著

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均

农村人口大面积向城市流动,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客观上使得政府各种政策、经济资源进一步向城市倾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之相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引发的劳动力急剧流失,致使农村地区发展内驱力不足,农村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建成一套完备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较缓慢。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均,现有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是导致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难度大、见效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2.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一

一方面,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平衡,城乡分配不平衡。重点学校绝大多数分布在城市,政府扶持力度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相关实验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反之,农村学校近些年来普遍呈现教师学历层次低、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生源大量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城乡医疗保障,卫生服务资源差距较大。2016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整合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全覆盖。但由于农村原有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城市居民卫生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医疗卫生保障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农村医疗保障方面主要存在卫生服务站点少、配套医用设备落后、医疗专业人员紧缺、诊疗水平低下,交流培训机会少等问题。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低、中青年面临的社会压力大且自我提升机会少是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依据。要彻底实现农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须精准聚焦,将农村教育医疗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问题。

3.城乡社会投资差距明显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占比较小,第一产业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小,资本倾向于经济更发达的城市地区和投资回报率较高、投资回收周期较短的二三产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7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97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7178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71718亿元,第一产业投资额绝对小于二三产业。其次,农村信用贷款资金投入比重小,人均城乡信用贷款资金数额差距大,国家总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比重较小都是社会投资不平衡的表现。农村的社会投资有限,外来牵引力不足的现实状况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的因素之一。精准扶贫须将吸引鼓励社会投资作为推动农村长远发展,协调城乡发展的一个借力点。

4.城乡人口红利倾斜失调

农村青壮年进城寻找发展机会,在城市落地生根,使得城市劳动年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较大,城市抚养率较低,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城市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与之相对的是农村人口离乡加剧了农村的老龄化、空心化现象,农村抚养率居高不下,农村地区人口红利受到较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人口红利的反倾斜是影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诱因之一,是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的绊脚石。

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收入增幅加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为274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为9778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因此,精准扶贫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协调城乡发展,竭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明显

1.区域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东部地区为我国的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为我国的欠发达地区,中东西在生产力、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且差距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西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东西部经济增速差距逐渐缩小,但经济总量差距仍在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显示,2013年东部省份浙江地区生产总值为37756.59亿元,西部省份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26392.07亿元;2014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0173.03亿元,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8536.66亿元;2015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42886.49亿元,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0053.10亿元。三年来,浙江与四川的地区生产总值差额分别是11364.52亿元、11636.37亿元、12833.39亿元。浙川两省地区生产总值差额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差距并未缩小。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作为关键内容。

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东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异较大。国家统计局2016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西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899元、3151元,湖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825元、5561元,上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030元、14638元。上海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西藏的2倍和4.64倍,湖南的1.95倍和2.63倍。东部城市上海、中部城市湖南以及西部城市西藏三者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较大差异进一步印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

2.区域内部发展水平高低不一

城中村是区域内部发展失调的典型。城中村主要是指城市高速发展历程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各方面均滞后于城市总体发展进程,脱离现代化城市管理,生活质量低下的城市居民生活区。城中村居民早期多为农民,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与原有城市居民差距较大,求稳怕变、“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城市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阻碍城市经济总体发展进程。要实现城市地区的全面小康,就要抓住局部滞后发展区,强力整改,精准帮扶。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大是区域内部发展失调的又一范例。2017版《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6-2017)》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农村高收入群体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较快,分别为9.4%和8.4%;中等偏上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居中,均为8.2%;低收入群体收入不增反减,为-2.6%。农村中高收入群体收入高增速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折射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农村内部贫富差距的扩大,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逐步显现。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要始终坚持“谁贫困就帮助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就帮助谁”的扶贫理念,在精准帮扶低收入群体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二、协调发展:新时代下精准扶贫的必由路径

(一)中央统筹,精准帮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就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总负责的责任机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要重统筹,定方向;省委、省政府要做好“传话人”,当好“守夜人”,完善扶贫机制,推动政策实施;市县党委、市县政府要全面贯彻扶贫脱贫战略方针,因地施策,紧抓不懈。

党中央、国务院要统筹全局,出台精准扶贫大政方针,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制度落地。省委,省政府要统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颁布的扶贫开发相关决策部署,完善省内扶贫体制机制;审定重大规划和年度脱贫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扶贫政策;协调解决全省全局性重大问题、扶贫脱贫普遍性问题;加强扶贫监督问责,整治党政干部扶贫贪腐,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市县党委、市县政府要对本地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贯彻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制定本地脱贫目标以及扶贫脱贫具体方法;加强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覆盖贫困区县,贫困村镇;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监测扶贫实时成效,公开扶贫动态;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施策精准,因村派人精准。针对目前某些贫困区县,贫困村镇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扶贫效果不佳等现象要精准监督、精准问责、精准定责。重点扶贫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考评机制,制定考评标准,加大专项督察力度,推动阳光扶贫,使扶贫经得起检验,脱贫经得起考验。

(二)振兴乡村、全盘兼顾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新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统筹推进农村硬件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践行精准扶贫,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发展的新思路。

1.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要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物质前提。信息化建设是农村适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经济发展大势所趋的必要手段,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同互联网信息要素相结合,将互联网信息要素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是振兴农村的现代化举措。一方面,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能上网,户户能上网;加强农村专业信息队伍建设,集中开发农村信息资源,实时反馈市场信息变化,通过网络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以电商平台为渠道,以遍及全国的快递网点为基础,连成一张囊括全国农村的大网,以互联网经济强势推动全国农村发展,改变农村局部或整体贫困现状。将信息技术融入农村建设,将信息产业融入农业发展是信息时代精准帮扶农村的有力措施。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要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精神保障,将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精神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农村、解决农村区域或整体贫困就要坚持文化扶贫先行,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其一,扶穷先扶志,加强农民脱贫信念,激发潜能。基层政府要改变慈善式的救助扶贫,在结对帮扶中着力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领,改变农村贫困群众“等靠要”的心态,杜绝“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庸懒散、不作为行为。其二,扶穷必扶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产业扶贫,有效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是长远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对于贫困学生,要加强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师资力量薄弱现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改变其长期落后观念,为有效脱贫,解决贫困代际传递提供硬件。对贫困老乡,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和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增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政府产业扶贫要精准谋划、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因村施策,定向使劲、因户施法,做到有的放矢、有力放矢、有效放矢。

(三)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共享发展

受到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偏低的生产要素成本价格和较大的市场潜力;东部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高、资本集聚、科教人才云集、经济发达。以东西部地区经济比较优势为依托,加强东西部经济交流,以合作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是精准帮扶西部地区、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的重要措施。

西部地区可从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科教机制、发挥政策优势方面入手,结合本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以及市场优势,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投资,人才转移发展。东部地区应抓住区域协调发展契机,将部分产业向内地转移,鼓励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支持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打造和谐共赢局面。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要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落到实处,鼓励大学生走到西部、扎根基层,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实现区域整体脱贫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2):56-59.

[2]国家统计局.2017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5%[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0/19/content_5232947.html.

[3]叶金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15):1-2.

[4]国家统计局.2017年第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 9.1(%)[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10/19/content_5232949.html.

[5]国家统计局.部分省年度国民经济核算数据[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

[6]定军,郑珂,吴漫.上半年24个省份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东西部收入差距大[EB/OL].http://www.jiemian.com/article/778901.html.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8]令小雄,张全有.精准扶贫助推同步实现全面小康[J].党政干部论坛,2015(8):37-40.

猜你喜欢

差距城乡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精准扶贫二首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