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行为特点及管理策略研究

2018-01-28苟喜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宿舍管理制度

苟喜成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第三课堂。中国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曾经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活管理,推进思想教育工作进宿舍”的倡议。因此,更多的高校开始反思高校宿舍的功能是什么。它应该能够同时承载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功能。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变得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宿舍行为特点进行描述,针对不良的行为特点,总结宿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提高学生宿舍管理的新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行为特点

所谓行为,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欲望而进行的一系列连续的活动,可分为学习行为、人际行为、娱乐行为、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行为、劳动行为、餐饮行为、体育行为、观展行为等等。通过了解学生,观察他们一天中在宿舍所发生的事件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从而判断和分析他们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价值观、宗教信仰等特点,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对高职学生宿舍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职学生宿舍行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宿舍生活作息时间的规律性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寄宿制。在校期间,学生的日常休息时间较为规律,比如:每天早上6点起床,整理内务,打扫宿舍卫生。上课及课余时间都比较集中,晚上休息时间统一,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但在实际观察中会发现,宿舍成为大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场所,大部分人对学习没有兴趣,不会在宿舍的生活中探讨与学习相关的事情,而是联合起来毫无节制地娱乐,扰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阻碍了宿舍中其他少部分学生的积极行为的发展。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先前的教育阶段没有形成较强的自立能力,对自身的约束力不强所导致的。

(二)高职学生宿舍生活的集体性

高职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环境中,不仅要在课堂上集体学习,在宿舍内共同生活,更需要通过集体活动完成一个由家庭生活环境向社会复杂环境的过渡,这样的集体生活对大学生的人格及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知网中能够查到的大部分相关文献中都会提到,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存在歧视、孤立、分帮派,甚至是言语、肢体暴力等行为,而原因主要是来源于各种差异,比如贫富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思想差异、人格差异、行为差异等。高职学生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的末尾,成年期的初期,涉世未深,包容性低,思想封闭,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进行集体性生活时极不适应,对同质性的人群心理依赖较重,同时会排斥差异较大的个体的存在。

(三)高职学生宿舍生活的多样性

高等教育阶段是高职学生在一生中最具有活力、精力旺盛的阶段,高职学生的求知欲虽不高,但爱好十分强烈与广泛,喜爱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去填充自己在校园内的生活。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时间,选择与安排活动。当宿舍中缺乏活动的场所及活动的必备条件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在寝室中创设条件或者逃离寝室,以满足自己的目的,从而造成宿舍生活秩序混乱。

针对上述高职学生存在的三类宿舍行为问题,总结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存在的不足

首先,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体制落后。当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主要由学管系统统一管理。即学生处、公寓管理处及辅导员统一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辅导员联合学生会干部管理宿舍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量化考核制度日趋成熟,通过对学生宿舍日常表现给予评比,各项指标均以分数的形式体现,把学生宿舍表现同各项评优联系起来。这样做貌似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立的能力,对全面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但实际上却使学生非常厌倦,厌倦宿舍管理中的学生会干部人为原因造成的过分苛刻与严厉局面,厌倦宿舍管理分值的比重较大,缺乏人性化,影响整体评优,导致其在学习及宿舍生活上自暴自弃,抵触情绪严重。

其次,高职学生宿舍管理无法满足学生集体生活的心理需求。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依次由较低层次的需求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求。按照需求把宿舍内学生的行为分为:(1)生理需求:宿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休息,可以为学生提供安静的环境。(2)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3)爱与归属的需求:学生应能在与室友们长时间的交往中获得深厚的友情,并被宿舍成员所接纳。(4)尊重需求:在宿舍生活中,不论家庭条件的好坏或是生源地的差异、学习成绩的高低,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不因人而异。(5)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宿舍成员的互动中,更加清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与矛盾,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我国的高校的宿舍管理只提供了生理、安全需求的保障,却没有在其他三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忽视了学生在生活环境过度阶段的心理发展向上的需求,从而造成高校学生宿舍中的矛盾始终存在的结果。

最后,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中,对宿舍建设中配置多样性的忽视。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应不断地提高宿舍配置,去满足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在中国知网中能够查到的大部分相关文献中,都会提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宿舍功能不完善。相比教室、食堂、图书馆而言,宿舍及其周围的空间有着更高的使用率,其空间配置及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宿舍所能发挥的作用,同时也直指学生自主的集体生活多样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宿舍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利用学生本身具有的特性发挥管理的作用。高职学生在宿舍管理中既然不能依靠自觉做到按部就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宿舍安排上要重视学生个性,宿舍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管理的服务性。

(二)不断完善宿舍管理制度

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形成多方面全覆盖的宿舍管理模式,充分实现宿舍的教育功能。不仅是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更要管理制度的细致化、人性化,让学生发自内心对管理制度认同,并能在其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

(三)提高对宿舍管理人员的要求

提高对宿舍管理人员的要求。宿舍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以及新的管理理念,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同时应具备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能够通过管理实践及相关调查和研究得到学生管理情况的一手材料,不断地针对宿舍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策略,发展性地看待宿舍问题及宿舍中人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育人、教育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宿舍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行为与公寓管理融合的有效途径,挖掘宿舍管理制度的优与劣,充分发挥宿舍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作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莹英.基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的高校学生宿舍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钟淼.学分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科学导报,2013(3).

[3]邢永胜.马斯洛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船舶职业教育,2016,4(4):42-44.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宿舍管理制度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热得快炸了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宿舍管理系统化品牌研究
学生宿舍远程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学校到底是谁的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