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中阅读 自然生成
2018-01-28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中心小学乔维琪
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中心小学 乔维琪
叶圣陶曾经指出:“文学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里所说的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如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呢?朱熹说过:“凡读书,只要多诵数运,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也才能做到“不侍解说,自晓其意”。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时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目前的朗读教学训练语感,方法颇多,手段也各异。教者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配乐朗读——迸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范读。特别是那些一类文,教师声倩并茂的范读的确能够起到“先声夺人”“抛砖引玉”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文章教者都能范读到最佳水平,起到最佳效票,匿而也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媒介——音乐,利用配乐朗诵来渲染、来丰富文章倩感,舣霞袋托教师范读,激发学生学习趣味。例如《草原》写得如诗如画,风土人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但教师在范读时很难把这释。异域风情读出来。因此就可借助萨克斯管吹奏的《回家》来作为背景音乐。乐曲的轻柔飘荡,低婉幽扬,再加上教师范读时抑扬顿挫的语调,柔缓流畅的语速,令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如你闭上双目细聆听,那更是美不胜收,令入神往,此时的学生学习欲望与兴趣已达到了空前高涨,为下文的讲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配乐朗读——放飞思维火花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就要在教师曲曲传达文章的神情理趣当中深入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意图,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出了一位贫苦的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钒挨饿,还在街头叫卖火柴,最后当新年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冻死在街头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整个基调是低沉的,也要有起伏,把情节逐渐推向高潮。小女孩幻想与现实的相互交织,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现。这时可用闵惠芬的二胡曲《江河水》或华彦均的《二泉映月》作背景音乐。乐曲中所流露出的辛酸苦辣、凄婉悲伤,令人跌宕回肠,百感交加。更会诞受学生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五次擦燃火柴?每次她幻想到了什么?她的幻想实现了吗?为什么?在结束全文时,让学生再伴着音乐思考:我与小女孩比童年,很自然地会后示学生想到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一本质性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在阅读中归纳文本中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引导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感悟文本中心,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配乐朗读文本的教学,把配乐朗读感知文本中心思想的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其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确地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通过配乐朗读归纳文本中心思想。其一,从分析文章的题目入手。有的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如《伟大的友谊》等,读懂课文内容之后,回顾课题,分析题意,中心思想也就明确了。其二,从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有密切的联系,有的开头总领全文,揭示中心,如《桂林山水》;有的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如《养花》。其三,从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入手。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本中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如《金色的鱼钩》中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作者通过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揭示了人物的毒高思想境界,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写“我”的语言、动态和心理活动则是为了衬托老班长崇高的形象。这就需要一定的音乐让学生们去进入文本,感悟情感,抓住关键词句。读出文本的“诗眼”、“文眼”,抓“诗眼”“文眼”朗读深入体会,就能正确地把握文本中心。
三、配乐朗读——陶冶学生情操
朗读既是一种道德情感的熏陶,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审美活动。教师就应积极诱导学生去朗读、美读,通过品词酌句、反复吟诵、揣摩体会来吃透原文,达到视朗读为一种艺术性欣赏。如在教李贺的《马》这首借物抒情的古诗时,我先不急于讲解,而是事先播放中国古典二胡名曲《赛马》,然后再让学生伴着音乐朗读。乐曲急切欢腾的节奏,清晰脆利的马蹄声,表现了诗人横戈跃马、驰骋疆场、英姿飒爽的豪迈气慨,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诗人满怀一腔热情,却仕途无名,无法施展才能、报效祖国的内心痛苦。整个过程,与其说在分析理解诗句,不如说在欣赏评味古诗。
四、配乐朗读——张开想象翅膀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得到深切的理解,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与精当的描写,就必须要使学生有合理的再造想象和独立、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想象。如课文《鸟的天堂》一文,当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看到了到处是乌影,听到了要处是乌声,一只画眉鸟被惊动起来不停地叫着。此时可用中国古代民间精品音乐《百鸟朝凤》作背景音乐。随着乐曲中逼真的模拟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可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让他们的思维尽情拓展,鼓励大胆的想象,从而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让学生在抽象的文字描绘中想象出形象的群乌争鸣的动态美。
总之,配乐读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利用配乐朗读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掌握好教材与音乐的默契点,尽可能让教材的感情基调与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基调相吻合,这样音乐才有利于文章情感的表达。其次,是时间上的把握要有一个度,真正做到“愤悱之处”恰到好处,最终达到“至善至美”。最后,配乐朗读一定是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断读、不回读,富于表情,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语言流畅。这样才能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领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和沁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