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品读教学的“三个度”
2018-01-28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樊桂玉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樊桂玉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应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对文本认真品读,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文本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充满美感的语言表达,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使小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母语语言的无穷魅力,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优秀文本,引导小学生开展“三度”品读,以此打造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一、基于文本精妙词,让品读有精度
当前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文质兼美,其语言都经过作家的精雕细琢,这些文章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教学的优质载体。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的精妙词汇展开精度品读,通过引发思考和探讨,感悟作者语用之精妙。
例如,针对《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的品读过程中,有个小学生提出在第三自然中有这样一句话:“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他感觉这句话中“那只”的使用好像有些不对,他说:“在这篇课文中,明明是第一次出现虫子,如果使用‘那只’,就说明这只虫子之前已经出现过了。”笔者认为这个学生非常细心,所以对他的思维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师:这位同学可以这样认真的琢磨一个词语,非常棒!不过,如果是你,你认为该用哪个词呢?
生:我认为还是一只最好。
师:那么,大家认为呢?现在大家可以再一次认真阅读这篇课文,看看这位同学提出的建议是否恰当,究竟是“一只”好还是“那只”好?
之后,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再一次深入阅读,此时有的学生提出:“实际上这篇课文采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手法,如果从时间顺序上来看,课文的后面提出过这只虫子,就是法布尔之前说过的,在花丛中所听到的动听的声音,现在他总算抓住了。所以,使用‘那只’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对文章的理解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和观点,教师可以顺势对此进行点拨,这也是培养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落点。对于学生的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应充分鼓励,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面的阅读思考,使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词语使用的精度,使其能够在思维冲突中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二、基于文本情感处,让品读有厚度
对于文本教材中的课文而言,最引人之处就是其中充满了作者所寄予的深厚情感。感情也是一篇美文比较常见的架构主线。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阅读快乐的源泉。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更深层面的触及文本核心,使学生能够和文本以及作者之间展开深度交流,生成个性化领悟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又能够使他们在愉悦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将相和》这篇课文中,文本主线就是君臣将相之间的融洽关系,文本内容正是基于这一主线完成了对君臣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情节的构建,充满着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样的情感,笔者进行了如下引导。首先通读全文,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之后向学生提出如下提问:在这篇文本中你最佩服的人物角色是谁?为什么?这一提问立刻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学生踊跃作答。
生1:最让人佩服的人物角色就是蔺相如,虽然他只是一个文官,可以说是一个读书人,但是其勇敢并不弱于将军,既有勇有谋,又不畏惧一牺牲。对外他既充分的保护了本国的利益,而对内又能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生2:我最佩服的人物角色就是廉颇,虽然他是一个军人,但是粗中有细,做事情分寸拿捏的非常准确,同时又能够知错能改,这样的将才非常难得。
生3:我觉得在这篇课文中最厉害的应当属赵王,因为他在用人方面会选择本领更大的人,也会选择信任自己任用的臣子,所以这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君王。
师:看起来大家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而且看问题的角度非常独特。确实,在当时,和秦国相比,赵国的实力相对较弱,但是他们齐心协力君臣团结,这样才能够使秦国没有轻易完成灭赵的目标。这也充分展示了“团结就是力量”。
在上述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借助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立足于文本的思想情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更深层面的交流,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既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感悟文本中的正确观念,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可以在充满想象以及发散思维的品读过程中,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三、基于文本意境处,让品读有深度
当前教材中的很多文本,不仅语言表达优美,而且拥有非常深远的意境,这部分意境的刻画,大都来自于对典型事物的形象描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这部分精彩语句展开深入品读,使学生能够更快速的和文本意境相融合。
例如,《槐乡五月》正是这样一篇充满幽远意境的教材文本,在这篇课文中,虽然作者描绘的是五月美丽的槐花图景,但是其中蕴含着悠远的意境。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如下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品读: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文本中所描绘的槐乡美景,并向学生提问:看到这样的美景之后,大家会拥有怎样的感想?
生1:一望无际的槐花,特别渴望亲眼看到!
生2:那么多、那么美的槐花究竟该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师: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描写槐花之多?主要使用了哪些词汇?
生3: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
师:这么说槐花有那么美、那么多,让我们一起通过课文细细品味!
以上案例中,紧扣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结合“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以及“一片白茫茫”,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悠远意境。
【参考文献】
【1】胡冰.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2】龚健健.潜心品读,品出真滋味【J】.新课程导学,2015(19)
【3】李合莲.读中悟 悟中品——让阅读教学焕发个性的光彩【J】.学苑教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