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18-01-28周双喜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阜新市产学研共同体

周双喜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123000)

0 绪论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是机械工业的核心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它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1]。

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中国共有69个资源枯竭城市。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阜新市于2001年12月28日被国务院正式认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如何在阜新市的装备制造业有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创新活动,是事关阜新市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1 阜新市装备制造业现状

阜新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传统产业基础优势,特别是经济转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阜新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阜新装备制造业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脚步铿锵,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阜新制造”也开始挺进国内外市场,吸引世界的目光。

阜新市的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中高端整机装备、系统和基础零部件。

201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根据1~6月份生产快报数据显示,全市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27.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2%.

在2018年1月5日在阜新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立了工业“344”产业布局,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0%以上。

2 阜新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的三大主体分析

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的三大主体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大主体之间以知识为纽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2.1 企业支持

企业是知识得以运用并产生价值的重要阵地。阜新市的企业包括徐工机械、德尔汽车、辽宁翰石、驰宇石油、航天神坤、辽宁禾功、阜龙农机、中孚轻金属等企业,这些企业开展环保装备、石油钻井机械、矿山开采设备、农业机械、压铸机、空压机、砼搅拌站等整机装备的研发,发展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液压缸泵阀、液压支架、液压系统、铝合金铸件等产品。例如万达铸业、迪亚电子、亿金电子等企业,围绕1000 kVA及以上交流和±800 kVA及以上直流的输变电设备,开发高压开关铸铝壳体、电力电子元件、储能大电容等产品,搭建特高压输变电制造的配套体系。例如大金重工、华通管道、北辰电力、封闭母线厂等企业,重点发展风电、水电、核电配套设备,以及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封闭母线等产品。包括信通线缆等企业,重点发展射频电缆、电视电缆、接入网用同轴电缆、光缆、数字通信电缆等产品,逐步形成为有线电视、国防、邮电、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及各有关产业配套的能力。

2.2 高校主导

高校是知识得以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基地。阜新市有两所高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和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省属本科院校,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是市属高职院校,两所高校构成了阜新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高校集合,这个集合软硬件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2.3 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引领

科研院所是知识能够得以升华和提高的重要场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阜新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共同体当中扮演了两个角色,第一角色是高校,第二角色是科研院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矿山通风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等18个,校级研究院(所)——矿山灾害治理研究院等23个,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高新技术等各类科研课题3500余项,24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

知识的纽带将三大主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但是无法解决三者之间的矛盾,只有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才能使这个共同体产生良性循环,从而发挥最大的效力,推动阜新市装备制造业的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3 阜新市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研究

3.1 地方政府参与的沟通平台建设

企业需要优秀的人才,需要发展生产,需要开发新产品,才能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在平台上,企业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也可以解决疑难的技术问题,还可以寻求新产品开发的灵感及技术支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从平台上,高校可以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科研院所在平台上能够企业和高校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了解企业和高校的需求,从而有指向性的研发,会使研发出来的成果更快得到应用,创造价值。

搭建沟通平台,在平台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取所需,使知识快速传递,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平台的建设从两方面进行,即网络信息化和实体机构。网络信息化即搭建一个网络平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平台上发布需求消息、技术难题、技术创新等,从而实现三大主体之间的沟通;实体机构即成立一个组织,三大主体派出相关人员参与管理,从而使三大主体面对面的进行沟通,信息传递的实时性更高。网络平台和实体机构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

如何使平台能够顺利建设,并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的参与。需要地方政府制定平台建设计划、平台发展规划、设立组织机构,给予软硬件的支持,以及对平台的运行进行监督和管理[2]。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促进和推动沟通平台的建设,监督、督促各大主体积极主动的在平台上参与工作,从而使沟通平台良性运行,有效推动阜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2 国家支持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阜新市更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有了国家的支持,阜新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就没有后顾之忧。国家可以从资金和技术上重点扶持阜新市的核心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企业,使其迅速成长,从而带动阜新市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使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阜新市经济转型振兴的重要部分和中坚力量。

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重点致力于汽车转向助力泵的生产和研发的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转向泵广泛应用于国内多种品牌的汽车,并已成功搭载世界一线汽车品牌车型。国家可以根据这个优势,在阜新市建立一个汽车转向助力泵研发中心,并给予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从而势必提高全国乃至世界的汽车转向助力泵的水平。

3.3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块建设

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相同的方面直接运用,不同的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降低了没有经验下搞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风险,提高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准备、建立、运行、延伸的效率。有效模板包括沟通平台模块、人才供求模块、技术创新与应用模块、地方政府支持与管理模块、地方政府监督模块、国家政策支持模块等,通过学习和引进某些区域的成功模块,从而提高本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效率和成功率。

3.4 全民创新

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所以说创新是全民的事情,需要全民的参与。装备制造业的全民包括企业的经理、部长、操作工、设备维修工、质检人员等,也包括高校的老师、学生等,还包括可以机构的研究人员等,每个人都是一个创新的点,都能提出自己的创新的建议,在这些建议里一定会存在金点子,从而被采纳、应用,进而带来巨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3.5 打破限制,实现互通

如果把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共同体一直局限于一个区域,那这个共同体最终可能会发展为一潭死水。每个区域在发展自己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同时,需要相关的部门在这些共同体之上在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实现这些共同体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技术支持、创新互助,从而打破限制,实现互通,这才是国家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最终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装备制造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逐步建立、有序发展、良性循环。通过有效的方法,在阜新市装备制造业中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从而推动阜新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助力阜新市经济的转型振兴。

猜你喜欢

阜新市产学研共同体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奇妙的音乐盒
爱的共同体
阜新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评估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辽宁省阜新市粮食局 加强粮食流通监管机构和执法制度建设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