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现代文献大型书目举要

2018-01-28王宏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12期
关键词:影印国家图书馆书目

王宏霞(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近现代文献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手资料,已成为图书馆收藏的重点文献群落。但这些文献的整体状况却呈漫无边际的状态,文献的整体概念不甚清晰,出版和收藏并无统一规整的计划,大多各取所需,较为散乱。本文就此类文献近年已显现的端倪进行梳理,以期理出头绪,为收藏相关文献做一参考。

1 近现代文献的概貌

自晚清已降的百年间,文献生产采用工业化技术,文献的制造技术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印刷机械的动力由人力到机器的转变;二是文献类型的多样化,除图书外,报纸和期刊等连续出版物也大量登场;三是以官刻、私刻、坊刻等形式进行小规模生产的出版机构转变为大规模的公司经营的商业出版。[1]而且传统刻版、石印等技艺依然延续。因此,文献的生产包括了所有的样式:图书、期刊、报纸、杂志、档案资料、手稿、海报、传单、公报、舆图、老照片、票据、地图、告示、碑帖拓片、信件、书画、书札、商业契约、电影、文集等。内容涵盖了官书、实录、圣训、方略丛书、夷务和外交、奏议、奏章、公牍、典章制度、丛书、传记、年谱、碑传、宗谱、方志、类书、政书、索引、目录、表谱等,极尽全面。其总体状况从时段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来衡量。

1.1 晚清文献

晚清(1840-1911)文献的数量,只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大致的计数,约略可知其概貌。《四库全书》是清中期以前的文献汇总,共收录书目13,000余种,其成书50余年后,即进入晚清时段,所产生的文献已远超《四库全书》。有学者据《清史稿·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等收录的清人著述推算,“清代典籍总数当在8-10万种”,如去除《四库全书》重合部分,粗略估计,晚清文献数量应在6.5万种左右。

中国大陆档案馆系统收藏的清代档案共2,000余万件(册)。家谱文献各大图书馆收藏的有20,000余种,且以清代居多。官方的收藏之外,私家、图书馆、博物馆收藏也极为丰富,迄今还未有约数。民间各种印制品,五花八门,连品种都不容易说清楚,其数量更是无从统计。[2]

运往台湾的文物共计达2,900箱,23万余件,其中,宫廷书籍约1,300箱,近15万册。还有约40余万册古书,至今依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3]海外所存清代档案、文献,由于受清末国势颓倾的影响,流散出去的数目应也不会少,但至今未见有相关统计。

晚清以来,出版弛禁,报刊层出不穷。据统计,中国的近代报刊自1815年创刊以来,直到1911年,共有1,753种中文报刊在中国和海外出版,136种外文报刊在中国出版,其中,尤以晚清创刊居多。[4]清末随着各种办学与教育的展开,译书、教科书海量印制,都被藏书和目录所忽略,其数目始终无从统计。

1.2 民国文献

民国文献与晚清文献不分轩轾,数量也颇为可观。据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介绍,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文献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总计约67万册件,其中,民国图书45万册件,期刊20万册件,报纸2万余册合订本。[5]

最近的一次大规模调研对全国主要图书馆进行了摸底,35家图书馆合计约有民国时期文献389万册/件,其中,图书2,953,762册,期刊583,382册,报纸74,079册,拓片3万余件,毕业论文、剪报、信札、文书、档案等246,243册/件。受访图书馆均为国内民国文献的收藏大馆,平均馆藏民国时期文献在10万册/件以上。[6]这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民国文献最新的统计数据。

台湾地区也收藏着大量的民国文献,主要由“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台湾近代史研究所等机构保存。“国史馆”收藏有400余万件(册)史料,主要是1927-1948年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的档案及一些人物专档。1995年,蒋介石的“大溪档案”也从阳明书屋移交到“国史馆”保存。国民党党史馆收藏有近代中国史料原件300万件以上,其中,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公函、公文等。

近代是中外交流最为频密的时期,大量文献被带到国外,久之,亦成为一种文献留存。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有382种民国报纸,40,236种民国图书,包括最早记载长征史实的文献《红军长征记》朱德签名本、2,500多件胡汉民往来信函和文稿、油印本如《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课程一览》等。杜克大学藏有5千多张中国老照片,美国地理学会图书馆收藏了1932-1937年甘南及各地藏区照片814张。[7]

民国时期,报刊呈自由状态在生产,截至1949年,中文报刊的数量已超过40,000种,其中,报纸4,000余种,期刊36,000余种。[2]

2 近现代文献的书目和索引编制

2.1 书目的编制

近代文献书目的整理开展时间很早,如,1877年申报馆编纂了《申报馆书目》与《续书目》、1890年范约翰编《中文报刊目录》、1896年梁启超编《西学书目表》、1897年沈桐生编《东西学书录提要总叙》、1898年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1898年黄庆澄编《中西普通书目表》、1899年徐维则编《东西学书录》、1901年赵维熙编《西学书目答问》、1903年王景祈编《科学书目提要初编》、1904年通雅斋同人编《新学书目提要》、清末广学会编铅印本《广学会译著新书总目》;民国时期,书目的编制相对较少,如,1926年《商务印书馆书目》、1934年顾燮光编《译书经眼录》1936年孙殿起编《贩书偶记》等。

1949年后,随着时局的稳定,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文献调研,故编制的代表性的书目都是大型书目,如,1957年上海市报刊图书馆《中文期刊目录1881—1949》、1957年重庆图书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出版图书书目》、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等。改革开放后,大量的综合性书目开始编制,1981年上海图书馆编《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1982南京图书馆编《南京图书馆建国前中文报纸目录》《南京图书馆建国前中文期刊分类目录》、1986年国家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1987年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图书总目(1912-1949)》、1995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编《海内外图书馆收藏有关妇女研究中文期刊联合目录》、2007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书目》、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印《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民国时期图书总目》、2010年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编《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时期抗战图书书目提要》以及2012中华书局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清末民国书画印本书目》等。

2.2 索引的编制

单种文献的索引编制则相对较多,如,人民出版社印《解放日报索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新华日报索引》、上海书店印《申报索引》、三联书店印《〈东方杂志〉总目》《〈国文周报〉总目》,此类单一报刊的索引编印的数目很多,在此不作一一枚举。

大型的综合性索引编制难度很大,如,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二十六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四川省天文资料普查小组编印的《抗战期间重庆版文艺期刊篇名索引》、上海图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民国四大报纸社论篇名索引》等10数种,检索价值非常高。文献的书目数字检索方面,目前有国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开通的《中国近代文献联合目录》平台,汇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逾2万多种存世文献。[8]

3 近代文献的影印出版

近代文献存放过久,老化、破损严重,大多已不适于原文翻阅检索,影印或整理排版印刷成为保存此类文献最有效的方式。民国以来,即有学人和出版人致力于此项事业。对于此类文献的收藏可从如下分类进行着手。

3.1 大型丛书

似乎秉承《四库全书》的余脉,近现代以至当代,大型丛书的编纂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20世纪80年代后,齐鲁书社出版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北京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四库禁毁书丛刊》和《四库未收书辑刊》,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印了《续修四库全书》,这些书系一起构成了庞大的四库系列。其他丛书的编纂印制亦接续不断,清光绪年间就有黎庶昌的《古逸丛书》、张元济的《续古逸丛书》等。其他常见的大型丛书,则有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大学丛书》和《四部丛刊》;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和《梵天庐丛录》;广雅出版的《晚清小说大系》;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清末民初小说书系》;台版新兴书局《笔记小说大观》;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东方出版社的《民国学术经典文库》以及上海书店的《民国丛书》等诸多大部头丛书。

3.2 报刊文献

近代文献中报刊的纸张原材料相对粗劣,保存最难,故报刊的抢救式影印出版比较普及。20世纪50年代,国家图书馆就影印出版了《新文化史料》,20世纪60年代影印出版了《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20世纪50-80年代,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新青年》《解放》《大公报》《解放日报》和《红色中华》等大量报刊;上海书店80年代影印出版了《申报》和《中央日报》等一批报刊;20世纪90年代,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中国近代期刊汇刊》;蝠池书院影印出版了《时报》。

3.3 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作为政务信息,是研究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极具价值的文献,主要的出版物有台湾文海出版社的《皇朝掌故汇编》;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和《清朝续文献通考》;吉林出版集团的《钦定大清会典》等。

3.4 实录和圣训

实录是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清代有11个皇帝撰修了实录,共4,355卷,另有总目、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繁官等51卷,合计4,406卷。[9]此外,尚有《满洲实录》8卷(即带图本《太祖实录战绩图》。实录的出版起始也很早,如,光绪二十五年(1899)仿泰西法石印本《十朝东华录》(1958年中华书局校点重印,改名《光绪朝东华录》),1980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蒋良骐校点本《东华录》,1986编印了《清实录》。

清帝王告诫臣下的诏令、言辞称之为圣训。新皇帝登基后,命史官编纂前任皇帝的《实录》和《圣训》,并每日晨读先皇“圣训”一节,当作施政的座右铭。光绪帝和宣统帝的训谕都没有编成圣训,只有《德宗景皇帝实录》和《宣统政纪》。1999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大清十朝圣训》;2010年辽宁省档案馆编纂了《清圣训》。

3.5 方略

清代方略是记载清代200多年来军政大事尤其是历次平定边境时间始末的实录文献,有按专题出版的,如,台湾成文出版社重印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就已成书的《钦定剿平粤匪方略》420卷、同治十一年(1872)出版的《钦定剿平捻匪方略》320卷;也有按总名出版的,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清代方略全书》和京华出版社的《中华方略丛书》,此类文献相对规整,算是近现代文献之中比较全面的一类。

3.6 官员文书、文牍

与中央政府官书文献相对应的是官员文书,这是各级官员办公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这些文件常常被编纂成公文专集或含有公文的遗集、文集、全集的形式,以印本、抄本、稿本等方式传世。此类文献保存了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各种公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众多方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上海久敬斋1902年版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议》;上海时事新报馆1912年编印的《革命文牍类编》;普益书局1914年版的《袁大总统书牍汇集》和1916年《黎大总统政书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编印的《林文忠公政书》;广益书局编印的《民国军政文牍合编》;光汉学社铅印出版的《革命军文牍初集》《二集》《三集》等。

3.7 经世文编

经世文编是从众多文集、奏议文献中选摘出的有关经世致用效用的文章,编辑成册,供当世所用。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民国经世文编》;学苑出版社的《清代经世文全编》(全170册);中华书局的《明经世文编》。这些文献,由于编者都是饱学之士,相对而言,选编文章都是精品,兼具史料与文学价值,值得大力收藏。

3.8 史料与史书

晚清以来,近代文献笼统而言可以全部归入史料类文献,此类文献数量庞大,是研究近代史的主要资料,如,上海筑艺书局民国元年出版的《共和关键录》;1929-1930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就原本影印出版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编辑刊行《明清史料》;

1949年以后,史料文献的出版也一直在继续,如20世纪50年代,国家图书馆影印了《中日关系档案》等;1954中国史学会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27)》;中华书局1962年版的《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等。

1978年以后,迎来了史料文献出版的蓬勃发展,按出版社和编辑印制机构计,主要有中华书局历年出版《清史稿》《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义和团档案史料》《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美国迫害华工史料》《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台湾“国史馆”的《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大象出版社的《民国史料丛刊》及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民国丛书》《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和《近代史资料文库》等;天津古籍出版社的《北洋军阀史料》;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民国边政史料》《首都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大清缙绅全书》《明清史料丛书八种》《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民国文献资料丛编》和《民国时期新闻史料汇编》等;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在制作缩微胶片的同时,也出版了《伪满洲国史料》等40余种专题影印文献;台湾成文出版社的《清代硃卷大成》《清末民初史料丛书》和《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等;厦门出版社的《中国稀见史料》;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的《明代满蒙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清代稿抄本》;蝠池书院的《清代各部院则例》》;线装书局的《清代边疆史料抄稿本汇编》;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档案出版社的《民国外债档案史料》(1912-194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978年开始按辑依次编辑出版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齐鲁书社的《山东义和团案卷》;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所编的《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编的《清末教案》;科学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和《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所编的《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鸦片战争档案史料》;海洋出版社的《清末海军史料》《北洋陆军史料》和《中华民国海军史料》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和《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资料选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美关系资料汇编》;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翻译的《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近代史资料》等。

3.9 个人文集

个人文集类的文献近代积累尤多,各出版社都在陆续整理,如,中国书店的《曾文正公全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版的《胡文忠公遗集》;九州出版社的《钱穆文集》;中华书局的《孙中山全集》和《胡适文集》等。即使个人文集,也有诸多出版物,以徐志摩为例,就有正文出版社的《徐志摩日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徐志摩未刊日记》、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徐志摩日记书信精选》等。

3.10 传记资料

传记资料、人名录、职官表等文献是人物研究的重要文献,独成一类,如,中华书局新版的《清稗类钞》《清代职官年表》《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年表》《清季中外使领年表》《清史列传》《辛亥革命后十七年职官年表》;扬州古籍书店的《碑传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世界书局的《清代征献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等。影印版之外,值得注重的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于2002年12月12日成立后,在纂修《清史》的同时,相关史料的重新整理排版大规模进行,截至2013年12月已经出版184种2,475册。[10]

4 数据库

近代文献由于存放条件、纸张等缘故,很多均已濒临破败乃至散碎,数字化作为先进的抢救方式,将其转化为数据库资源,不仅是一种保存文献的手段,还可以快速检索与传递,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以及纸质资源重组为数字资源,是各处着力很多的工作,如,国家图书馆推出了《民国期刊》《民国图书》《民国法律》三大数据库;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已建成了《国家图书馆新善本书目数据库》;上海图书馆建成了《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1)》和《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湖北省图书馆建成了《馆藏民国时期中文图书书目数据库》;浙江图书馆《民国报纸》《民国期刊(206种)》全文数据库。各种新技术公司也介入了此项工程,如,尚品大成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大成老旧全文数据库》、瀚堂公司的《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台湾得泓公司的《中国近代报刊数据库》等。

猜你喜欢

影印国家图书馆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