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再造研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
2018-01-28凌征强曾小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凌征强,黄 辉,曾小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供给侧改革又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经济领域实现由原来主要依靠刺激拉动需求侧转变为依靠优化供给侧相关要素的供给结构,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1]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变人们的供需观念,其通过供给带动需求的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启示是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再造高质量的空间,推动图书馆传统空间借阅功能向文化交流功能转变,从创新空间等供给角度带动读者的需求。这些供求间的矛盾影响着图书馆的长远建设和服务的开展,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并给予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图书馆空间资源改造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意见,即从供给侧入手,破解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全面把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审视供给端即图书馆本身的问题,进行信息资源、空间资源的调整、再造,同时注重供给价值的提升。
1 国内外图书馆空间规划与再造研究及实践现状
1.1 国外相关实践与研究现状
在国外,空间再造日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许多图书馆纷纷将空间再造纳入图书馆的战略发展规划。如,新西兰各大学图书馆将“空间再造和利用”列入战略规划的重要议题,梅西大学图书馆提出“图书馆应主动地给动态的、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以优先权”,怀卡托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提出图书馆应“提供学习和休闲空间”以满足所有用户的多样需求。[2]美国图书馆界创客空间研究起步较早,且大部分研究都付之以实证,主要是通过馆内空间改造或是利用其他闲置空间资源开辟创客空间。
美国同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空间评估理论体系,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简称NUCG)2007年就开启图书馆空间评估之旅,是图书馆界诸多重大前沿理论实践研究的发源地,近年来欧美图书馆界关于空间再造的成功实践,基本上都建立在强大的评估机制和有效的评估成果基础上。如,美国东北大学图书馆、美国戴顿大学图书馆等,都是通过空间整合将图书馆传统空间打造成为共享化的知识空间,空间再造通过评估后再进行改造,改造后再进行评估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的,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空间评估理论体系。[2]
1.2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
吴建中最早将“信息共享空间(IC)”的概念引入我国,针对图书馆的“人、资源、空间”三个要素,提出发掘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的价值;[3]褚树青在“第三空间”基础上提出了“第三文化空间”概念;[4]鲍盛华从自身实践的角度论述传统物理空间的再造与调整;[5]段小虎从“第三空间”与图书馆空间的关系、图书馆“空间转向”的实践意义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空间认知体系的重构;[6]周久凤在分析“信息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等的内涵与关联,并在阐述多维空间理论表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策略。[7]有关图书馆空间的文献定量研究也有数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近几年也陆续有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案例,如,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对主楼大型电子阅览室改造成为开放式学习交流中心——“第三空间”;高校多数创客空间在2014-2016年建设,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已建成创客空间。但目前还缺少空间价值评估研究报道,而且大部分空间再造实践并未建立在预先规划的基础上。[8]
1.3 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现状
课题组通过对广东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现状的调研发现,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广东均具有一定基础甚至有些方面走在国内其他高校的前列。在本科院校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首开空间再造之先河,最早进行了信息共享空间再造的初步尝试。随后,暨南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等也进行了空间再造。暨南大学在考察国内外多所图书馆尤其是港台地区图书馆的基础上,对图书馆原电子检索区进行了“智慧空间”改造,设置了可小组讨论的“汇智屋”,用于3D打印和多媒体空间的“创智坊”,集讨论、研修为一体的“聚智阁”及寓意古代圣贤颜回的“集贤巷”,营造了一个像家一样舒适的图书馆氛围。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16年底进行了第一期再造,增加了封闭式研讨间,设置开放式学习、休闲座位和开放式讨论桌,并开设了听雨轩、尚书房等环境优美的文化交流空间;2017年底进行了第二期再造,改造后的空间主要用于特色文献、文化与艺术展览,师生间的交流探讨,新书借阅,以及数字资源利用。华南理工大学进行了大通间改造。
综上所述,国外空间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往往会认真调查分析读者需求,从提供优质读者服务的角度出发,总体进行规划再造,以满足当前及潜在的读者需求。除此之外,国外还十分注重空间价值评估,以合理的评估制度来审视再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国内空间再造的研究起步较晚,存在盲目跟风、规划不合理、再造不实用、设计与使用需求分离等问题,且再造后空间使用的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目前鲜有关注。在国外,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源自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即萨伊定律,目前还没有发现将此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及实践报道。近两年,国内有学者从图书馆服务供给的角度论述供给侧改革在图书馆的运用,也只是初步尝试,缺少较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 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和再造的问题
2.1 总体规划不够合理,再造目标不明确
从2014年至今,随着创新强校工程和信息化校园的推进,许多高校进行了图书馆空间再造,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更换旧设备、资源整合等系列措施,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调整,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是,也存在不少赶潮流跟风现象,为了迎合创新强校的建设,许多图书馆快速上马空间改造项目,并未经过全面、细致的读者需求调查分析,未能根据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基于真正的读者需求,在没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总体规划或者再造目标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仅通过短暂的实地走访、调研,不少图书馆甚至没弄清楚空间再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就快速完成了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这种快速生长的新事物极可能会出现新的空间应用不合理问题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2 空间结构不够科学,图书占用空间比例过高
高校通常按照生均80-100册的配比来收藏图书,人数1万人左右的高校藏书量均达上百万册。一项调查显示,对图书馆10年间的图书借阅统计发现,图书出版10年后其利用率会大幅下降,被利用最多的馆藏图书,80%是近3年内出版的,90%是2年内出版的,[8]而这些图书通常只占到了图书总数的10%。因此,读者很容易迷失在茫茫书海中,产生“图书馆没有什么新书”的错觉,进而对图书馆的资源质量产生怀疑,降低了馆员的服务效率和图书的利用率。不仅如此,大量的纸质图书存放需要很多实体书架,实实在在的占用了图书馆大部分的物理空间,许多图书馆已经处于无空间可用、阅读活动无法开展、自修座位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由于长期图书积累造成空间严重不足,空间结构不够科学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一大难题。
2.3 新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空间智慧化仍有待改善
上世纪末,高校图书馆迎来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大浪潮,图书馆也赢得了一次信息化建设的好机会,为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做出了较大贡献。许多图书馆虽然在空间再造时引进了新技术,淘汰了旧设备,大量引入自助服务机器,提供页面浏览、资源下载、网络入口等服务方式,但技术发展速度仍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当前,国内不少高校尝试对落后的电子阅览室进行改造,建设共享空间,但整体上共享空间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罕有建立了真正意义上智慧化共享空间的图书馆。
2.4 未能与时俱进,创新空间服务进展缓慢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进展较为缓慢。首先,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来源相对固定,经费预算一般无法随意更改,审批手续也较为繁琐,导致一些好的理念、思路无法迅速开展;其次,开展创新服务,需要大量的创新型馆员,要求馆员必须能够与时俱进,掌握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了解当前读者的需求并与读者协同互动,引领读者进行学术创新、科技创新等,同时还要规划专门的场地并积极宣传,吸引足够多的团队进驻。可惜的是,多数高校图书馆在这些方面都存在较大欠缺,因此,当公共图书馆响应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纷纷引进“智慧图书馆”、开辟“创客空间”等创新服务时,高校图书馆未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导致创新空间服务进展缓慢。
3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空间规划和再造策略
3.1 制定考评机制,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和再造进行绩效考核,设定一个循环机制,再在循环中不断发现、更正、完善空间规划和再造的成效,为实施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借鉴。如,美国东北大学制定了5步空间再造考核机制:①通过意见箱、网站等途径收集读者对馆内桌椅、打印机等基础设施的满意情况;②在图书馆数字化媒体共享空间建设完成时进行功能验收;③在每学期末对读者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需求进行调查,如,读者是否经常携带笔记本电脑还是利用图书馆电脑、读者有哪些方面的软件应用需求等;④对图书馆新开辟的3D打印“创客空间”重新进行规划,增加了更多的室内设施;⑤在年末对以上设施、设备、空间等使用情况(学习、娱乐)、利用模式(个人/团体)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并绘制相关表格对空间规划和再造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以上5个环节,该校图书馆可及时掌握读者需求,发现读者对设施及空间使用存在的具体问题,再根据上一学年的实际情况,调整下一学年的空间规划,调整资金的具体投入项目,清退一些闲置及利用率低的空间资源,及时改变空间的功能,有效提高图书馆场所的利用价值,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即供给侧层面对资金、空间、设施进行精准的掌控,并最终从读者角度出发,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彰显图书馆的服务价值,使得图书馆的空间价值与服务价值得到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3.2 从供给侧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再好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最后都会被后来者超越,服务和文化才是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因此,应当从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出发,从供给侧角度对空间进行总体规划,并分步实施改造,让改造紧紧围绕图书馆的服务来进行。从供给侧角度进行图书馆空间再造总体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简单实用、以服务读者为核心、为未来留下足够的延伸和发展空间。设备、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现在的先进设备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落后设备,甚至不兼容新技术,所以改造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如,研修间或讨论室的改造问题,本科院校由于注重科研,导师经常要与研究生团队进行学术讨论,研修间可以较好的解决场所问题,研究团队可以随时使用,又不需要管理。但是高职院校侧重实际操作,通常校内均设有实验室、工作室、实训基地等,学术讨论的需求不是很强,设置研修间可能利用率不高。所以,以读者需求作为导向进行规划,真正做到改造是读者所需,改造后能为读者所用,同时也要为将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拓展空间,避免重复投入、建设。
3.3 调整图书资源结构,优化馆藏物理空间
随着读者对公共交流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为腾出足够空间供读者使用,高校图书馆应对图书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如,2015年,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纷纷建设密集书库,将利用率低、年代久远及存量大的图书副本下架并存放到密集书库中,腾出更多空间用于文化交流和创客空间的建设。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充分的调研读者需求基础上,采取了压缩工作人员办公空间、压缩社会科学书库存储空间的空间改造方法,将图书馆阅览座位从原有的1,078个增加到2,427个,有效优化了原阅览空间服务效能不足的问题,将服务能力提升137%。[9]此外,对馆藏空间进行调整,除了要压缩纸本图书的数量,还应当提高电子图书的馆藏占比数量。当前,国外高校图书馆已形成以电子资源为主、纸质资源为辅的文献资源建设政策,海外高校也大多如此。如,澳洲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采购所花经费占全馆文献购置经费比例普遍高于70%,有的甚至达到90%。[10]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中,中山大学图书馆2017年总经费为7,609万,其中,电子图书采购经费1,513万,也占比较高的比例;目前中山大学图书馆藏纸质图书455万余册、电子图书681万余册,电子图书的馆藏数量已经大幅超过传统文献数量。所以,调整优化图书资源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文化交流空间,开展更多的学术活动,同时也不会降低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既保证了传统服务更好开展的同时,又促进了读者对图书馆场所的利用,可见,调整资源结构的空间再造极为必要,应当优先进行。
3.4 引进智能化等技术,打造创新性强的服务空间
舒适的环境是读者选择图书馆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当结合时下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化的图书馆空间,令其具备实时感知馆内的温度、湿度、光亮、读者流量等智慧感知功能,自动调整室内气温环境;并自动根据读者流量开放库室,识别读者并推荐图书和服务。或者根据高校专业特点,设置主题性较强的“创客空间”供学生读者使用,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与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合作,建造了武汉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创客空间”。基地从室内设置到运营,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内设创客小聚区、创客分享会、创客工作坊、创意教育等多个区域,氛围舒适、环境优雅,受到学生读者的高度肯定和认同,通过人性化的规划、改造,逐步改善图书馆服务环境,图书馆焕发了新的魅力。结合时下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圳大学图书馆2016年进行了基于物联网RFID的智慧化空间建设,首先通过WIFI进行全馆无线网络全覆盖,解决“万物互联”的短途通讯问题;接着对所有图书、期刊和设备进行“物化”智慧改造,为其贴上RFID标签以实现身份识别;最后,通过设置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和智能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一个人通过一台电脑就可以掌控整栋图书馆的强大功能。在完成了这样的智慧化建设之后,该馆读者在门禁处即可完成身份识别,之后就能自助借还图书、预约座位、使用自助设备扫描文印以及控制台灯的亮度等。[6]
3.5 建设学习共享空间,盘活闲置空间资源
为了有效利用和盘活图书馆闲置空间资源,还需考虑建设一部分能够实现灵活共享的学习空间。共享空间是读者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包括学习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第三空间等。学习共享空间主要由小组学习室、开放自习区、咨询台、咨询室、写作中心、研讨室和休闲区等组成。[11]针对学校师生读者日益高涨的使用需求,为高效利用图书馆紧张的空间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2015年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将其电子阅览室进行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改造,改造后的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优美舒适,除了能够为读者提供个人研修、小组讨论、中小型会议等服务功能外,空间内还提供丰富的信息设备和阅读工具供读者检索利用。该图书馆在改造时,专门挑选了远离自修区域的南楼平层,布置了大量实木、可拆卸组合的家具,供读者自由使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团体读者畅所欲言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又能兼顾个人读者研修需求,使得静区动区相互分离,空间功能结构更加完整饱满。同时在大部分桌椅上面增加电源和USB接口,增加自主控制的台灯和空调,令读者产生非常好的私密空间感,需要使用这些空间的读者仅通过手机APP就能完成预约,由于资源利用非常透明、方便,该校的信息共享空间利用率极高,得到了读者的高度好评。通过高效率的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盘活远离自修区域的闲置空间资源,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