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理念、嵌入职场、整合创新:高职院校外国文学教学改革设想
2018-01-28徐春鸿
徐春鸿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外国文学作为语文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培养该专业学生具备更好的人文情怀和业务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地位。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传统的理论课程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一些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时,往往因有异国文化的差异而未能很好理解作品,容易产生抵触厌学心理,加上现代社会快餐文化繁多,一些学生难以沉下心来阅读世界文学瑰宝,经典敌不过潮流的现状在现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并不少见,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其关键在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状态,激发师生之间有效良性互动,拓展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学习的内容,并着力增强适应职场之需的应用性。语文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要对接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岗位的,因此,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若能做到与实际工作生产相融合,则会更富吸引力和具有更大的价值意义。据统计,人教版小学语文外国文学篇目有65篇左右,这些篇目约占课文总量的14.48%。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共41篇左右外国文学作品,约占了课文总量的24.26%。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20篇左右的外国文学选篇。这些选篇在语文教材内容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因此,若能将外国文学课程内容与日后职场之需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提高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在传授人文经典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素养,以“人文理念”贯穿教学精髓,以“嵌入职场”渗透教学内容,以“整合创新”融入教学环节,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改革模式,实现高职院校产教无缝链接,融合出新。
一、以“人文理念”立精刻髓
外国文学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其本身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文性。优秀的世界经典作品堪称人类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给人类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唐君毅先生在《人文精神之重建》一书中曾谈到:“我们说西洋近代化,自15世纪之文艺复兴起,直至17、18世纪之所谓启蒙运动,都是以尊重人性、人之理想、人之理性为其精神。近代之哲学中之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以至经验主义,文学中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均表现这精神。”外国文学的“人文理念”确是一个客观存在。这里“人文”可理解为,既有对人生意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情感魅力的先进价值观,先进的道德规范和习惯等,其中也包含人类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和对完美人格的无限向往。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许多满足,但人文精神世界方面仍稍显匮乏,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在发展变化阶段,更需对其在精神层面上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应充分发掘外国文学著作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文类课程具备的强大教化功能,在课程内容体系方面实现一些转变,把外国文学教学从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窠臼中解放出来,更加重视文学与人生、文学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结合,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人本身,关注和爱护人自身,从而使外国文学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教育人、陶冶人的艺术人学,成为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媒介和具体途径。
文学即人学。外国文学经典著作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涤选出来的优秀文化瑰宝,学习外国文学经典的过程就是对丰厚的世界文明精神财富的吸纳、内化的过程。例如,著名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名篇《巴黎圣母院》,透过“美丑对照原则”,将代表真善美的爱斯梅拉尔达和卡西莫多等人,与代表假丑恶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及国王卫队队长费比斯等人作对比,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了雨果在他的《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到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而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与共”这个有名的对照原则,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又比如,著名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名作《简.爱》塑造了一个追求独立人格、理性、自尊、自强的简的女性形象,让学生理解世界女性在女性独立解放作出的与自我、与社会斗争的进步与局限。还比如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著名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生存或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的经典内心独白,他的“小我”与重整乾坤之“大我”之间的矛盾与痛苦,担负责任与放弃责任之间的犹疑与无奈,还有生与死的困惑与忧伤,都无不让学生深感命运之深沉与悲壮。
显然,在学习外国文学课程过程中,教师以“人文理念”立精刻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激情和兴趣,提高学生个人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在世界文学的感召下全面地认识人自身的自由与困惑、认识世界的复杂与多样性,在世界经典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独立的人格。
二、以“嵌入职场”舒筋展骨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除却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评论和研究外国文学、在比较中加深中外文学特质的认识等能力外,还要求学生能具备更强的业务素养,特别是能发挥适应未来职场需求的能力。这就需要深入考虑及研究课程与职场如何有效接轨的问题。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据统计,中小学语文课本(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就有106多篇外国文学篇目。教师在授课时,若能将这些外国文学篇目贯串整合在教学内容中,并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解读,最大程度地实现课程“嵌入职场”这一功能,让学生在深刻感受世界经典文学瑰宝魅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热情,提高业务素养,并适应职场之需,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著名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有一选段纳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题为《金钱的魔力》。教师在讲解马克·吐温的名篇《百万英镑》时可帮助学生进行解读分析,从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及一针见血的奴颜劣性这四大方面进行课文解读,帮助学生打通日后教学的知识堡垒,逐个击破教学要点,为学生日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又比如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瓦·奥谢叶娃的作品选读,《小伙伴》这一课,收入人教版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文章短小朴实、言简义丰,讲述了小朋友们在春游中发生的故事,告诉学生真诚关心别人的重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朴实的构思、简洁的笔触、隽永的意义三大方面来解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在以后的教学时,注意到提高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这篇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具备了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其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情节单纯,篇幅简短,语言简洁,特色鲜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既让学生品读到了优秀文学作品,也对学生日后走上职场,传达正能量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还比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课《给予树》,教师可围绕最真诚、珍贵的礼物是仁爱、善良、体贴和同情心等无法用金钱和物质衡量的东西这方面为学生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仁爱与善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好汉查理》,讲述一个关于肯定的力量的动人故事!教师可从肯定、支持与鼓励方面为学生解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信箱》,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赞扬了娃丽热心助人、做事认真负责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从如何为人处事方面进行解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争吵》,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讲的是有关友谊的故事。通过“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不同表现,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师围绕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通过反思、自省,使友谊之花长盛不衰等方面进行解读。
将对106多篇外国文学精品篇目的解读融入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使整个内容体系丰富兼具实用性,让学生在平时的外国文学课堂中就接收到了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在走上职场后,随时寻找知识匹配,即专业知识与中小学教材的有机结合,对接职场,及时“嵌入”娴熟运用,达成职业目标,这是实现外国文学课程与工作需求产教融合的关键。
三、以“整合创新”提质增效
课程的建设是多方面的,外国文学课程的建设需以“人文理念”立精刻髓,以“嵌入职场” 舒筋展骨,同时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从实际出发,整合课程,创新方法,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需求,这也是职业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视发挥团队的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促使教材知识活化——这些都需要有新的授课理念来指导。在新的授课理念的指导下,传统外国文学与新型外国文学才能实现内容上的互修互补,整合创新,让经典与现代相得益彰。“整合创新”具体体现在把教学内容安排看作是授、习、践全面驱动一体化的过程。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更好达成产教融合的最佳效果。
授,建立在立足教学目标,创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并遵循以下五大教学原则:第一,东西融合原则。以东西方文学互为经纬,以西方文学为主体,东方文学为参照,在彰显主体的同时,做到东西方文学二者的一体融合。第二,比较鉴别原则。根据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质,培养学生比较的文学观,建立世界文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史论结合原则。则是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突出重大文学现象和重要作家及作品的分析,即“以史为线,以论为主”。第四,精剖细析原则。为夯实理论知识基础,重要作家的作品分析要做到帮助学生切入文本细读,不仅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还在微观细节上落实到位。第五,详略得当原则。外国文学内容繁多,在讲授时,把握重难点,详略处理得当,尤其注意在讲授经典时引入与时俱进的现当代外国文学奇葩,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习,即创建新的现代学习模式,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例如开展基于专题的小组(4-6人)研究性协作学习活动,在学期课程结束前,要求围绕所选研究专题,制作课件并在限定时间内作汇报,并由学生主持汇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表达能力,掌握课程知识点的能力。从外国文学课程内容体系来看,内容多,课时有限。因此,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平台的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研究专题,最后进行各小组研究专题汇报。既解决了课程内容学习的系统性,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若干能力。此外,还可建立基于网络的博客或微信学习群等,方便师生在课堂之外进一步互动交流和学习,这些都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践,则体现在创建新的现代实践体系,成立外国文学经典研习社;组织外国文学经典专场演出,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把教学工作坊的协作、以小组为单位的外国经典作品情景剧演绎、外国诗歌朗诵茶话会、观点课堂大辩论、完成知识点微课制作等。此外,还可在教学实践安排中纳入外国风情建筑和文化的课外采风等活动。比如结合地方特色的异域风情课外采风。这里以汕尾地区为例,比如在讲授中世纪文学和古希伯来文学时都会讲到基督教的《圣经》,讲完此章节可组织学生前往汕尾市城区参观基督教汕尾堂参观。由于在汕尾市区,离学校近,比较容易实现。还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具有异域风情的欧式建筑,例如可前往汕尾华侨管理区东南亚异国风情园,或前往参观惠州哈斯塔特小镇,体验地道的欧洲的奥地利风情,或者可前往参观广州沙面岛,寻觅民国的欧陆异域风情,参观位于岛上的法国天主教堂等。现在交通便捷,从汕尾去惠州和广州等地都方便快捷,比较容易实现。另外,汕尾几乎每年都有举行马来西亚或印尼华裔“故乡文化寻根之旅”冬令营或夏令营活动,可组织学生与华裔交流,多些了解异域文化,还原外国文学课程丰富别样的精彩实貌。
此外,“整合创新”还体现在资源的多方整合与创新上,比如结合社会时代经济特点,有效利用网络时代带来的便捷,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外国文学学习网站,这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学生可以在新浪爱问、芦笛外国文学论坛等校外网站下载相关资料、进行专题讨论,还可以通过外国文学网、文贝网等网站及时掌握学术界的最近动态,听取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当然,网络资源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筛选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现优质资源的高效利用。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新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遭到现代技术的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深入思考教学现状,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才能实现新的超越。外国文学课程需着力摆脱传统课堂授课方式,立足教材教参,利用多方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融合“视、听、读、写、辩、演、观”合七为一体的创新模式,并以“人文理念”立精刻髓,以“嵌入职场”舒筋展骨,以“整合创新”提质增效,加强实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改革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产教高校无缝链接,融合出新。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7-19.
[2]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杨满福,郑小军.学习方式转变与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4).
[4]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116-117.
[6]袁锐锷,王晓青.试评美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项实验[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3):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