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枞阳县为例
2018-01-28裴立志
裴立志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县域职业教育是以我国行政区划县为单位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差异,且一般规模都相对较小,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三农”、脱贫攻坚以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枞阳县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与县内外企业合作方式,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笔者通过对枞阳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在厘清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指出了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一、枞阳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一)“工学结合”模式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实行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的方式。由县人社部门牵头,学校先后与枞阳金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大地食品有限公司、鑫龙服装有限公司、枞晨回转支承有限公司、芜湖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企业提供劳动相应专业岗位、进行学员日常管理和给付一定的学员报酬,学校必须派出跟岗教师协助企业常规管理。协议还规定学生也可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验实训,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
(二)“订单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企业实际需求,学校与有关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参加工作。学校先后与南京绿扬春餐饮有限公司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员;与北京东方通航教育合作,培养航空服务人员;与中航国铁(北京)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设航空服务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德力西电气合作办班,冠名为德力西电气班。企业定期派人联系该班教育教学,学校也分批次安排学生每年有3—6个月时间轮流到企业进行实习,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进厂进行生产实践活动。
(三)“校中企”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现状,充分使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学校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合作企业,并进行校本化的移植实践。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虽然地处偏僻乡村,但通过学校招商引资,有“三银制衣”和“津牛绿化”两家企业进驻校园,为该校服装和园艺专业提供了非常便捷有效的教学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规划、行动、监控,共同获益。将消耗型实习转变为生产型实习,减少支出,创造效益,更重要的是创设了职业环境、锻炼了教师和学生的技能。
(四)“现代学徒制”模式
2015年,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成为33所安徽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并加入安徽省现代学徒制中职试点联盟。该校联合县内服装企业“三银制衣有限公司”、“枞阳县鸿鑫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锦庭家纺有限公司”,采用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学校和家长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职学校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二、县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和省市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枞阳县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摸索出符合本地区发展的办学路径,基本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四方共赢,但是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新挑战。
(一)参与校企合作的职教学生萎缩
受我国传统教育中重普教、轻职教思想的影响,枞阳县职教学校招生名额虽按照国家政策普职1:1招生,但选择普通中学成为众多家庭和孩子的首选,即使选择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习,这其中的中职毕业学生大多还会选择对口高考、五年一贯制培养、专科学校自主招生等方式继续求学深造,而选择参加顶岗实习、见习的中职学生越来越少。根据笔者走访几所学校,统计相关数据发现,2008年至2013年,枞阳县平均每年参加企业顶岗实习、见习有400人,但从2014年开始,选择去企业顶岗实习人数显著减少。
(二)企业参与度不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高和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企业的用工成本在增加,企业从自身角度考虑,表现出不愿合作态度或不积极主动的倾向。笔者综合分析了企业参与度不高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企业只顾追求利润,觉得培养技能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事,希望政府来为职业教育买单,摊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二是在企业中开展教学活动,既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三是学生技能与实际生产并不能完全吻合,实践经验不足,在操作过程中难免造成材料、机器设备的损失,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四是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生产活动时存在着各种人身伤害风险,劳动伤害责任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顶岗实习活动经常是超员安排工作岗位,而学生毕竟不是企业组织的成员,增加了人员管理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三)配套制度规范不健全
在枞阳县,校企合作依然是政府主管部门提倡、各学校自发实施的状态,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和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课机制不健全,缺少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学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停留在较浅层次,校企在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进行教学上缺少实践。
三、县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策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县级政府、学校、企业都需要参与和努力,合作共谋、相互促进,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县级政府要统筹县域教育资源,制定政策,加强引导。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推动者还是县政府,政府要加强县内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在改进人们普职教育观念上,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项目支持等措施,向职业学校倾斜,合理规划教育结构。要发挥国家资助政策优势,县级政府应出台配套措施保障职校学生享受免费的、更好的职业教育,以引导初中生合理分流,同时使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于辍学。
(二)县级政府对各类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差别化扶持。推进校企合作关键在企业。重点选取一批适合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差别化扶持试点,应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中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责任。综合运用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强合作的稳定性,保障校企合作健康发展。重点发挥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与建设度,防止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发展产生“两张皮”现象。
(三)职业学校要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做好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对接。县域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一样,强调开门办学,强调与市场对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首先是加强专业和课程设置与产业、社会企业 及其岗位的对接。要根据产业发展设置专业、产业结构优化专业、企业岗位职责设置调整课程。其次是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县域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差异较大,但都是针对本地区市场需求办学,培养的人才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这场伟大的事业中,职业学校更应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助力困难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摆脱贫穷。再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传统教与学的方式,多用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等课堂教学方法,强调动手和实践。校企联合,协同开发课程、设置专业、培养“双师”。
[1]刘勇.县域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分宜县职业教育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35-37.
[2]谢朝辉.县域职业教育与县域企业对接研究——以X县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24-26.
[3]虎文华.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应如何作为[J].职业教育研究,2017(11):40-44.
[4]傅平芳,惠圣.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以休宁县德胜鲁班木工学校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30-34.
[5]刘克勇.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使命与契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5):63-67.
[6]朱旭蓉.高职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