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点:成为他人的幸福之源
2018-01-28■万玮
■万 玮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初当班主任时,我无疑是不幸福的。带班不成功,甚至可以用很失败来形容。有那么三四年的时间,充满了挫败感。
那时候,我想,如果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不在班级的时候,不用总是提心吊胆,该有多好。
这个小小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我从教育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教育实现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因此,教师往往会更有幸福感。所有的职业,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在这一点上,教育体现得更明显。
你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个暑假回来,孩子就长高了一头,而你的银发又多了几根;你帮助处于低谷的孩子重新振作,跨过了这个坎儿,孩子重回一飞冲天的轨道;你被回母校看望你的孩子们包围,好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不点儿器宇轩昂、事业有成……
教师的任务本质上是成全学生。追逐功利的人会走偏,那是被私欲遮蔽了心灵。用心付出的教师总有回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不做班主任很多年,但常常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体会到幸福。
有一名高一女生,在一个普通的周五下午,在放学之后的校园里,偶然看到一株盛开的桃花,心生感动,拍了一张照片,并写了一封邮件给我,分享她的心情。我给她回复:“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此——在一个偶然的瞬间内心被击中,而世界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很高兴你有这样的体验,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这样的发现。”
那一刻,女生是幸福的,她给我发了邮件,把幸福传递给了我。这是一种非功利的精神层面的分享,由此而带来的幸福平淡隽永,却历久弥香。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幸福,是成就他人。你成长,所以我快乐。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愿望的满足没有止境,心灵的成长一直在路上,对他人的成就就在当下。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幸福的人哪,祝福你也成为他人的幸福之源。职业生涯初期的泥泞中走出来,见到了风雨之后的彩虹。那三四年的艰难历程反而让我积累了经验教训,提升了抗压能力,我写出了《班主任兵法》,声名鹊起,成为教育部的国培计划首期专家库成员。我幸福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我对幸福的理解,是愿望满足。
然而小愿望满足之后,幸福感就逐步消散了。自古以来,人性就是如此,欲望不满足的时候充满渴望,欲望满足之后充满失望,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后来的若干年,我又定了一些小目标、小愿望,如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买一辆车,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伴侣,这些愿望都陆陆续续实现了。不仅如此,职业生涯也还算顺利,从一名普通教师最终成为一所著名双语学校的校长。但是,我幸福吗?
在别人眼里,我当然应该是幸福的。然而,这正是幸福的微妙之处,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你认为是废物,别人当宝贝;别人觉得你应该幸福,你却心如止水,并极力掩饰光鲜外表下内心的痛苦。
随着年龄渐长,进入“油腻中年”,又怀念逝去的芳华,甚至觉得当初青涩的校园岁月才真正美好,如果能再回去一次,该多幸福啊!
眼睛一眨,年过不惑,对人生有更多思考,逐渐学会了从向外看转为向内求。尝试去改变世界只会屡战屡败,尝试改变自己去接受世界虽也不易,终还有一条崎岖小道通向山巅。
我开始更多反省,更多改变。例如,我会经常对着镜子练习微笑,以提升亲和力;遇到不同观点会思考其合理性,能够兼容并包看待对立的因素;对任何结果都坦然接受,并努力发掘其中的积极因素。换一种眼光,换一种心境,同样的世界,不同的风景。
这时候,我对幸福的理解,是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