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
——班主任老师如何学习借鉴苏霍姆林斯基

2018-01-28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集体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 萍

再次捧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我对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的教育实践赞叹不已!

作为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老师应该怎样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笔者以为,首先应当研读其著作,领会其精神实质。当如乌申斯基所说:主要不是实际经验本身,而是从经验、事实中引出的思想。也当如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先进经验的经验:我觉得先进的经验犹如盛开的玫瑰。我们要把一丛玫瑰从别的花园移植到自己的园地里来,首先要考察并改善自己这块土地的土质情况,然后再来移植。应当怎样移植呢?要连土一起移,不要伤根……

一、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人——班主任老师首先应无条件地爱孩子

“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仰,不仅仅出自他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总结,更源于他对人的价值有深入骨髓的体悟。他经历过二战,在战争中身负重伤,是一位护士发现他一息尚存,坚持把他背回。他心脏旁有两块弹片始终未曾取出,是二级伤残军人。他22岁的妻子薇拉因为散发反法西斯的传单被敌人残忍杀害,他那诞生在刑讯室的儿子也被抛尸荒野。“可能,我的内心孕育了对孩子们无限的热爱,就是因为我经历了这一切。”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

好教师的首要标准就是爱孩子。他提出了好教师的标准: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在他看来,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他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爱孩子。他以一颗赤子之心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走进他们的心灵,和孩子交朋友。如何爱孩子?他用毕生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享年52岁,从17岁起当老师,当兵3年,32年教师生涯,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情感都投放在学生身上……在帕夫雷什中学22年(1948—1970年),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每天听2节课,能执教中小学所有(除制图)的课程,懂4门外语,他认识所有的学生及家长,坚持对学生做跟踪观察,记载资料达3700页……

爱孩子就要让儿童体验到尊严感。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爱孩子不仅仅是师生亲密地在一起,更多是体现在尊重上,让儿童体验到尊严感。他认为,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怎么走进学生的心灵?他认为,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他当校长时,非常羡慕那些班主任能常常跟孩子在一起,跟他们谈心,带他们去劳动。“我总是想跟孩子们待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患,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中的一大幸福。”

二、正确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关心每个学生的精神需求。如何看待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是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不少教师仍然沿用马卡连柯的观点,认为集体是目的,个人必须服从集体。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专家吴盘生老师告诉我们:苏霍姆林斯基在学习和继承前辈(包括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发现了马卡连柯理论体系中的诸多缺陷和错误。1967年,他以惊人的勇气撰文 《不要原地踏步》(后改名为 《前进》),此后苏联权威教育学代表们开始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围剿”,甚至可以说无情迫害,苏霍姆林斯基英年早逝就与此有直接关系。《前进》一文1989年才在《国民教育》上发表。苏霍姆林斯基50多年前就指出,如果把集体作为目的,那么教育一开始就是残缺的,教育者就会只关注集体,关注其组织结构及内部的领导和服从的关系,即关注积极分子的培养,关注怎么善于领导,怎么教会服从。此时,教育者就可能把每个活生生的学生置于视野之外,也就根本谈不上关心每个学生的精神需求。

在集体中增强个体的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一语中的地指出,理解学生集体的概念及职能,应当从学生的学习任务出发,应当抓住其特点,从学校生活的多样性出发加以阐述。集体的教育功能应当在于使每个成员在其中能充实精神生活、增强幸福感,这就是为每个成员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而绝不是相反。

由此我们不由想到在班会课等集体教育中,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讨论、批评某些同学的问题司空见惯,但是一定要警惕,“表面化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可能成为培养淡漠、不仁、厚脸皮的性格乃至无情地践踏他人的性格的良好土壤”。

班主任要注重个别教育。“如果不是教师个人对学生个性的精神世界施加良好的影响,集体对此永远什么也做不成。”他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教育,指出教师应当通过语言、美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对自己周围的人们的敏感性,从周围人们的眼神、语言、行动中感知各种情感——痛苦和高兴、灰心和焦虑、不安和烦躁……

三、提高个人修养——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人生幸福、精神丰富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提出“不能不引起教育者不安”的现象:学生毫无个性,尽管学习成绩合格却毫无表情、“灰溜溜的”平淡无奇;冷淡地背记数学公式和抒情诗,冷淡地对待栽树和干车工活……这种现象当今是否有愈演愈烈之势?是否更值得我们班主任警惕呢?苏霍姆林斯基始终把孩子的人生幸福、精神丰富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更是对班主任素质的概括性要求。

修炼自身人格的力量。在班级教育中,班主任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他在《培养集体的方法》一书中写道:“我们教育学生首先不是靠某种方法或手段,而是靠本人即人格的影响。没有教师真实思想和热情鼓舞,方法往往会成为一种死板的公式。”“自从在幼小心灵中刚产生要模仿你并成为像你那样的人的最初愿望时,你的每句话在你的学生看来,都具有特殊的分量,你的每个思想都会成为他的思想和信念。”教师个性中什么能吸引学生?理想、信念、兴趣、伦理道德等。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认为,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当时他的学校图书馆藏书1.8万册,教师私人藏书4.9万册。每个教师都订几种杂志和几份报纸,相互换阅,并且开读书分享会、理论报告会,对一些书和报告组织讨论和辩论。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成就也正基于他多年广泛的阅读与汲取。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教育信念的基础,一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彻底、民主而人道的教育教养的理论,二是经典的教育遗产,三是劳动群众的教育传统。他说:我们把知识、科学之光带给人民。而人民是活生生的、永恒的教育智慧的源泉。如果我们没有跟人民的经常性的精神交往,则我们就不可能成功地对青年一代进行教学和教育。

做情绪的主人。由于班主任的工作经常处于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激动、欢喜,有时令人焦虑、压抑。

当前教师心理疾患的检出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紧张、焦虑等情绪出现的比例很高。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它既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成就,也关系到他的健康。”教师应当把灵活性引导到控制情绪的艺术高度。教师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因为有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不应该施以生气、愤怒或加以惩罚,他由此提出延时谈话的建议。他还指出,教师具有幽默感可以缓解紧张气氛,消除对立。“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敬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相信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出了毛病,那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它。“关怀别人、合理的善良,是儿童集体生活应有的气氛,是师生相互关系应有的主要品质。”只有在相互关怀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学会关怀,体谅教师对他们的情感,主动修正自己的行为;师生之间才能心相连、意相通,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10封被尘封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译著背后的故事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警犬集体过生日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