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2018-01-28陈礼平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公共信息微信信息

陈礼平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了相对于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第五媒体”,也被广泛理解为新媒体。在数字平台及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前提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社会公共新闻、资讯、应急事件,甚至传言、谣言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不可控化。由于我国有关新媒体的制度建设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有重大公共危机出现时,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凸显,也成为一个让人们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发挥新媒体在公共管理中的积极正面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当前公共危机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新媒体在公共信息传播中的突出特点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当前,新媒体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新媒体公共信息传播有五大突出特点。

一是新媒体用户数量庞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为7.24 亿,占比高达96.3%。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底衡阳市微博、微信活跃账户超过500万,关注量5000人以上的微信公众号超过1000个,各类网站网页超过1.3万个,数量众多的新媒体平台给社会公共信息传播管控增加了难度。

二是新媒体公众参与广泛。在新媒体传播中,每个人都相当于一个自媒体,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新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全民性和自媒体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呈现自己,不受时间、空间、职业、年龄的限制。腾讯公司统计显示,微信用户已经涵盖少、青、中、老年各个年龄段的人,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9.02亿,日均发布380亿次消息。全民皆网民、网民皆“记者”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

三是新媒体传播内容不计其繁。在新媒体上,各类信息应有尽有。大到政事要事,小到鸡毛蒜皮;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街头巷议;广到世界风云,细到生活琐事。想一夜成名,自我炒作的有;告状申诉,鸣冤叫屈的有;造谣生事,传谣娱乐的有。由于监管审核不到位,使得各种正面的、负面的、真实的、虚假的、理性的、非理性的信息和思想在新媒体上相互交织、相互叠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四是公共信息极速传播。据统计,有热点的社会公共信息,起始在一个门户网站传播,下一小时就被无数网站转载;4个小时内成为公众热点,10个小时成为公共事件“爆发窗口期”。传统信息传播是以单向传播为主,受众多是被动接收信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则是“一对多”“点对面”“裂变式”般的传播。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具有轰动效应、能够广博眼球的信息,比如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其信息生成和传播速度堪称“光速”。

五是新媒体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网上评价新媒体的影响力:微博粉丝超过100个的博主,相当于一本内刊;超过1000个,相当于一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相当于一本杂志;超过10万个,相当于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相当于一家市级电视台;超过1000万个,相当于一家省级卫视。这个比喻很形象,绝不是危言耸听。从“郭美美事件”、“表哥”到2017年的山东辱母杀人案,再到近期网约车事件等,都是由新媒体加速传播,引起全社会广泛参与,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公共信息事件。

二、新信息时代下新媒体的积极作用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个定义从人的数量级和复杂内涵角度,阐释了新媒体模式在社会公共信息传播领域异军突起,其传播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传播互动之强,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普通认知。新媒体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应立足创新思维正确理解新媒体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一是新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接受和发布信息,体现自我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不仅仅是社会大众,社会团体,商家企业等也纷纷青睐和运用新媒体,向社会大众和服务对象发布信息,提供便捷服务,已达到公开信息,推广产品,打造品牌效应,树立形象的目的。

二是新媒体也引起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权力部门的高度重视。公权力部门逐步推行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作为沟通社会,传播信息,问政于民,提供服务的桥梁和平台,这些正面官方新媒体诞生,延伸了官民之间的对话和联系,深化了政务信息公开,有效为大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倒逼政府工作部门提升服务水平,深受社会大众的喜欢和好评。

三是新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良性向导作用。新媒体快速传播的特点,让群众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积极运用新媒体有利于消除公共危机对社会、政府、人民群众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针对性的建立专门模块,及时的进行新闻发布,并利用新媒体来进行传播,将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案措施及时公布出去。在曲解公共危机事实和诋毁企业、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新媒体能将事态纳入正常渠道,有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媒体违规擅发、转发管控难。目前,我国对网站、新媒体是否具备发布、转发新闻的权限不是十分明确。一些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及新媒体为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点击率,在没有取得相关新闻资质的情况下,违规刊发一些未经核实、标题雷人、内容露骨的信息,以博人眼球,提高点击率和关注度,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极大破坏了新闻生态,给地方新闻导向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二是利益驱动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明目张胆的“索拿卡要”式有偿新闻鲜有出现,但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一些专门从事所谓“深度报道”“大众评论”的自由撰稿人,在众多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新闻评论,通过打赏、红包、广告等形式从中获利数万甚至更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文章往往采用煽动式语言,迎合一些不明真相者的意向,负能量爆棚,对网络主流思想造成极大冲击。

三是滥用新闻监督权利现象突出。近年来,许多地方新闻网站及新媒体,如澎湃新闻、新京报等网络媒体利用“地方媒体及行业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利”,经常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针对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等敏感话题,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监督式”“爆料式”“维权式”报道,对事件演变成公共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地方社会宗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四是新媒体管理和引导能力滞后。基层在引导和管控新媒体方面力不从心,主要表现为“三缺”。一缺人员。市、县级网信部门人员偏少,尤其是县级一般不超过3人,却要应对繁重复杂的舆情监管、处置,力量明显单薄。二缺技术。市、县网信部门设备相对低端,人员技术相对有限,面临突发舆情有时束手无策,极易错过最佳处置时间。三缺权限。基层政府没有域名备案管理权,一些影响力大的新媒体的服务器、注册运营公司在外省外市,想管却找不到人、管不了事。

四、强化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建议

一是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一方面,针对基层在新媒体引导和管控方面力量不足的现状,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基层网信部门的工作职责、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为基层网络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另一方面,针对非新闻网站非法刊载、转发新闻的问题,建议中央出台有关政策,对刊载、转发新闻权限进行界定,减少新媒体网络危机信息源。

二是从管理层面赋予权限。一方面将所有新媒体、网站纳入专门部门直接管辖范围,职能部门直接拥有审核、备案、问责处置的权限。另一方面,建议国家网信部门参照银行、税务等系统做法,联合有关部门开发一套网络媒体、新媒体管理应用程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公共信息的有效引导和管控。

三是从法律层面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法》的宣传力度,通过法律宣传、个案分析等方式,积极营造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违法必究的网络舆论法治氛围。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故意发表、传播有害信息等行为。加大对社会网站擅自转载、刊发新闻的行为整治力度,提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通的门槛,将其纳入法治管理范围。

四是从道德层面加以引导。网信部门应主动加强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力度,大力开展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国爱社会教育,鼓励各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各类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共同参与文明网站、文明频道、文明版主的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和低俗之风,营造文明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公共信息微信信息
新时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订阅信息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微信
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