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邳州产业工人培养的措施

2018-01-28郭荣江苏省邳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处

消费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培训

郭荣 江苏省邳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处

一、构建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

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起密切关联于劳动就业、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技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特色,推行实践、理论教学的统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密切校企合作,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企业设立定点实习基地,施行的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将工学交替贯穿于在校与在企教学实训全过程。以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契机,做强、做大本市的职业中专,以便令职业教育精品化、特色化、规模化,重点打造创新力极为突出的职业培训教育品牌。

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健全企业作为主体,基于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密切关联企业培养、学校教育,并综合社会支持、政府推动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积极培训企业员工,以便提升技能,并培训新增劳动力职业技能,具体涉及到退役士兵、新成长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

二、推行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发达国家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有以德国为代表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双元制”模式,以美国等作为典型代表的职业教育模式,此种主要基于能力。我国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以技校、中等专业学校的学校培养模式和“以师带徒”企业培养模式。结合技能人才发展的需要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职业技能培训应该采取以校企合作为主的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校企共同负责培养人才,以就业竞争力、技能培养作为关键,并通过校企两类教育关系、资源、环境的运用,综合学生参与工作、课堂教学,以便培养的人才可符合各类用人单位需求的一种教育形式。此种模式,首先可令教学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可运用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优势互补,以便令生产一线所需人才需求得到满足。

三、按照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作为政府而言,需通过积极引导职业学校,科学的进行专业设置工作。作为教育部门,需要对区域专业设置进行统筹管理,基于产业升级,强化宏观调控,确保专业布局能够适应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围绕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调整设置专业,必须以具有一定的技术预见的能力为基础,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对日后技术的需求予以明确,并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充分集成,全方位把握日后发展技术的具体趋势。

1.邳州中专:一是增设与医药相关的专业,如药剂、生物技术制药或药品食品检验等。与徐州医药高职校合作,为伟楼、博康、富山医疗、恒鼎生物科技等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二是调整专业方向。结合企业需求,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方向予以调整,把一个专门化方向调整为两个方向,即: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为沂州煤焦化、网为公司等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机修工。三是调整课程设置。根据企业需求,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增设叉车工、焊接工等工种的课程,并与相关的部门合作,三个专业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企业岗位资质要求。

2.车辐中专:一是新增设家具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2个专业,为家具制造和电子电器企业提供家具设计与制造工、电器维修工。二是加强电工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3个专业,为众多企业提供车工、焊工、钳工、机修工。三是调整课程设置。在机电、数控、焊接专业基础上,保基础,增模块,满足企业对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即在保证基础课程(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训课)的前提下,与企业对接,根据企业需求,为不同需求的企业开设专业模块。如焊接专业可增设氩弧焊、气保焊等课程,机电专业增设机械原理、机械维修、电工等课程,培养机械操作工、机修工、电工。

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学校要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并结合学生此前的工作业绩、学习状况等,对培养人才的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修改,以便施行 “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2.健全专业课程体系。对各个专业进行教学目标调整和定位,对各大专业的顶岗实习、基础课等进行统筹安排,研究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关注职业学校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培养规格等多方面的衔接。

3.建立模块化、多层次、多通道的“助力计划”课程平台,包括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以课程为基本单元,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规则。专业规则包括课程模块设置和课程体系、学习者选课规则、考试规则、毕业规则等。适应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增强专业规则的适用性、可扩展性、交叉性和纵向衔接性。

4.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需积极共享资源、强化区域联合,完成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的构建。通过组织教师,以便推出优质的生产教学案例、网络课程、资源库等。通过积极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步实现信息素养的显著提升。

5.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对顶岗、认识以及跟岗实习等诸多形式予以推行,加强实训、实习考核评价,且以育人作为根本目标。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6.提升时序、实习装备水平。构建起符合企业设备水平、工艺流程、管理规范的实训、实习装备标准体系。积极贯彻相关部门发布的装备规范,并制订本校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实现基本达标。

7.建立教学和实习基地。强化职业培训,对职业教育发展予以统筹,通过对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运用,依托重点企业和培训机构,构建起省级、国家级示范性的公共实训基地。

五、建设“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若想实现对技能人才的培养,需具备能够培养人才的一支师资队伍,教师需为双师型,即不仅需能够开展职业教育教学、进行理论教学活动,且需要熟悉生产工艺、技术等流程,带有企业技术创新、攻关等能力,可为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指导。

1.营造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氛围。

2.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机制。构建企业、政府、中职院校、高校共同培养教师的全新机制,形成相应的实践基地、培养基地,积极对层次高的双师型培训模式进行探究。强化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教师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此提高专业课、且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对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予以落实,确保新任教师能够通过实践、再上岗、并开展定期实践,努力打造教练型的一批教学带头人、名师。持续施行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计划,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注重职业指导、基础课、兼职教师等的培训。

3.在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申报方面,为中等职业院校教师提供绿色通道。建议针对此制定相应暂行条例,对于与专业技术水平、能力相符的教师,可依据具体状况,从评定、申报条件等方面,给予他们相应的政策倾斜。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