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干预政策

2018-01-28叶力冰郑喜园高书杰

消费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性格心理健康

叶力冰 郑喜园 高书杰

锦州医科大学

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遗传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

首先,遗传因素导致的孩子的性格问题表现在容易产生悲观情愫的父母,容易遗传青少年悲观、孤僻的性格;父母的性格暴躁也会导致小学生烦躁、焦急的性格。这些消极的性格往往会造成青少年不擅长沟通、交流,进一步导致青少年性格方面产生严重问题,性格更加消沉、自闭,更严重者会产生自闭症、忧郁症的倾向。

其次,生理疾病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上的负担。青少年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势必会影响心理的状态。不管是由于先天性疾病和后天形成的疾病造成的身体疾病,身体健康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是由于患病青少年的身体构造与正常青少年的身体构造不同,从而导致自身的心理负担、可能会遭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及嘲笑,这些负面原因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导致青少年的心理更加消极、自卑、自闭。

再次,青少年时期正是小学生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上,体格的发育、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牙齿的发育、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等。尤其对生理问题产生好奇心理,会产生害羞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好奇、害羞、不了解的状况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学校、家长没有高度重视青少年生理卫生教育的问题,学校和家长没有给予青少年正确引导,小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就会胡思乱想,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内心疑问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就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会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产生更大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结构氛围与家庭教育引起的心理封闭

家庭因素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与家庭氛围、家庭素养与家庭教育方式两个方面。

在家庭结构与家庭氛围方面,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家庭氛围带来负面影响,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单亲家庭的家庭氛围。单亲家庭可分为父母离异或者是父母一方离世。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所感受的家庭氛围感不如健全家庭的青少年,所以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妒忌的心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也通常会遭受到同学的排挤,会导致青少年自尊心严重受损,会特别想得到关注从而特别爱钻牛角尖、做出出格的行为。而离异家庭的青少年,因为家长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问题,通常他们与外人交往时往往带着敌视的心理,导致他们常常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敏感、害怕、没有安全感甚至暴躁。这样导致了他们与人的交往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一直压抑着情绪,心理的烦躁、忧郁无法排解,使他们一直深处在心理极度失衡的状态中,严重造成心理问题。

在家庭素养与家庭教育方式方面。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基础,影响着青少年的启蒙成长。家长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为人处世的态度深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正确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家庭素养低和采用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无疑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父母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极端的父母采取的暴力方式,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暴力倾向,性格暴躁,抵触父母,更容易叛逆,成为暴力型人格。教育方式的错误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从而适得其反,葬送孩子的未来。而过度溺爱家长会让青少年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凡事只想依靠父母,会丧失自主自立的能力。

(三)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引起的消极影响

首先,这里的学校因素引起的消极影响包括校园环境、校风与班风、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较差的校园环境,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生活情绪;较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教师不一视同仁的偏向的态度会影响师生情感关系和融洽程度,青少年会产生孤僻、消极的心理态度,严重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同时,不良风气会使一些小学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特别是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互联网成为青少年看见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但网络世界良莠不齐,由于好奇心理青少年往往会浏览暴力、黄色网页、沉迷游戏,很容易产生暴力倾向,严重影响着心理健康。

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品质都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有时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会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保证青少年健康地成长:

(一)巧妙暗示,树立自信

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培养青少年自信、乐观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巧妙暗示青少年要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要让他们在做人做事中拥有自信的信念、乐观向上的热情,不怕困难与挫折,从而坚定自己坚毅的意志品质。因为教师和家长的肯定会让小学生更有自信,这种巧妙暗示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中,还体现在生活里。使青少年在学习中信心的提高从而使学习更进一步,树立了在生活中的信心可以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豁达开阔的心胸,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善于疏导,培养情感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幼稚与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矛盾交织且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逐渐丰富。老师和家长应主动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活动中经受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在通过学校以及社会的组织实践中,获得真正的锻炼,不仅可以强壮自己的身体而且能在真正意义上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从中获得真正的锻炼。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性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猫的性格爪知道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单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个性表现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