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鹿原》中关中文化的审美类型
2018-01-28薛恬恬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薛恬恬[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13 ]
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去看文学,解析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力量,可以从中发现日常生活蕴含的文化意蕴。我们与地域的紧密关系,也体现在文学创作和鉴赏活动中。陈忠实作为陕西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无论社会角色怎样变化,他一直从未离开过关中平原,并且一直接受着关中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可以说是关中文化陶冶着作家,也影响着他的创作。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发现背后的地域特点,从而体会深层次的乡土文化。
一、关中儒家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儒家文化的道德性和思想性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之后的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思想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在儒家思想中,“仁义”经常是被相提并论的,后人也将“仁义”放在一起作为儒家思想的文化核心。“仁”指的是爱人,它是孔子对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义”原意指“宜”,即行为要合乎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汉朝作为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定都长安,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统一了思想,也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因此也成为之后两千多年来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并且在今天仍然发挥着作用,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思想。白鹿原处在古长安附近,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并且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立都城,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来说,自然会更加浓厚一些。
清朝的关中是学术交流的频繁之地,也是北方儒学的中心。原因在于当时一些南方学者来过关中,且与关中学者进行过交流,甚至许多学者未曾来过关中,但也与关中的学者一直有书信往来。当时也有游历全国的关中学者,这些人跨越地域的限制使彼此联系变得密切,也促进了学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关中学术自身的发展与壮大,从而出现了关中儒学,这个清朝重要的学术群体,而小说的故事背景就是从清末开始发展的。
关中的儒学也影响着中国最早的地方自治的典范——《吕氏乡约》,它是“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在北宋年间制订并且实施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为我们现代的乡村自治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就是《白鹿原》中朱先生为白鹿村制定《乡约》的现实原型材料,并且小说中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朱先生就是作家陈忠实根据关中的最后一个大儒牛兆谦的真实生活原型塑造的。陈忠实说:“他是白鹿原上最后一位传统思想、传统道德、传统人格的传人。”以他为原型的朱先生虽然有一些局限性,但却在精神层面践行了中国传统文人许多的优秀品质。而男主人公白嘉轩更是关中儒学的实践者。白嘉轩的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仁义至上”。他虽从未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但他却领悟到儒家文化的精髓,并且达到了实践的层面,已然到了儒学思想的身体力行者。白嘉轩是白、鹿两姓的族长,始终把族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顾个人安危,不顾个人得失,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白鹿村这片土地上,以人格的力量,赢得族人的爱戴,被称为白鹿村上“头一个仁义忠厚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体现着他的仁和义。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白鹿村也被称为“仁义白鹿村”。他有几间大宅,有肥田,养着猪羊和马,一直雇佣着长工鹿三。白嘉轩身上的“仁义”也体现在他和鹿三的关系之中。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地主”,但是他却没有以往“地主”身上的恶毒和贪婪,取而代之的是仁义和宽厚。虽然他是雇主,却一直过着朴素节俭的生活,并且与长工鹿三平等相处,情谊深厚。在白嘉轩的心中,并没有把鹿三看作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仆,而是把他看作自家兄弟,看作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每当家里遇到重大问题需要商议之时,白嘉轩总要请鹿三参与。白嘉轩总是叫鹿三“三哥”,还叮嘱自己的孩子叫他“三叔”。主仆关系和阶级压迫,在白嘉轩和鹿三的情谊中是没有的。由此种种可以看出,白嘉轩一直在践行着儒家的“仁”和“义”。
从小说中我们领略到关中的儒学文化,而这些学术思想也影响着小说的创作,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小说,也能从更深一层的角度上,体会到关中的学术文化传统。
二、关中的家教文化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培育和家庭的兴旺发达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关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其家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并且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关中地形多为平原,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人们可以自给自足,世代以耕种为生,少有外出务工者。加之儒学在关中源远流长,对当地人耳濡目染,由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儒学家教文化。
《白鹿原》中有很多优秀的家教文化,它对白家后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训诫儿孙刻苦读书,将来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白鹿原》中鹿家的祖先鹿马勺吃尽苦头之后得以发家,但却并没有让儿孙继承他的手艺。因为他知道,勺勺客技艺再高,也是挥舞着锅勺,伺候别人的下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好成绩,进入上流社会,这才能出人头地。最后以至于他临死前的遗言是:“记住,孙子曾孙子中谁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到我坟上放炮响铳子,我就知道鹿家出人了。”这种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改变自身命运以及光宗耀祖的憧憬和美好愿望,这在关中民间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来源。一直到今日,即使走其他路达到成功,也不足以光宗耀祖,勤劳朴实的关中人一直认为,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第二,劝导人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白鹿原》中的长子孝文败家之后,父亲白嘉轩给二子孝武讲了白家世代相传的“钱匣匣经”的故事。白家的某一任家主是个败家子,在三年守孝期间把家产败光,直至领着老婆孩子去要饭,之后再也没有回来。知道这一切的老二,用木板做了一个只可塞钱不能轻易取钱的木匣匣,他白天去给别人做工,晚上回家就把钱塞入木匣匣中,每晚抱着木匣匣睡觉。三年之后,他打开木匣匣,用那里面积攒的钱,重新买回了田地,并且最后重振了家业。与之有关系的,关中人一直教导孩子要勤奋苦干和亲身劳作。从小体会劳作的不容易,这也培养孩子珍惜粮食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在关中平原干旱绝收之时,平原人要去北边山里背粮食。在小说中,白嘉轩让未成年的兄弟俩孝武和孝义跟着长工鹿三进山去背粮食,让孩子从小就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第三,教导人们知恩图报,孝敬父母。在小说中,白嘉轩的父亲去世后,每天晚饭后,他都去母亲的房里陪她坐坐说说话,以消解母亲的空虚和悲伤之情。而曾经受白嘉轩父亲恩德的吴长贵专门从山里赶来,参加了白秉德老人的葬礼,趴在棺材上哭得比白嘉轩还厉害。他给白秉德老人挂了一帐白绸蟒纸,让白鹿原上的人都震惊不已。在白嘉轩连娶六房连死六房之后,他又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白嘉轩。这是知恩必报。在黑娃负气出走当上土匪后,忘恩负义地打断了白嘉轩的腰杆。虽然后来黑娃改过自新,到祠堂祭拜,族长白嘉轩原谅并且接纳了黑娃,但是黑娃的父亲鹿三仍不肯饶恕黑娃。我们也可以说,关中民间这种深厚的家教文化不仅滋润着关中人,也启发了作家对于小说的创作。《白鹿原》多方面展示了关中人的优秀品质,也因小说使得关中的优秀文化被人知晓并且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弘扬。
三、关中的乡土文化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到潼关。渭河流淌于中间,北边有黄土高坡,南边有秦岭山脉。这里土地肥沃且物产丰富。自然条件相对于陕北和陕南来说,有着许多的优越性。关中一马平川,交通便利,适合农耕的自然条件促使关中呈现出一种以农为本、固守土地的文化精神。《白鹿原》从多方面描写了关中人的乡土情怀。
关中人有爱唱秦腔和巧做面食的乡土文化特点。从小就听着这样的顺口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汉齐吼秦腔,端一碗燃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这是关中人的现实写照,也是关中风情的直观描写。在《白鹿原》中,有多处描写人们蹲在地上吃饭的情景。在关中“八大怪”中,有一条“板凳不坐蹲起来”。蹲景成为关中地区尤其是农村的一个特色亮点,直到今日在许多地方仍能看见此种景象。因为只有关中人喜好蹲着并且愿意蹲着吃饭。而关中人由于自然条件和农耕文化的影响,擅长做面食也最喜欢吃面食,而且面的种类和花样之多,全国都当属之最。尤其喜欢吃干拌的宽扯面,这一点在“八大怪”中也有说法,就是“面条像裤带”。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这会让关中人由胃到心底都得到满足,干起活来都精神抖擞,好似有数不完的劲头。小说中有多处吃面和做面的描写,如黑娃在主家吃面,吃完面黄掌柜舔碗并要求黑娃也学他舔碗,还有白灵给兆鹏做面,等等。关中人赋予面食深厚的文化内涵,娶媳妇要看她的擀面手艺如何,能不能做一碗香喷喷的面。把文化揉到一碗面里,这就是关中味道。在小说中,长工鹿三十分喜好听戏,这里的戏指的是关中的地方戏——“秦腔”。听秦腔是关中人的爱好,鹿三性格耿直且憨厚,秦腔高亢激昂、强烈急促。反映了关中人调高、直爽的性格特点,也影响着鹿三的性格。这是关中传统的戏曲种类,也是较为古老的戏曲之一。今天国粹京剧的形成就融合了秦腔的部分剧目和唱功。秦腔的特点是粗犷、朴实和嘹亮。在“八大怪”中,有“秦腔不唱吼起来”的说法。由于关中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便利,造就了关中人耿直和憨厚的性格,这也影响了秦腔的高亢嘹亮。
在《白鹿原》中,成家立业,置地盖房,这是关中农民的人生愿望,也是白嘉轩早期的生活追求与愿望。在连死六个媳妇之后,家产几乎耗尽,在娶了仙草后,他花了三年时间重振了家业并且实现了人丁兴旺。这种文化气息已经融入陈忠实多年的创作中,作家关注农民的生活和境遇,并且其创作题材一直都在关注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但是关中平原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地理区域,且地理位置优越、物产富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关中人的保守和安于现状的心理态度。关中人都有乐土恋家、在乎守成的心理趋势。“走不出去,也就没有出息”,是小说一直在探讨的论题。关中文化中的保守观念十分强大,在关中“八大怪”中,有着“姑娘不对外”的说法,这是说关中的姑娘很少外嫁。似乎也可从另一个方面进行解读,这体现了关中人保守和缺乏创新性的特点,但同时这也是关中人独有的乡土文化。
关中种种的地域条件和民风民俗,造就了关中人独特的文化体系,也影响着在这片土地出生并生长的作家陈忠实,造就了作家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含蓄蕴藉并且内敛深沉,能够和气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叙事风格也很沉稳。在小说中,白嘉轩坚持传统的道德规范,在自耕自农自乐之中,有力地抵御了是非社会中对他造成的各种侵袭。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云变幻,遭受到怎样的打击,这个家庭依然如山一样屹立在那里,它的根基深深地扎根于它的那片土地上。而通过《白鹿原》,我们可以看见关中文化也如同白家一样,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关中人,也必将永远扎根在关中平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