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古民居中的虚实相生之美

2018-01-28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8年22期
关键词:徽州地区古民居室内空间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一、研究背景

1.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

虚实空间的氛围营造与其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日照条件以及装修材料等都密不可分。

徽州地区气候湿热,夏日阳光强,且多为西南风,建筑需靠遮阳来避免室温过高的同时还需利用西南风增强室内通风来保证室内的凉爽;冬日湿冷,且多东北风,建筑需设遮挡设施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排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设施恰当可避免雨季多降水引起的建筑积水。但总的来说,徽州自然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给徽州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徽州地区的自然资源

徽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徽州人生存提供优越的条件。村中处处都有井,除了徽州居民的生活用水之外还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徽州人将“聚水”视为“聚财”,体现徽州人的风水观。

徽州地区木材种类丰富,传统的徽州建筑用材以杉木、枫木、榉木、栲木、桧木、楠木、楮木、白果木(银杏)等为主,家具中还使用檀木。

竹是徽州地区生长较多,徽州建筑中常用作落水管,在室内用来制作成竹帘、竹物摆件、隔断等,既美观又具有实用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徽州地区盛产的青石,作为门头装饰、石雕、铺地等,好的青石还可做徽州一绝的手工砚台;徽州盆景用来美化院内及室内环境;徽茶也颇具盛名。

二、虚实相生的理念概述及美学意义

1.历史渊源

我国的虚实相生概念的研究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老子从最高的“道”出发,认为“无”是“有”的根本,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则为“虚”。“虚”不是完全的虚无,而是充满了“气”。老子认为世界是“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1

2.美学意义

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意境之美的追求,表现在中国文学、美学与哲学的方方面面,雏形的形成是老庄哲学对于探讨“大象无形”的审美追求,直到唐朝时期才形成了道家与佛家美学融合的“意境说”,虚实相生构成意境则是中国美学体系中的重要理论。

意境体系是虚实统一的最高程度,把握住意境体系中的虚实统一对创造出高度的艺术美起重要作用。意境理论最根本的含义是由有限发现无限,创造出的虚实统一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与共鸣。在艺术作品中,营造的意境美越生动,它的艺术价值就越高,越值得读者品鉴。

世间万物都是实中带虚,虚中见实的。虚与实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相辅相成。两者都是通过突出中心来形成渲染氛围,丰富审美意象,营造审美情境。

虚实相生不仅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也是含蓄的一种表现。含蓄美在中国体现人的修养、情趣,中国人讲究含蓄美,不论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也体现在空间的建造上。“犹抱琵琶半遮面”所营造的情感氛围正是虚实相生的表现,其含蓄美与朦胧美将整首诗的意境推上高潮。

三、虚实相生在徽州景观中的应用

1.景观的虚实定义

在景观中虚与实常表现为近实,远虚;山实,水虚;景实,影虚。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中,彭一刚先生将建筑中的城垣作为实,廊等其他完全通透部分为虚,漏窗等为半实半虚。从彭先生的定义来看,他将虚实的划分依据取决于该要素对人视线的遮挡程度,这个定义在景观中也同样适用。

景观布局中,为了避免游客在游览中对景物一览无遗,以遮挡物为手法阻挡游客视线,引导游客在曲折中探索景观的美,伴随着游览的深入让游客心理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2.景观空间的虚实

景观的虚实空间的处理对于景观的氛围营造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对空间功能的整体把握,并对景观元素进行提炼与创新,形成丰富的空间语言,达到空间和环境,物质和心灵的统一。

景观中的空间由空间界面组成,其虚实关系也是通过界面处理来实现的。

(1)徽州景观底界面上的虚实相生

底界面是景观空间的根本。包括对底面铺装材质、造型、底面色彩、底面高差等方面产生虚实相生的空间形态。

以徽州景观特色——巷为分析对象。巷的路径曲折,硬质的地面铺装与软质的草体和水体间呈软硬和色彩间的虚实关系;地面青石板的大块整铺与周边的碎石块间呈纹理间的虚实关系;平整的地面与下降的水槽和抬高的台阶呈高差间的虚实关系;同时,巷道中在某些转弯或交汇处,经常有扩大一些的节点型空间,地面宽度的宽窄变化,使人在其中具有探索性,各方面的虚实关系使得巷道层次丰富。

(2)徽州景观侧界面中的虚实相生

侧界面是景观空间中的重要因素,是人对空间最直观的感受。它的尺度、色彩、材质、造型等变化都会影响空间的虚实。

同样以巷道为例。巷的两侧建筑高度变化极大,特别是马头墙与门楼的变化,高低错落的高度变化产生与天空的留白空间的大小变化,给人虚实相生之感;斑驳的墙面时白,时灰,时黄的色彩变化,带给人影影绰绰之感;同时两边的建筑入口——牌坊式门楼,建筑顶部造型的不同,墙面材质的变化,处处体现虚实相生,富有变化。

(3)徽州景观其他因素对虚实空间的影响

光会影响空间的虚实变化,其与植物、建筑、人的关系变化从而产生光影变化。人在徽州景观中行走,人的“实”与空间的“虚”,使得人与空间产生互动,找到空间的归宿感。

(4)徽州景观其他设计元素中的虚实相生

景观的设计元素包括自然元素与人为设计的景观元素,在设计中形成景观元素间的构成手法与对比手法。

徽州巷道中的层次除了界面上的层次,还体现在一些设计元素上,例如拱门、漏窗、照壁的“虚”,门坊、古树、古井的“实”,虚实相生,隐显结合,使得巷道变的丰富起来。

同时,窗也是虚实相生产生的重要元素。“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就描述了景观中通过窗来借景,所产生的虚与实的转换和相互作用的意境。在徽州古民居中,有一处宅院“德义堂”,堂内有一方塘,右侧的墙上开了一洞窗,通过洞窗游客可以看到西园中朦胧景色。西园内植物繁多,高低错落,对人的视线起遮挡作用,在视线中,景色有近实远虚,具有层次上的变化,半隐半露,虚实相生,给人以起承转合的之感。

四、虚实相生在徽州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1.室内空间的虚实定义

室内空间中虚实主要体现在界面空间的围合上,如“实”空间指的是实际存在的空间形态,由物体的长宽高组成,“虚”空间存在于“实”空间外的空间部分,是实空间的延伸与扩展,是无形且含糊的。2

2.室内空间的虚实处理

室内的虚实空间的处理是空间氛围营造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室内虚实空间的灵活处理使得空间中因虚实变化产生节奏感、韵律感和虚实相称的美感,虚空间作为实空间的扩展引发人的联想使人产生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室内空间由界面组成,其虚实关系的处理可从界面上体现,在徽州古民居的室内空间中,底顶立三面上都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1)徽州室内空间底面上的虚实相生

底面上,徽州古民居地面包括室内地面、天井地面、楼地面。天井地面用由紫青、花岗岩石板铺砌而成,其虚实相生主要体现在地平面与水槽面的高差上,地为实,水为虚,使得地面层次丰富。同时灰白的地面与间缝间的绿色青苔形成色彩上的虚实相间。室内地面则使用的是“三合土”,与天井地面形成材质上的对比。

因高出地坪一个台阶以上的空间被定义为檐廊空间,所以将它归为空间的底面界面。檐廊是室内空间的“隐”空间,它的半开敞性打破室内空间的封闭感,使得空间浑然一体,形成内外交融,虚实相生的流动性。

(2)徽州室内空间顶面上的虚实相生

徽州古民居中顶面上的虚实相生主要体现在天井上。徽州建筑多为“天井+合院”的布局方式,天井是沟通徽州民居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交流的重要部分。当徽州人伫立于厅堂中仰望苍穹,可与自然山水互动,此时房檐为实,天井为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井将自然光引入室内,根据季节、时间的不同所产生不同颜色,不同强度,不同角度的自然光。自然光的变化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同时产生建筑的“实体”与影子的“虚空”间的虚实相生,建筑与光影所营造的氛围,引发人们的愉悦感与无限的遐想。

(3)徽州室内空间立面上的虚实相生

徽州古民居中,空间围合的立面可分为虚、实两类。墙立面属实,门窗立面属虚,槅扇及罩属半虚半实。虚空的门窗与实体的墙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半虚半实的罩与博古架在室内空间中则起调和及过渡作用。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室内环境氛围营造主要通过门窗的“借景”,将外界的自然景色映照进室内。门窗起到景框的作用,景物为图,窗为框,将室内外在视觉上相互渗透,此时门窗扩大了室内空间,将空间在视觉上最大化,窗的造型也加强了景色的朦胧感。使得分割的两空间产生虚、实对比,虚与实相互渗透、交织给人以时空感。

徽州古民居中的床罩在夜间拉上帷幔,起到一定的围合作用,床框的“实”架与透空的“虚”板间构成了虚实相间的空间特性。

再如落地花罩,其本身形态使人们同时对两个空间产生空间感受,若给罩再加上帷梭或纱帘等物,根据分隔物的材质和透明性的不同,也给人不同的虚实感受,罩的使用是大空间中分割围合的常用手法。

室内自然光的引进也是产生虚实的重要因素之一,徽州的漏窗与光线最为相宜,光线穿过漏窗射入室内时形成氤氲的雾光感,漏窗的造型映射在白墙上形成美轮美奂的图案,时移影动,缓缓变化的动态景象给室内增添灵动感,具有韵律感的光影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心理感受。

五、小结

本文以徽州古民居为例分析其虚实相生之美,总结出空间的美的营造除了表面的装饰,其传递的情感与意境也尤为重要。虚实相生思想在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将虚实相生的设计手法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对于提升设计的美感与艺术性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

1.甘艳.基于虚实相生理论的产品设计美学及方法研究[J].艺术百家,2012,28(S1):178-180.

2.王叶.试论室内设计中虚实空间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3(09):117.

猜你喜欢

徽州地区古民居室内空间
徽州地区中堂画、宫灯画的现状与应用对策
国画山水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设计策略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近代徽州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概论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明清徽州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