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工学校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8-01-27陈利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德育课技工学校

摘 要: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一体化"背景下,对德育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开展德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本文针对技工学校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技工学校 德育课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简述

有机的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是德育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有机的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即在实践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理论课内容,促进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的科学性更爱好的领会和体验;二是通过实践教学方式,来讲授理论教材的部分内容;三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形式的互补。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是理论教学的形式;以学生为主,进行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是实践教学的形式。通过结合多样性和单一性,动态与动态、体验育人和灌输育人,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使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增强。[1]

二、德育课一体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这样的“改革尝试”,既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交流、合作以及实战演练的能力。具体而言:首先,它令德育课堂变得更活跃、更开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又改变了德育课墨守陈规的旧貌。其次,它既重视知识传授和观念树立,又重视情感体验与社会实践,利于培养学生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再次,它促使了广大德育教师努力实现课程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转向发展为本,不断满足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最后,它也极大地激励着各技工学校积极进行本课的教育科研,不断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2]

三、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重视实践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可由学生先进行课堂前的预习和自学,提出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对事理进行明辨,最后再对问题进行总结。立足于德育课教学改革实践分析,这种双向的教学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能够主动提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即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实现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2)案例式教学法

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典型化处理实际中采集到的数据,形成案例,供学生判断、分析和思考。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自我研究,使自我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案例式教学法的过程,也是从理论到个案的思考过程,所采用的一般都是学生所关注和熟悉的典型案例和热点问题,而并非是系统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以案说理,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做铺垫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案例,用案例教学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证明,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开启。

2.教学要具有现实性,实施灵活化的教学内容

传统内容占有极大比重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内容结构。而在职业教育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选择有说服力的案例,如学生身边的优秀事迹,启发他们进行参照和学习,实现育人的目标。其次,对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热点事例进行分析,对其是非曲直进行评判。

3.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鲜明化的教学目标

在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使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整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是职业道德的特征,也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职业教育中,应结合德育教育与生活的过程,结合德育教育与时代的变化,结合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通过三结合,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大幅提升。

4.实施多样化的课后辅导方式,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

在一体化教学中,课后辅导的意义非常重大。由于一体化教学具有繁杂的内容和较大的信息量,必须依靠训练和课后复习,才能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课后辅导应因地制宜,实施灵活多样的课后辅导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在教师或者是实训室内安排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或协助老师工作。教师最好对自己的课程网站进行设立,在网站上放置教学资料,便于同学的使用和复习。

5.德育知识与岗位要求的一体化

将现行德育教材内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实用、够用”为基础,以“应知、应会”为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典型职业岗位的要求,划分出不同的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项目,开展针对性教学。对于可以进行操作或演练的内容,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二是为学生提供一份操作或演练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其内容应当严格符合典型职业岗位的工作规程,越细越好。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结合“标准”,在思考与讨论后,场训练,当堂改进,反复练习,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第二,其目的就是要达到训练有素的效果。所谓训练有素的“素”,既是指学生掌握了内在的文化知识,更是指其外在的语言和行为达到了典型职业岗位的要求。“职业化”的要求就在于能否快速地胜任工作。实践中,我们通过实训或演练的开展,帮助学生将内在的理论知识和精神品质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内而外地表现出来,逐步成为日常的行为习惯。

6.实现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

我们并不仅要求学生记忆某些概念和理论,而且要求他们了解这些知识运用的条件和方法,理解现实的人生问题,主动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同时,对学生成绩的评判也力求灵活多样,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把测验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语

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改革,应以集中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向平时渗透为主,以学科为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变,学科教學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更好的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增长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并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严红艳.技工学校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悉[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谭绍锋.技工学校德育课的“一体化”教学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11(1).

作者简介

陈利华,女,四川苍溪县人,四川理工学院电气自动化本科学士,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讲师,单位: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职业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模式德育课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信阳水利技工学校
士官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
对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探讨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