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2018-01-27田婧陈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任务驱动应用型人才

田婧+陈龙

摘 要:本研究通过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干预》这门课程一学期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改变评价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的任务,并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相应的任务,最终获得技能。学期结束时,有17%的同学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满意。

關键词:应用型人才 特殊教育 任务驱动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随着我国对特殊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受教育人群人数递增,相应的对特殊教育教师需求也急剧增加 [1],而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具备普教教师的专业性知识技能之外还需具备更多独特的专业技能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各高校也相继开设许多偏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干预》即为贵州师范学院为特教专业师范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闭症干预方法的应用能力。

本研究通过在《自》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改变评价方式来实现学生对自闭症儿童干预能力的培养。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 简称TBL)是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最开始主要应用于语言方面的教学,进入21世纪后,这种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之中[2]。

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考查内容也多为以理论知识为主,但一些实践类的课程学习成果实则为某种技能,这样通过传统的考试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评价。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恰好可以补充传统教学法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缺陷,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关联任务,在任务反馈和老师的指导过程中和逐步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最终获得技能。

曹洪武、蒋勇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一线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感,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3][4]。

二、教学改革实践过程

1.课程介绍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是我校为特教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目标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自闭症相关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掌握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内容与具体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课程总共32学时,每周2学时。主要的教学内容为:自闭症的概述(概念、症状等)、自闭症儿童教学领域(认知、沟通、语言等)、自闭症儿童主要的干预方法(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学法、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法等)。其中,主要干预方法的认识与应用是本课程的重难点所在。如何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是教师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而任务驱动法的任务设计帮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2.教学任务设计和评价方式

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干预》这门课程中,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期末成绩为传统考试的成绩,而平时成绩由课程任务分数构成。根据任务比重不同,相应的分数也不同,其中任务四比重最高(40%),因为任务四是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的综合任务,它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学生对干预技能掌握情况如何。由于平时成绩的比重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任务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增加不少。

如图1所示,研究者将在每个部分教学开始之前就以小组(5-8人)为单位布置给学生本学期的所有任务。本门课一共有四个学期任务(三个小任务,一个大任务),其中三个小任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有趣味、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任务,最后一个大任务是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需要之前一系列小任务完成经验的累积,也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如本课程的大任务为“选定一个教学目标,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给自闭症儿童上一节5-10分钟的课,并用录影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个大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对自闭症儿童了解也考验学生对干预方法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因素的把握。而这些能力,学生在前期完成一系列小任务能够得到较充分的锻炼。

教师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围绕如何完成这个任务与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制定任务计划表、小组成员分工、相关资料的分享讨论等。

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而没有过多的设限和干涉。接下来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教师以任务完成的情况来对各组进行评价,并邀请组员、同学间互评来进行交流和反馈。下图以本课程第一章节内容为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图(图2)[5]:

这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教师、任务三者积极互动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教师看到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情况,并根据现有情况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安排。

3.教学改革过程

(1)布置任务

在每个章节学习之初,教师即向学生展示本章需要完成的小组任务,教师将任务完成的阶段、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等具体要求传达给学生,务必使学生了解任务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应注意的事项。见图3。

(2)任务监控

在课程任务具体开展的过程中,研究者最重视同时也是时间精力花的最多的就是对学生接受任务后动态监控的过程,结果虽然能够体现学生掌握教学任务的情况,但教师如果只以任务成果来评价学生、也只能算是管中窥豹。所以在课程任务实施时,我们把相当多的一部分内容放到课堂中来进行,包括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小组与小组间的沟通,老师与小组间的互动指导等等。这也给了学生很多试误的机会,每次提交上来的作业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在完成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与老师的互动不断修正完善,最后提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交给教师。endprint

(3)任务评价

在任务布置之初,教师也会将任务评价标准细则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会更有指向性,避免差错。

任务提交后,教师会在班级体内做集中展示,并请同学自己做陈述和评价,最终评价分数是学生互评以及老师根据细则的评分的综合(见图4)。

三、教改成效

1.学生评价

在该课程结束后,根据对班上58名同学发放教学反馈问卷显示,17%的同学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非常满意,超过51%的同学表示满意。在调查本门课程是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的问题时,31%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对自闭症儿童干预技能上有非常显著的提高,2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有显著提升。

2.教师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任务成果整理时,也明显感受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变化,如某些同学刚开始做教学演练时神色紧张,教学步骤比较混乱,缺乏逻辑性,但在学期末提交的自己的干预视频中,教态更加从容自然、语言更加流畅、干预步骤漏洞也明显少了许多。

综上,在本次教改实践中,我和學生都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评价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对平时任务的重视程度,同学互评让他们勇于在集体中展示自己,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完成让他们更重视同伴合作并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很多同学完成了最后大任务后都对自己能够独立干预自闭症儿童倍感自信和骄傲。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受益良多,学生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更投入教学,和学生一步步的成长让我与学生关系更紧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倍感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参考文献

[1]申仁洪.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J]. 中国特殊教育,2004,(04):66-70.

[2] 赵红英.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师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曹洪武.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8,(9):208-209.

[4] 蒋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07-110.

[5] 吴德群. 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为例[J]. 高教论坛,2017,(04):25-28.

作者简介

田婧(1991—),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

陈龙(1996—),男,苗族,贵州黔南州人,本科,特殊教育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任务驱动应用型人才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