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分析

2018-01-27谈清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语文

谈清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方法培养需要依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情况而定,要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注重思维启发与引导,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让思维方法培养更为系统、专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思维方法 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懂得语言的理解、思考、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其他学科学习以及社会生活的基础。在小学语言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开展语文学习。尤其是語文的阅读与作文,更多程度上是学生思维的考验,优化思维方法是基本的教学任务。[1]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方法培养现状

1.思维方法培养隐匿

思维方法的培养,更多情况下是隐藏、渗透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教师并没有将思维方法设定为专门的课程主题,因此,小学生对于这种隐晦的思维方法教学存在一种“无知”感。教师通过阅读、作文等多多种方法将思维方法渗透其中,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各种思维方法的不同,也没有积极的积累不同思维方法的特点、应用方法与辨别方法的信息。相同的思维方法,即便反复使用,学生也缺乏系统清晰的了解,存在一定懵懂无知的状态。[2]

2.学生能力欠缺,兴趣不足

学生对于思维方法相关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理解能力与兴趣度。学生整体的思维发散能力与语言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在思维方法的案例理解与系统总结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教师需要更为浅显的教学,但是教学成效较差。[3]

3.教师对思维方法培养的漠视

部分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存在一定漠视状态。一般教师认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知的能力,因此对于思维方法的培养更加依赖于学生长久的感性积累,并没有做系统的说明,或者一语带过的状态不能起到突出的强调作用。对于思维方法的培养处于一种单一呆板的状态,无法通过丰富多样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感官体验,学生由此也缺乏足够的兴趣。尤其是思维方法,需要一定创新刺激来提升学生的印象,由此来积累更多丰富感官能力。但是教师呆板不突出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达到印象深刻的效果。

4.学生语文作品积累少

在教学上,学生接触的语言信息单一,部分学生除了课堂教学接触的文字信息,其他课余没有文学作品或者文字信息的积累,进而导致学生在思维方法的感性积累与理论系统上缺乏足够的感知能力,对于相关思维方法的自身总结归纳能力也相对更差。

二、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对策

1.积极提供质疑的思维空间

要鼓励学生对接触的事物保持一定质疑的态度,避免学生完全墨守成规的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质疑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对接触的语文信息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脱离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能够在学生有质疑时有一定讨论分享时间,让学生思维得到深度的扩展。同时也让有质疑的学生得到鼓励,从而引起其他学生对质疑思维习惯的重视,起到一定模范带头作用。质疑中的提问是学生对信息疑惑点或者理解困难点、观察重点做思考,质疑的内容往往更具有代表性,能够让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与认知水平,同时以质疑点做基础来达到思维的扩展与生发,扩展教学内容。

2.注重创新思维的开发

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想法,让学生意识到做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想法与观察点是可贵的事情,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创新思维中,避免学生统一步调,让学生思维得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在表达上、理解上、沟通上都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处理方法,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避免统一标准化,避免教师满堂灌与一言堂的状况。积极鼓励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与擅长的方向思考,避免压抑学生的思维火花。

3.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

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在学生遇到思维的局限时,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更深度的方向。例如思维上辩证思维通俗的讲就是对同一事物做不同角度的观察,任何事物都可以做正反两面的思考。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角度观察思考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同时要对事物有更深度的了解,就需要将正反不同较多做多面的思考,这样才能保证思考的全面性。思维中可以有移情作用,对于一个事物的情感,可以投射到相似因素的事物上,甚至演化成一些表达手法。可以通过不同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来论述思维方法的不同。例如夸张、拟人、比喻等都渗透着一定思维方法的运用。可以让思维方法设定为每节课的固定内容,作出重点提示。

4.鼓励学生多阅读与表达

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沟通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感受,积累丰富的感官思维体验。要鼓励学生多在私下做课外阅读的积累,尽可能的丰富,不要单一局限。阅读可以按照学生兴趣为主,同时也需要家属、教师依据不同年龄情况做必要的引导,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上定期推荐读物,让没有读书目标的学生做课外的积累,但是也不可强求学生如此操作,更多的需要依赖学生的兴趣。学生课外阅读与生活的积累要积极的转化为文字或者口头表达成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感官体验内化,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方法的一种有效手段。日常要依据学生阅读情况与生活经验做对应的表达转换引导。要开展对应的读书会或者读书主题活动。也可以开展演讲活动、辩论活动等。尤其是辩论活动,极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去质疑,去寻找语言的漏洞与思维的漏洞,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等。要多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活跃课堂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语文学习感受,提升学习兴趣。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需要教师有更多关注度,重视该培养工作才能有效的促动教师挖掘学生潜能,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伟.浅谈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18):80.

[2] 张海燕.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7):93-93.

[3] 张达红.语文学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视角[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8):28-3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语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