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词义角度看女部字文化意蕴及审美意趣

2018-01-27钱珏霖

中文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部字

摘 要:本文以《说文解字·女部》为主要材料,对“女”部字进行词义探究、义类分析,再从中探究反映了女性地位变迁、先民婚姻习俗、古代家庭与伦理观念以及古代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女 《说文解字》 女部字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1

一、基本概述

“女”是象形字。从其甲骨文和小篆形体来看,其字形为两臂交叉、屈膝跪跽。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象跽而两手有所操作之形。女红之事,多在室内也。”从中看到了贬义色彩,认为它说明了中国女性至迟在殷商时代就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表现了对女姓的歧视。这种解说或有其道理,但遗漏了“女”字中所包含的审美信息。

二、词义角度探究

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女”的本义是女性,与“男”相对。《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女”的基本义项,几千年来都没有变。

“女”的引申义是女儿。《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女儿长大后要嫁人,所以“女”的又一引申义是“以女嫁人”,即《孟子·万章下》:“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在通用汉字中,“女”既做义旁,又做声旁(比如“汝”字),但以做义旁为主。

三、女部字义类分析

1.姓、名用字

姓,人出生的那个家族的姓氏。古代的神圣的母亲,由于上天的感动而生育子女,所以叫做“天子”。由女、由生会意,生也表声。《春秋左传》说:“天子凭借出生的由来而赐给诸侯姓氏。例如,姚,虞舜居住在姚山,于是用姚作姓。从女,兆声。

2.人生经历和社会身份用字

这类字主要收录有关女性人生经历和社会身份用字,大致涉及婚配、生育及女性称谓的字。婚配方面主要有: 媒、妁、嫁等; 生育方面主要有: 妊娠、媰等; 称谓方面主要有: 妪、媪等。这些与女部有关的名词、动作行为以及女性称谓的字折射出古代的婚姻习俗及与女性有关的家庭关系、家庭伦理等深层文化意蕴

3.表示女子姿容或品性美好的字

把女性作为审美对象,绳之以特定的标准,充分显示了古人的审美水平。“女”部字中描写女性容貌、姿态的字占较大分量,也有不少表示女子品性的字。

描写女性外在美,即妇容类的字,或与女性的形貌有关,或与体态有关,既有概括的整体描写,如“媛”(“美女也人所援也”)等;也有具体的描写如表示眼睛美的“娃”(“圆深目”),表示身材高挑的“娙”(“长好也”),表示体态美的“姽”(“闲体行姽姽也”)。

描写女性内在美,即妇德类的字,有表示性情娴静的“婳”(“静好也”),表示恭敬的“孂”(“竦身也”),表示顺从的“妴”(“婉也”)、“委”(“委随也”)、“如”(“从随也”)等。从中可以看出,古人以女子修长、安静、娴雅、顺从为美。

从外在美到内在美,表明古人对女性的审美已经达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即由具体美到抽象美。

4.表示轻视、侮辱贬毁的字

男性中心思想表现在汉字上是一系列从女的贬义字。“如,从随也”。 “嫔,服也。” 古代女子出嫁就要顺从,并服侍好家人。更进一步,一些不好的行为品质如轻薄、放荡、作奸犯科等都从女部。如 “奻,讼也。”段玉裁注: “讼者,争也。周易: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用两女字在一起的形体表现争论这类广泛的社会现象,把一系列奸邪、淫荡、诬陷、嫉妒、贪污等行为都归结到女性,从品德上对女性进行否定,说明当时女性地位已经极其低下,男权思想较为严重。

四、审美意趣

根据语义,对书中 238 个“女”部字可进行分门别类,选取“女”部字中表示女子容貌、品性的 71 字,结合相关文献典籍,试探讨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审美情趣。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女”字的含义的:“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尼吕切。”

个人认同“女”字在造字之初并没有褒贬色彩,“女”字只是先民们为了区分性别而对女性进行的形态上的描摹。“女”字的写法,是用一条颀长的曲线,从侧面勾勒其形体。自首而胸,由腰而腹,从臀而股,由胫而足,曲线柔和多姿,而且无曲不至,尽得女性婀娜的姿态美。这其实是对女性形体的一种赞美,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意识起源于对人体美的欣赏所带来的愉悦。

五、女部字所反映的文化意蕴

《说文·女部》字蕴含的丰富的古代文化因素集中表现在女性地位变迁。在母系社会,女性是社会的核心,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进入父系社会后,妇女的地位下降,成为男性的附庸、玩物和繁衍后代的工具,甚至成为奸邪淫恶的代名词。在《说文解字》中女部字对这一现象的反映是极其突出明显深刻的,具有代表性的。进入父系社会后,男权取代了女权,女性总体上处于从属附庸地位,女部字对此的反映有三種情况:

1.女性崇高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认可

父系社会中,虽然男性占主导地位,但女性料理家务、侍奉家人、生儿育女,再加上封建统治者提倡孝道,所以母性的地位还比较高。《段注》: “牧者,养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是说人称育己者为母,母亲有养育、统领子女的权力。对母亲的尊称尚有“妪”、“媪”、“妣”等。

2.反应了女性的从属地位

女性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可从一些有关婚姻习俗及家庭称谓的字上得到印证,如“婚”“娶”等字都是先民们抢婚习俗的遗留。男权社会,男性要求女性在家要讲究“三从四德”,要有“妇容妇德”。

通过对女部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部中所收录的汉字可归为四个义类,这四个义类又互相联系,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女性地位的演变,反映了先民们的婚俗,古代的家庭关系及家庭伦理和先人们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庆俄《汉字形义通释》

[2]许慎《说文解字》

[3]桂馥说文解字义证[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77.

[4]张梅玲《“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女性审美文化》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14.

作者简介:钱珏霖,女,江苏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基地班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部字
《说文解字》 “ 石 ” 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中言部与口部意义关系辨析
《说文解字》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在篆法中的区别
《说文解字》肉部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