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7王宇成钦
王宇+成钦
摘 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入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建议及措施,旨在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便利,并在家庭认定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能够确定受资助的群体,为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另外,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学生,能够加强家庭贫困学生的认同感,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的资助认定工作应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因为其直接影响到贫困家庭的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获得应有的资助。国家日前出台了一些保障措施和认定标准,并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网上认定系统,目的在于确保认定工作顺利开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证明可信度低。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主要是依据生源地政府或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判断。但事实上,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关于生源地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细则,明确生源地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的可信度较低。学校一般会在寄送新生录取通知书时统一寄送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且会要求表格上加盖当地政府或民政部门的公章。但是,调查发现,学生生源地政府或当地民政部门并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往往是以学生所在村出具的证明为依据。但是,村里通常并不会认真审核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是否真实,而是直接盖章。因此,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家庭情况,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证明的可信度较低,认定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这会导致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不到补助。
2.认定标准单一。地区和经济上的差异,会导致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不一致。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只根据学生生活情况认定是否贫困也不够客观。目前贫困生认定指标比较单一,有些指標认定较为宽松,认定的流程比较简单,以主观判断为主。由于无具体的量化标准,导致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不统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含混不清。
3.认定流程缺乏客观性、公正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过程主要由单独谈话、在校月消费水平认定、民主评议三个环节组成。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时间通常是在新生开学一个月后,此时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并不了解,只能通过衣着打扮和日常开销判断该学生家庭是否贫困,导致认定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而辅导员或班主任依据申请书和仅有的几次谈话,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有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更是直接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交由学生干部完成。
二、改进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1.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发挥职能。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还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管理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管理指标体系,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全面考察高校贫困生资助经费的效率与效益情况,避免贫困生认定的盲目性、随意性,这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建议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应当严格把关,把认定家庭经济状况真实地反映给高校,为高校在进行认定时提供可靠的信息,并提高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规范贫困生认定标准。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过程中,要规范贫困生认定标准,建立动态、全面的家庭经济状况档案库,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不能只分析某一方面的因素。比如对突发事件、因病、因灾,单亲家庭、家庭人口数较多等因素也要综合考虑。所以,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对于认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完善认定流程。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完善认定流程可以较好地促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方法应满足标准科学、程序正当、操作可行、保护自尊四个方面的要求。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所有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每个环节中都要加强管理、监控,杜绝主观操作和人为因素,随时取消弄虚作假学生的资助资格,并给予相应的纪律惩处,以提高认定流程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总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学校应做好诚信教育引导和监督追责保障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做到客观公正,让真正贫困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嘉雨,刘建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与资助——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3).
[2]唐蔚东.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求知导刊,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