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机制建设探索
——以福建省三明市图书馆为例

2018-01-27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明市三明服务体系

(三明市图书馆 福建三明 365000)

“十二五”期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推动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工程,根本目的是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三明市地处中国的东部、福建的西部,全市人口278万,2012年全市年公共财政总收入仅121.68亿元,正是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2012年三明市列入了全国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试点地区,承担起为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路的重任。在三明市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园区的进程中,三明市图书馆着重践行为民服务,以人为本回归公益属性的新路;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软实力,不断探索健全三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新路径,紧紧抓住“联”字诀,逐步形成了公共图书馆主导、社会各界共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1 行业联合,推动图书馆服务布局网络化

以辖区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图书馆(室)网点,联合其他类别的图书馆及相关资源生产与建设单位,形成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加强文献资源整合,以社区联合、军地联合、校内外联合等形式,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一是总分馆建设。根据三明地处山区、区域间交通相对不便、各块分割明显的特点,三明市图书馆提出了建设分块式总分馆的方案,即以各区域内的县(市)馆为中心馆,联合区域内的专业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馆,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各分块内图书馆的“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到本文截稿时间为止,三明市已经建成了10个分块总分馆,共有55家各级图书馆(室)加入了总分馆体系。

二是基层图书流通网点建设。对于物理距离相对遥远、加入总分馆意义不大的基层图书室、农家书屋,由各县市区图书馆包干,纳入各自的馆外流通服务体系,除了各图书馆原有图书外,由中心馆为每个点配置100~1500册不等的图书,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轮换。馆外图书流动服务点涵盖了学校、社区、农村、部队、工业园区、养老院等,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服务布局。

三是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与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数字资源对接,读者借助图书馆的VPN系统访问以上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其次,借福建省图书馆建设“文化一点通”手机图书馆之力,由福建省图书馆提供软件与资源,由三明市图书馆在全市12个县(市)区配置终端设备,读者通过免费下载APP,实现手机阅读,打通了数字资源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由三明市图书馆牵头,采取费用分摊的办法分别与三明日报社、三明市林业局、三明市旅游局、三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三明市艺术馆等单位联合建设三明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群,实现共建共享。

2 部门联动,推动图书馆服务组织社会化

推动全社会在“全面建设书香社会”旗帜下的部门联动,争取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支持,把过去图书馆一家办变成社会一起办,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阅读服务与交流,形成提高全民阅读服务效能的合力。

近年来三明市图书馆先后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学院图书馆搭建了服务社会体系,共同举办了“三明周末讲坛”“三明智慧父母读书会”,推出了“一城一书一剧”文化进校园、4·23世界读书日阅读辩论大赛、“读吧,三明!”等系列活动,年均300多场次。

“三明周末讲坛”是由三明市图书馆联合福建省图书馆、三明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与组织共同开展的公益阅读讲座活动,邀请国内、省内与本土名师主讲,选题涉及时政、经济、文艺、教育、科技等多方面,既有“阳春白雪”的主题,又有“下里巴人”的内容,通过事先公布讲座主题,读者点单,再通过网络抢票的形式进行,努力尝试办成属于百姓的大讲坛,深受读者欢迎。值得一提的是,讲座费用由各主(协)办单位共同分担,减轻了图书馆的资金压力。自2013年2月8日首期举办以来,“三明周末讲坛”已举办110多期,通过联办,一批高端讲座在三明这样一个小城得以举行,“三明周末讲坛”也成为了三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为建立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网点,2017年三明市图书馆联合三明市教育局、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三明市妇女联合会等单位与部门,推出了“三明智慧父母读书会”阅读推广项目,以家业、学业、事业、健康为主要内容,以全市街道、社区、乡村为阵地,倡导阅读从家长做起,通过家长的阅读带动家庭的阅读,做到阅读权益惠及全民,目前已经组建了14个社区及乡村共读点,受益家庭达到400多个。

3 民间联盟,推进图书馆服务方向大众化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大众化普及性,建立由图书馆主导、民间参与的阅读联盟,既坚持了图书馆的专业性质,又引入了民间的“地气”与活力。构建阅读服务团队的民间服务联盟,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民间阅读服务团队,把群众的力量引导到为大众服务的整体格局上来,实现群众阅读服务的大众化、常态化、规范化,为读者提供“家门口”的阅读服务项目,全民普及阅读推广服务。

2014年3月,三明市图书馆联合三明市12个县市区图书馆与三明市40多家单位以及民间组织联合组建了“三明公共图书馆(家·阅读)服务联盟”(以下简称“家·阅读”联盟),“家·阅读”联盟以公共图书馆为主导,保证了服务队伍、服务场所、服务资金的稳定[1]。联合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民间组织与个人的力量,使联盟更加接“地气”,有活力。通过建立阅读活动专业委员会,以家为立足点,以阅读为发力点,将“家·阅读”联盟的阅读推广活动与社会生活、阅读刊物的研究、书友会(读书会等)组织、各类读书活动等相结合,多角度地探讨联盟各单位的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目前,已经组织演讲沙龙、绘本故事会、中华经典·家长课堂、中华经典·孩子课堂、公益美术课堂、双语沙龙、情商文化交流会、心理学沙龙、周六沙龙等30多个专业团队,仅三明市图书馆内就形成了13个专业团队,每个团队每周固定开展1场,全年共开展了300多场阅读推广活动,全市12个县市区每年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近1000场,3年共有近10万名读者分享了联盟的成果。“家·阅读”服务联盟2014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全民阅读推广案例一等奖,2016年入选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同时,民间联盟还先后推出了“乡土阅读”“知行合一、爱家游学”“营造阅读场景——小记者征文比赛”等体验式阅读服务项目[2]。“乡土阅读”活动采取体验与讲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立足本土的物产、人物、风光、民俗,通过走访、体验,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与人民。如“亲近郑湖 好柿给你”阅读活动,由郑湖乡提供千斤水柿,引导读者以水柿拼国旗、共绘水柿画卷,吸引了众多小读者和家长参与,聘请三明农业学校涂老师为读者讲解《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对三明果业变化的思考》,向读者介绍怎样科学食用柿子及三明水果现阶段有了哪些新品种等农业新动向;郑湖乡乡长利用这一平台尝试“互联网+”,推介了“郑湖水柿”“跑田鸭蛋”等乡级农特产品,每位读者不仅领取了“礼品”水柿,还记下了郑湖乡的公众号。“知行合一,爱家游学”体验式阅读项目立足脚下的这片土地,通过与民间旅行爱好者合作,由他们提供旅游线路设计、测算费用并组织实施旅游活动,由图书馆负责乡土文化讲座,通过游家乡,听家乡故事,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特殊群体服务方面,三明市图书馆与三明盲人协会合作,开展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系列阅读活动,邀请盲人讲课,指导孩子保护眼睛,深受读者与盲人朋友的欢迎。盲人不再仅仅是被服务的对象,也可以服务大众。

民间阅读组织所需的费用,或由参加的企业支付,或AA制,或由参与活动的个人支付,图书馆做组织与协调的工作。

4 培训联抓,推动图书馆服务技能专业化

目前,县市区图书馆乃至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都很难配备学科馆员,以往都是靠聘请的方法来解决专业培训师配备的问题。近年来,三明市图书馆尝试联合本市热心公益活动的专家学者参与工作人员培训与图书馆对社会大众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分类分层次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基层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工作,建立专业人员的帮扶机制,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与业务水平;二是着力培养实用人才,加强对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基层技能培训。

2015年以来,三明市图书馆设立了“鸿蒙国学馆”“朱熹、杨表正古琴研究室”“三明诗群研究室”“启智驿站”“阅读疗法研究室”等专家研究室,由三明市图书馆提供研究场所,配备设备与书籍,社会热心人士参与专业研究,并免费为市民提供专业指导与培训服务。以“鸿蒙国学馆”为例,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三明市涌现了许多公益国学培训的单位与组织,但有的服务团队把繁文缛节、愚孝愚忠当作国学的精华,误导学生。为此,我们成立了由三明学院、三明一中、三明二中的国学专家与老师主导的“鸿蒙国学馆”,开展国学与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培训工作,为国学热保驾护航。三明市图书馆每年平均开办10多期国学教师、文化志愿者、农民工、基层图书馆(室)工作人员等专业培训班,提升了图书馆培训服务的能力。

5 制度联立,推动图书馆服务机制常态化

根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等文件精神,联合推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各图书馆之间建立制度建设协商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成果转换工作,联合制定了《三明图书馆理事会制度(草案)》《三明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制度》《三明图书馆供需对接制度》等总分馆相关配套制度16项,为三明市12个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6 结语

三明市地处福建西北山区,是东部中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导致了长时期的文化建设“欠账”。尽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活动经费紧缺,但三明市图书馆人有创新的智慧和理念,有敢于探索“借鸡生蛋”和“借船出海”的梦想与追求,与三明市政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六联六创”的举措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经过上下联通、左右沟通,共建民间社团联盟,真心实意做好图书馆服务建设,通过架设图书馆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通过社会化运作真正达到建设标准化、成本细节化、管理规范化。

[1]黄泽民.从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民间阅读自组织到阅读联盟:三明公共图书馆(家·阅读)服务联盟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C]//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著名图书馆学家金云铭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霞浦: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4.

[2]詹昌政.阅读联盟:三明的文化奇葩[N].三明日报,2014-06-05(B1).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三明服务体系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