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2018-01-27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一带一带一路

(大庆市图书馆 黑龙江大庆 163000)

1 “一带一路”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

“一带一路”是近些年由中国发出的、与周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大倡议。所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布局的依据是中国古代开通的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陆路,也包含海陆。概而言之,它是一条穿越了广大沙漠山川、不断变化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陆路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指称流传到今天[1]。现在学术界公认的丝绸之路有三大路线:沙漠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这三大路线横跨亚欧大陆,辐射地区包括中国、中亚、地中海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等[2]。依靠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得以保持着商品、技术和文化的交流,可以说这条道路是古代亚欧大陆人民持续进步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好地建立起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有助于巩固经济成果的同时,更可以谋求同区域国家的共同发展,进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带一路”的实施,正是这种时代背景的反映。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表明“一带一路”在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更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实际上延续了古丝绸之路贸易下的友好合作传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同时,《愿景与行动》还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区域打造成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从文化角度来说,该倡议实际上还为区域间各国的人文交流提供了全新广阔的平台。可以说,“一带一路”是现阶段中国打造文化大国的重要步骤。因此,从人文发展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对中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记录文化、传播文化方面一直发挥着最根本的作用。图书主要是由文字构成的,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有时不仅反映作者的写作需求,更可以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状态与精神风貌,因而一个时代的文字所构建出的图书,便是这个时代文化状况的真实映射。因此,图书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代文化主要以图书的形式传承到今天;同样,现代社会中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同样需要以图书的形式保存起来,并传承至后代。因此,图书是人类文化持续传递的重要纽带。图书馆作为图书的集散场所,自诞生之初,便发挥着文化的传承与扩散功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其中,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主要是指由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开展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保存、保护等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文化、信息与知识服务的公益性机构[3]。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控制的、贯彻国家意志的、公益性质的公共服务机构,是促进社会知识实现互通的社会场所,是地方文化信息的交流和集散中心,是公民获取知识、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基地。因此,公共图书馆有相应的义务配合国家宣传“一带一路”,在图书、信息等系统上强化社会对这一倡议的认知,成为国家推广“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公共图书馆利用其平台,将“一带一路”所体现出的历史传统与时代要求传播至基层社会,这是公共图书馆发挥其职能的重要体现。由此,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强化图书馆的公共职能,完善图书馆的功能建设。

2 公共图书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倡议之一,对于中国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客观上带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同样,公共图书馆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提供足够的支持。

公共图书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服务水平,完善其自身的服务体系建设。近十几年来,尽管国内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由于各地区自然、人文禀赋天然的差异,公共文化水平发展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态势[4]17-18。以时政热点问题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切入点,是部分图书馆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种尝试。“一带一路”具有广域性、历史性、人文性、时政性等多重属性,因此,“一带一路”所衍生出的活动种类,可以包括展览、读书会、讲座、沙龙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种类跨越图书馆的各个部门,既可以提升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强化其业务水平,也可以调动当地民众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热情,使读者在活动中认识到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部分经济文化落后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一带一路”活动,实现馆内的文献资源升级和硬件水平提升,强化公共图书馆在当地的文化地位。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可实现资源的互通与互补,从而更好地推动图书馆文化传播职能在地方的影响力。所以,公共图书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的重大体现,是加强图书馆活力的主要手段,是图书馆更新其服务理念、挖掘其服务内涵的时代需求,更是图书馆完善其社会功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公共图书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帮助构建新时代丝路走廊文化体系、打造区域人类特色文明。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而存在的重要标志。灿烂的文明是文化发达的重要反映。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创新性是文明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一带一路”使丝绸之路这条古老通道中的文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并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所衍生出的倡议,古代丝绸之路纵横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国西部地区的敦煌文明、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文明、中亚地区的阿拉伯文明、古罗马地区的地中海文明等。这些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公共图书馆可以从古代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加强当地人民群众对整个欧亚大陆历史文明的认知程度,同时将我们的优秀文化输出至中亚、西亚,实现文化的创新、文明的互通,实现区域人类文明一体化。

3 公共图书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3.1 推广“一带一路”文献资料

由于图书馆书籍报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为图书馆宣传“一带一路”提供了较好的先决条件。从书籍报刊的管理来看,公共图书馆可以成立两个图书报刊专区,一个区域为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展示,书籍可以包括古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成果,如中国古代敦煌文明、中亚伊斯兰文明、阿拉伯文明的解读,南亚印度文明的概说,以及沿途国家的历史文化介绍;另一区域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解读与实施状况,书籍主要是对当前“一带一路”实施状况的介绍,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该倡议的评判和看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图书馆馆员可以将与之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读者查找和借阅。

从数字资源管理方面来看,图书馆员可以尝试将“一带一路”纸质文献数字化,将数字化文献放置于图书馆云平台,链接至图书馆数字文献阅读机。数字资源文献阅览区可设置“一带一路”专栏,录入与该倡议相关的文字、视频以及音频文件,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一带一路”的多种元素。这样在方便读者查阅的同时,也可以实现线上保存和传播。

传统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的结合,可以形成资源互补,将“一带一路”多元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随着网络的普及,QQ、微信、微博、论坛等公共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信息传播的方式较之过去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其自身公共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账号及QQ群等,不定期地发布关于“一带一路”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为读者搭建起线上互动的平台,从而实现“一带一路”的数字化推广。

3.2 开展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阅读活动

2006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针,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专业化的服务职能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全民阅读的发起者、组织者、倡导者和中坚力量[5]。在这种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设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阅读活动应成为其发展公共事业的一种必然选择。公共图书馆可以在真人图书馆、市民书友会活动中开设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沙龙或研讨会;利用报告厅等大型场地,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举行公益讲座;利用音乐视频欣赏室等放映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策划“一带一路”系列图书的大型展览;利用读者培训室等场地定期召集社会上的知名学者或阅读推广人,带领读者阅读并讨论丝路文明的经典文献,从而生动地将丝路文化的风土人情展示在读者面前,使图书馆中的“全民阅读”活动可以与“一带一路”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广大群众了解“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精神。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的相关活动中,建立起从儿童到成人、从简单到复杂、从中文到外文的“一带一路”阅读系列活动,在城市中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全民阅读品牌。市民在不断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或可形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思路、新对策,这是开拓基层大众的视野,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尝试。

3.3 建立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联盟

所谓图书馆联盟,是以若干图书馆为主题,联合相关的信息资源系统,根据共同认定的协议和合同,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机构,执行一项或多项合作功能,旨在降低成本、共享资源的联合体[6]。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功能主要为:文献资源建设协调;联合目录和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电子资源建设及资源合作贮存;参考咨询服务协作;计算机资源共享;人员专门培训与业务辅导[4]343。由于“一带一路”所涉及亚欧大陆国家地区范围极其广泛,各地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公共图书馆如要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体系建设,就需要各个图书馆联合起来,相互提供资料及技术支持,通过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公共图书馆“一带一路”空间文化交流平台。

由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等藏有我国大量的敦煌文献,早在199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就开始尝试与英国国家图书馆、新德里国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东方研究院、柏林国家图书馆联合倡议成立国际敦煌项目;2001年3月7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开展了国际敦煌项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简称IDP),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将敦煌文献的编目数据和写卷图像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整合成数据库,放在互联网上,无偿地供研究人员使用[7]。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举动为各地市级图书馆联盟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例如,丝路沿线省市的图书馆,具有丝路文献资源、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天然优势。该地区图书馆可以适时建立相关资料的数据库和目录库,放置在公共平台上进行分享;中东部省市的图书馆可以利用其信息传播与科研人才、技术的优势,将这些资源广泛传播至民众之中,提高资源的传播速度和利用价值。同时,我国图书馆可借此机遇分享资源文献和图书馆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图书馆整体的管理水平。我国图书馆还可以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图书馆结成联盟,就建立信息领域合作机制、图书馆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文献典籍保护与利用、数字图书馆发展合作等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展开紧密合作。

4 结语

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在特定时空之内衍生出的人类精神生活的形态,是人类智慧的反映,思想的结晶。文化是延续的,更是开放的,文化的交融可带动文明的进步,区域文明的互通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助推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建设繁荣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新时代,在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已经日益完备的前提下,以公共图书馆平台建立丝路文化带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所以,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自主创新,深化对外开放,在与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借助当今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高效快捷地打造出“一带一路”宣传体系,逐渐形成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丝路文化带,让彼此的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从而构建出新时代的丝路文明网络,打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实现区域内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使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人民能够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所带来的文化成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让中国逐步迈进“文化大国”和“文明强国”之列。

[1]韩森.丝绸之路新史[M].张湛,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5.

[2]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一带一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07-208.

[3]蒋永福.图书馆学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64.

[4]柯平,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5]汤更生,朱莺.全民阅读活动的背景、特色与推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3):60-64.

[6]姜新政.试论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联盟的内涵与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8(S1):25-27.

[7]高奕睿,林世田.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的创立与前景[C]//林世田.融摄与创新:国际敦煌项目第六次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30-234.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一带一带一路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