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都市精品农业发展路径探究
2018-01-27章欢
□章欢
相关概念及背景
什么叫都市农业?“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内、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一直以来,杭州西湖区委、区政府根据实际,紧紧围绕打造首善之区的总目标,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抢抓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等战略机遇,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做优做精“一绿一红”茶品牌,依托西山、钱塘江等山水资源优势,加快茶产业、茶文化与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都市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全力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三全”首善之区目标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杭州西湖区全力发展都市精品农业,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经济转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本文通过梳理汇总第三次农业普查相关数据,分析西湖区都市精品农业发展的“4+1”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都市精品农业的发展路径,为西湖区都市精品农业发展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西湖区现代都市精品农业发展特点
(一)都市农业精品产业发展定位准确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西湖区共有1.7万户农户,其中茶农0.61万户,水产养殖0.28万户。因此,在精品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上,西湖区早早地确立了以西湖龙井茶、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和休闲观光为主的“4+1”产业发展布局。在发展方式上,确立了以“调结构、重质量、提速度、增效率”和发展农业抓产业,产业建设抓基地,基地建设抓项目,项目建设抓企业,企业发展抓品牌的工作思路,符合西湖区实际。回顾过去十年,西湖区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每百户拥有小汽车已达96.7辆,接近户均1辆水平,100%的镇街、村社集中供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也全部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可见,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打造都市农业精品区的定位十分准确,成效显著,得到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同。
(二)都市农业精品产业初具规模
近些年,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南中北三大园区初具规模。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南片的双浦水产养殖农业产业园区、中部的转塘龙坞茶镇龙井生态茶园区和北片的三墩花卉苗木现代农业园区等3个万亩园区。二是“4+1”产业特色鲜明。普查显示,2016年西湖龙井茶、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和花卉苗木四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5.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91.4%。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2044元,比上年增长9.1%。持续打造和发挥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等品牌效应,培育市级以上精品农业标准化项目13个,加快乡村游、农家乐等新型农业发展,全区2016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55万人次,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和18.7%。
(三)都市农业精品产业化经营态势好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西湖区两家龙井茶企业进入世博联合国馆展示展销,西湖龙井茶连续多年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中名列榜首,所在茶园被全国农技中心列为浙江省唯一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二是投资1056.96万元重点完成了双浦镇新浦沿村等5个村5375亩鱼塘改造工作,水产养殖建设有序推进。与绿城集团开展PPP合作,投资50亿元提升打造龙坞茶镇生态园,农村面貌和生态环境焕然一新,有效提高了全区土地(水面)资源利用水平,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三是无公害蔬菜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蔬菜亩产量和商品性能得到最大限度提升。2016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20万亩,累计采收蔬菜4.11万吨,实现产值1.08亿元。四是建立珍稀食用菌现代设施多功能示范园。杭州华丹科技公司建立了食用菌现代设施多功能示范园、食用菌菌种生产流水线和标准化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该公司牵头实施的“美味蘑菇”项目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全区食用菌总产量达656吨,实现产值1778万元,同比增长1.2倍。
(四)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亮点纷呈
西湖区始终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加强农业与休闲旅游资源的互动开发,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如重点投资540万元,实施沿江休闲观光产业带18家农家乐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分别投入1500万元打造具有山地茶乡特色的灵山村和具有沿江水乡特色的东江嘴村,投入3500万元打造具有文创特色的外桐坞“艺术村落”,目前成效初显。全区形成了以茶文化休闲、休闲渔业、钱塘江沿江休闲农业带、农家乐等为主要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园(点)46个,共有上城埭村、大清谷村、伊甸休闲园、扬子江农庄等4个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绿慧农庄等5家省级休闲渔业基地、杭州周浦沿江休闲农业园区等7家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单位,评定101户二星级农家乐经营户,50户三星级农家乐经营户。2016-2017年,全区流转土地2.67万亩,复垦土地2627亩。引进双浦和三墩两个总投资21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成为西湖农业的金名片、杭州主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都市精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西湖区在都市精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
(一)农业生产基础建设不全
一是农业水利生产设施还很简陋,抗灾能力较弱。随着近几年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农田排灌体系,各级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二是污水排放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沿江休闲产业带的一批农庄已建有简易污水处理设施,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设施的污水处理能力还不够大,不能很好地满足今后日益增加的游客所带来的污水排放处理需求。三是道路建设及标牌标识的设立较欠缺。这些年农村道路虽建设了不少,但与现代都市精品农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少数休闲旅游点道路等级依然较低,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客源。特别是双浦沿江休闲观光产业带,多年来一直在拆违整治,缺少规范化的标识标牌,也成为游客进入难的一大瓶颈。
(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有限
农业普查显示,2016年双浦镇甲鱼养殖量达到3676吨,养殖面积6021亩,比上年下降10.6%,且分散在600余养殖户中,产品销售仍停留在低端竞争状态。当地虽然有“中得”甲鱼这一知名品牌,但大多数为分散自养,诚信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全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中,除了泗乡水产专业合作社外,其余规模都不大,带动不强、效益不高。
(三)科技推广普及的力度不够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缺科技、缺技术、缺明白人,一些龙头企业也还是低水平的初加工企业,技术含量偏低,管理和生产方式落后,创新能力短缺,品牌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有的企业也没有摆正自己是市场主体的地位,依赖政府扶持,重发展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企业商品虽然注册了商标,甚至获得了名牌称号,但缺乏品牌经营和保护意识,未能借势运转和抢占市场,致使品牌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服务农业发展的水平不高
一是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力量不足(特别是镇街一级),技术推广与农民需求有一定脱节。二是西湖区农业执法队伍不健全,农药、肥料检查、农产品抽检等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难度,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监管工作。三是在农业设施用房、沿江产业带休闲农庄经营执照审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还需政府部门提高协同解决农业生产面临一系列困难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几点建议
下一步,全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三全”首善之区目标为载体,加快乡村经济转型,大格局、高水平、高效率推进都市精品农业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有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发展都市农业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对于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对发展都市精品特色农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打造“精品都市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特色产业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实施计划。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都市精品特色农业发展,激活特色农业发展动力,做大做强做优精品农业特色产业。
(二)创新经营方式,提升都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要把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纳入培育扶持范围,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办法做大规模。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精品农业的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扩大主导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三品”基地的覆盖率,大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办互助合作组织,完善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
要逐步构建完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机构和创新平台,尽快形成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备、运转更高效、支撑更有力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示范辐射作用。要突出抓好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大力扶持现有茶叶、水产和叶菜等重点加工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选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优化“龙坞茶镇”等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积极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扩大农产品三品认证基地,不断提升都市精品农业区的内涵品质。
(四)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特色农业服务水平
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镇街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缺少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人员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在财政补贴、税收和“绿色通道”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业休闲观光接待的服务和管理水平,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的精品和亮点,真正形成西湖区都市精品农业的个性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