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探讨

2018-01-27

关键词: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实验室

陈 曦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380)

在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下,加强各类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是实现各高校实验教学的需要。高校实验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们普遍缺乏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工作的习惯。另一方面,高校实验室是国家科学研究萌芽的重要环境。高校实验室担负着国家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扶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这两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曾经指出:“把实验室工作看作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条件,是体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要想保证高等教育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出科研成果,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快速更新发展,高校自身也不断地进步与建设,在此环境下,如何完成高校实验室的阶段性发展与提升,与全面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主旨相配合,这对实现高校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以及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人才培养的作用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的本质性认识,人才培养客观需求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做了进一步阐述。

一、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的本质性认识

(一)实现硬件建设管理与软件建设管理双线并行的核心管理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在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必然成为完成科技强国战略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围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发表重要论述:“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实验室需要配置不同的设施和实验设备,这就需要根据各个高校不同的学科特点、工作要求以及科研水平等等来搭配。与此同时,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活动要由专业老师、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三支队伍组成。从内容上来看,实验室组织的所有活动都属于实验室管理。其中,主要包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教学队伍管理,环境管理,人员管理,科研实验管理,安全管理等。由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慢慢转向大众教育,针对大学实验室设施的投资正在迅速增加。如何让这些投资落到高校实验室的实处,发挥最大功用的问题是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的挑战。在种种新情况与新形势下,严格的绩效管理与适当的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就成为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实现硬件建设管理与软件建设管理双线并行的核心管理才是实验室管理的本质内容。即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是合理的实验室设备与设施或购买实验场地,与此同样重要的,还有房间布局设计,规章制度,人员管理,功能效益,实验室文化环境的构建等等。

(二)把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中心

若要实现实验室的管理目标,严谨合理的计划与规则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与管理的发展与提高,离不开基于专业学科知识之上的科学规划,且必须植根于高校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这一概念的实验装置的建设,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的更新,都应该把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中心,不断更新与发展“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评价体系”;都应该以互助、共享、创新、开放作为指导方向,瞄准打造新实验室运行机制的目标,打破原有不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都应该以实验室的绩效考核为重要途径,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软件与硬件双线并行的投入、运行、测评、再运行的维护机制;而最后完成的标志则应该表现为各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设备与内涵建设的双提升。由此形成一个专业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开放式共享式的现代化创新实验平台体系,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全面提升,投资到各校的资源利用率也得到提高不断,与此同时还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帮助社会,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的实践创新型人才,从而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准,支持和保障学校的办学效益。

二、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够严谨合理,布局结构不够专业实用

由于缺乏实验室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场所合理配置,且投入资金有限,学校仍然受到限制,创建有特色的高水平实验室存在瓶颈。针对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场所不足,实验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合理等问题。我们要从高校学生们的创新素质步步提高,学生们实践动手能力的步步加强等新情况新要素倒推我们去完善这些问题。

(二)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有待再建设、整合以及完善

一些历史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都不会非常重视专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同时,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重视。在现有的实验技术人员中,存在整个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职称低、能力和水平不够,不稳定的队伍等因素。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管理和业绩评估也存在若干问题。资质认证体系不健全,职业评估体系和考核管理不规范。这些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水平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实验室的效率发挥,因此,建立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尤为重要。

(三)总体投入产出效率观念不强,不能有效保护教授工作和科研工作

一方面,没有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投资示范效益评估体系。绝大部分高校投入于实验室的经费是非常有限的,但同时,购买重复性的大型仪器设备的现象却非常普遍。这也就是很多高校形成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缺乏特别针对大型实验设备的绩效考核。由于开放、共享的观念并不普遍,或是出于对大型试验设备的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等问题,有些高校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发放率和使用率都较低,物不能尽其用,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完善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若干思路

(一)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人员素质

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都由三大部分构成——维护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建设人员、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高校应逐步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技术水平、优秀作风、热爱专业精神的实验师队伍,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持续先进的科学研究和创新理念。

(二)加强创新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拥有了更优质的硬件设备和更快捷高效的技术支持,这也正是校园网络化管理下的积极影响,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优质产物。所以,要想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现代化,促进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在互联网上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首先,设计创造功能齐全、架构完整严谨且和互联网相通的校园网络平台是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高校创建自己的独立服务器也是不可或缺的保护手段,有利于实验室数据的安全保障,有利于实验室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其次,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建设管理的的一部分,整个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基于高校自身的建设规划和管理方式,尽量选择易开发、易操作且功能齐全甚至有特色的管理软件。实验室团队管理、实验室评估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基本数据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系统维护等八项是管理软件主要的功能。

最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信息化之路离不开高校领导层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各高校要根据信息的更新、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准,使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高校针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严谨计划、用心实践、科学管理,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每一项细节并落实到位,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两项重要作用与影响的最大化,努力在提高高校教学蓬勃发展的同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添砖加瓦,鼎力促成科技强国战略的落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实验室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