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伟大斗争中产业工人要有伟大担当

2018-01-27郝志敏

关键词:产业工人斗争中国共产党

郝志敏

(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呼和浩特市 010010)

在中国共产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集全党的智慧和结晶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当代、符合中国未来的科学论断。这些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同志在这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1],他在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还曾明确提出过中国的产业工人“要敢担当讲奉献”[2]。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逻辑关系就是——实现伟大梦想离不开伟大斗争,在伟大斗争中产业工人要有伟大担当。不论是伟大斗争还是伟大担当,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都包含了很深的思想内涵。

在伟大斗争中产业工人要有伟大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产业工人过往的高度肯定,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产业工人自身历史使命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产业工人的新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产业工人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一个更高的希望。中国的产业工人要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强化在伟大斗争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意识,与全国人民一起为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伟大梦想而努力。

担当——在中国人的意识中就是在特定时期、特定使命面前勇于承担重任并负起责任。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担当的文化遗产。明代唐顺之《与俞总兵虚江书》中有“若夫为国家出气力,担当大任,有虚江辈在,山人可以安枕矣”的记载。中国产业工人的担当意识是中国的产业工人跟着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国的产业工人在精神、情感、纪律、使命、实践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是中国的产业工人在中华文明长期的涵养教化的积淀中获得的一种高尚品格和可贵素质。中国产业工人的担当意识不是产业工人一时的激情冲动,担当的行为更不是被驱使。正是因为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熏陶,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人与产业工人的共同担当,加上有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取得了民族独立的阶段性胜利、改革开放的阶段性成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当我们继续向实现伟大梦想奋进,进行伟大斗争又遇到诸多困难之际,就需要中国产业工人再一次的伟大担当。在当前,最重要的担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上的担当

马克思主义经典学家告诉我们,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3]。这些论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为政治下定义的指导思想。政治担当是检验和衡量中国产业工人政治操守、政治品格以及政治素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最广大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始终把中国的产业工人当做自己的阶级基础。中国社会近一百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的产业工人带领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伟大斗争、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中华民族发展到了又一个重要时刻,而国际国内环境又特别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产业工人的政治担当(表现)如何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梦想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思想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中国的产业工人也要按照推进伟大工程要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与全国人民一起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5],参加到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新的困难,因此,更要充分做好各种斗争的准备。这个伟大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既是中国共产党要面对的,同时也是中国的产业工人要面对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伟大梦想,伟大事业越发展,伟大梦想就越能实现。基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特定关系,就迫切需要中国的产业工人听从中国共产党的召唤,在伟大斗争中敢于践行伟大担当。

中国产业工人在政治上的伟大担当应该具体地表现为:在政治操守上,紧跟中国共产党,做到始终如一不犹豫;在政治品格上,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做到立场鲜明不摇摆;在政治素养上,做到识大体顾大局,搞好自身的团结并团结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体现在伟大斗争的具体工作中就是:听中国共产党的话,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中央的决策、指示有效地贯彻落实。

二、改革中的担当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实践了将近四十年,改革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让我们的国家步入世界强国之林。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并特别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众所周知,改革就是弃旧迎新。为了新的发展所进行的利益再调整,必然会触及产业工人的一些原有利益,特别是当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时,甚至可能会给产业工人带来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阵痛”。面对改革“阵痛”,产业工人的担当应该表现为:一是站得高。产业工人要站在改革的制高点,深刻认识改革对我们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重要性,在“阵痛”中展现出自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服从大局、敢于担当的崇高境界;二是看得远。看得远是指产业工人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一个简单的寓言就能够给予产业工人足够的启示。荒野里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长者还手指遥远的地方说那里有河流,于是一人要了鱼,一人拿了鱼竿,他们分道扬镳了。得鱼者原地燃起篝火吃光了鱼,不久,他便饥饿而死。另一个人则拿着鱼竿艰难地寻找大河,但没等走到目的地,他也被饿死了。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也得到了长者恩赐的鱼竿和鱼,他们则商定共同去找寻河流,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河边……最终都度过了危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当记“风物宜长放眼量”。三是要忍耐。改革是一个不断调整利益的过程,“阵痛”已经让我们不舒服,如果遇到相对长期的“阵痛”,更会让我们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工人要紧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在伟大斗争中共克时艰;要以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实现伟大梦想为重,做中华民族的脊梁;要咬紧牙关,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优良品质彰显出来。这些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伟大担当。

三、意识形态建设上的担当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6]。正因为如此,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注意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同样也是我们党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出问题,国家安全就会出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解放,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成立之日起,党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些举世瞩目、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有目共睹的。境内外敌对势力之所以罔顾事实,在意识形态领域不遗余力地攻击污蔑中国共产党,所有行径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最终分裂中国。因此,产业工人要真正认识到,有一个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伟大的党,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社情极度复杂、当下所处国际环境又极度险恶多变的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产业工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在伟大斗争中担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尤其是要每一个产业工人从自我做起。首先是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做一名优秀公民;其次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对那些恶意攻击我们的谬论敢于主动发声,以鲜明的态度进行回击,“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自觉抵制所有反对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噪音杂音邪音;第三是要以中华民族安定团结发展为重,对那些试图分裂、灭亡我们国家的敌对势力,敢于以大无畏的胆量坚决斗争,绝不畏缩退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的产业工人应该而且一定能够在伟大斗争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伟大斗争中进行文化创造,在伟大斗争中实现文化进步。

四、发展生产力上的担当

发展是硬道理,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的判断,这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必然结果。我们已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在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当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既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有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一切都说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发展生产力的效率,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主旋律。

产业工人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主体,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主要力量。他们在我国以往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已经做出了巨大担当。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产业工人一是要继续保持过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努力适应党和国家的新希望;二是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努力适应这个时代的重大挑战;三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增添了更多新的工作领域,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这些崭新的工作领域深刻地在影响着产业工人的劳动生产。因此,产业工人要努力适应新工作领域的新要求,在伟大的斗争中持续地为发展伟大事业做贡献,高效地为实现伟大梦想积累物质财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伟大事业铸就伟大梦想,伟大斗争锻炼产业工人,伟大梦想呼唤产业工人的伟大担当。中国的产业工人一定会用铁一般信仰和铁一般的意志,以责无旁贷的伟大担当精神和只争朝夕的伟大担当意识,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斗争中国共产党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