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分馆模式下区域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策略∗

2018-01-27

图书馆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资源整合

侯 琳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23)

当前,随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在我国不同区域内的成功开展,如何进一步做好总分馆模式下环节性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已成为总分馆模式实现深层次发展的新动向[1]。这项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努力实现体系内文献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共用,这不仅是总分馆模式下业务多元化拓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完成文献资源建设供给侧改革的必由之路[2]。因此有必要探究总分馆模式下区域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主体流程和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

1 总分馆模式在区域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的优势

1.1 有利于提高区域内文献资源供给能力

现阶段,文献资源载体种类逐渐丰富,文献资源总量也大幅度攀升,这样就使得公共图书馆购入文献资源所需的资金压力逐年增大。尽管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支持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难以完全弥补公共图书馆购入文献资源所需资金存在的缺口。基于此种情况,单个图书馆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过提高自身的馆藏文献储存量来满足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3]。因此,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必须依托必要的途径来实现文献资源方面的合作,并以此来提升总体的文献服务能力。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通过总分馆模式在区域公共图书馆体系内的应用,可以发挥总体性优势,推动文献资源在各个馆之间的均衡分布,提高体系内文献资源的流通效率,从而满足区域内读者的多元化文献需求。

1.2 有利于实现区域内文献资源的互补互助

由于历史发展条件以及自身职能定位的限制,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都会有所侧重,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库。但是服务辐射范围内的用户却不一定仅仅需要特色文献资源,用户的文献资源需求往往是全方位的。在总分馆模式下,通过各个馆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体系内文献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推动体系内文献资源的差异性互补,促使文献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用户在区域内的任何分馆都可以及时获得所需文献资源的终极目标。

1.3 有利于提升区域内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效益

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在实现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类运行成本。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有效地降低运行成本,就可以从侧面提高区域内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效益,达到促进建设资金高效使用的目的[4]。由此看来,区域公共图书馆采用总分馆模式,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总体效益的提升:一是在总分馆模式下,可以充分发挥联机编目、推广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供给的科学调配,从而促使体系内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二是通过共建共享数字化服务平台,可以有效地节约体系内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运营以及维护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资金重复投入。

2 总分馆模式下区域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主体内容

2.1 制定科学的文献资源整合计划,优化文献资源的采购和分配

科学的文献资源整合计划是总分馆模式下开展文献资源整合的前提基础,它对文献资源整合的全过程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献资源整合的任何一项过程都不能随意逾越计划的基本框架。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依据各个分馆的定位和目标进行文献资源的分配。其中,总馆要注重体现其馆藏资源的全面性,而分馆则要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主体需求来进行专项的文献资源配给[5]。例如,在广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广州市儿童公园分馆,针对服务区域内大部分是少儿或少儿家长的情况,在总馆及分馆的帮助下,构建了适合少儿阅读的全方位文献资源供给体系,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少儿读物的流通,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本馆所开展的亲子少儿阅读推广活动。

2.2 建立统一标准,致力于实现机读目录

文献资源的有效揭示是实现文献资源全方位整合的第一步,而文献的揭示离不开整合标准的支撑作用。例如,广州图书馆作为总馆,负责本馆和所属分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采购、编目和物流配送,致力于研究制定数字资源库建设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实现了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就实践路径来看,总分馆模式下,在建立自有文献整合标准的过程中,应当主动参照《国际标准分类法(IC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以便于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适应各个馆的不同情况。自有标准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各个分馆的书目数据库重新进行标引和著录,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规避在各个分馆的书目数据库中可能出现的同书异号以及异书同号情况,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混乱所带来的干扰[6]。与此同时,为了缩短总分馆模式下文献整合的进程,各个分馆也要提前开展准备工作,没有建立书目数据的分馆要及时开展回溯性建库工作,已建立书目数据的分馆要实现本馆数据的归并与整合。

2.3 推动技术应用,实现数字文献资源的共享共用

强化数字型文献资源的共享共用是当前我国图书馆界文献信息服务发展的重点方向,总分馆模式下文献资源共享建设也应当以此为基本方针。通过利用VPN技术和无障碍注册等先进网络技术来优化数字型文献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效率,同时注重服务方式的创新,尽可能在最为广阔的范围内实现区域总分馆体系下的数字文献资源共享共用。目前,广州图书馆就通过数字化资源集团化采购、在线资源馆际互借、城市ATM自助借阅机等手段推动了总分馆模式下文献资源共享建设的有序开展。不仅实现了不同馆之间的文献资源的共享,而且切实保障了借阅信息的馆际间共用,并且使得区域内馆藏资源的流通率进一步提升。

3 总分馆模式下区域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3.1 政府支持和财政投入

获得政府的有力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是总分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最根本的保障基础。当前,我国较为成功的总分馆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来自政府的支持和影响,特别是区域内的总分馆模式的形成与完善更离不开政府的统一协调组织。一方面,总分馆模式的形成需要政府以政策性文件或法规的形式,来确定区域内分馆所隶属的政府组织的责任,从而推动总分馆建设的可持续开展。另一方面,财政资金如何合理合法地供给和分配使用,也需要来自上级政府的组织和认可。

3.2 成员馆自身建设基础

区域内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图书馆事业现状,是总分馆模式下开展献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必须统筹考虑的基础性因素。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的多级财政管理体制,使得区域内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起点就有很大而不同,发展过程中的差距也更加显而易见。同时,各级公共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基础性设备设施条件、馆员素质、服务读者范围等细节方面的建设情况,也都会影响其文献服务能力的发挥[7]。

3.3 文献资源的普及与均等化程度

区域内公共图书馆采用总分馆模式组织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将传统的集中式文献服务转化为分布式服务,从而在提高区域内文献供给总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每一部文献资源所覆盖的服务半径,进而提高文献资源的普及与均等化程度[8]。当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可以分为数字型文献和纸质型文献两大类型。其中数字型文献的普及与均等共享,可以依托总分馆模式下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而纸质型文献则需要建立合理的文献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3.4 文献建设总体质量水平

文献建设总体质量直接决定了文献服务的能力范围。这意味着总分馆模式下,必须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进行严格的质量保障管理,才能够在实现体系内文献资源总量丰富的基础上,夯实文献服务的质量。现阶段,我国总分馆体系建设实质上是由总馆占据主导地位,分馆积极参与协调的一种共建共享模式。在该模式中,总馆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统一的购入、编目和配送,同时负责业务系统的完善,才能更好地达成通借通还的目标。与总馆相比,分馆不仅服务覆盖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水平也较低。因此,在总分馆模式下必须对文献采购流程、文献管理流程、文献配给流程进行科学化的调控,这也是提升总分馆模式下文献建设的总体质量水平的必然选择。实质上,文献建设总体质量水平的管理就是对上述三大流程的合理优化,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夯实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满足服务对象潜在的需求。

4 总分馆模式下区域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保障机制

4.1 建立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机制

区域内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作为一项涉及面广,管理复杂,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系统化工作,必须在统一的领导和方案目标条件下才能有序地开展。这就意味着组织领导机制的形成必须要由业务直属的政府机构来推动完成。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区域内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发展规划,从而明确总分馆模式下总馆以及各个分馆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推进具体责任;另一方面,必须有序地开展细节化机制的建立,如组织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以及制度机制等。与此同时,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也必须有稳定的资金作为运行保障[9]。资金的主要用途包含两个方向:一是用于基础实施设备的采购和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这主要由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作为支持;二是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日常办公经费,这需要由各个馆根据协议自行承担。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以公开、公正、公平以及高效作为基本原则,要以共同利益的实现作为根本导向,合理安排资金在不同馆之间的均衡分配,从而使得经费的使用达到效益最佳化。

4.2 建立统筹协调和友好信任机制

总分馆模式下,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过程中,总馆与分馆之间、分馆与分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只有建立其合理的统筹协调机制,才能及时制止各类矛盾和冲突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总分馆模式在形成之初,就应当综合考虑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类矛盾和冲突,最好能够以协议的形式将这些矛盾和冲突约束于合作框架之内;另一方面,区域内图书馆上级领导机构应主动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对于已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解决,绝不可偏向任何一方。此外,总馆与分馆之间、分馆与分馆之间也应建立起友好信任的机制,采取必要的形式及时进行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10]。例如,在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茶话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体系的团结和相互信任。

4.3 建立合理的文献资源配送机制

总分馆模式下区域公共图书馆文献文献配送机制的建立,可以分为数字型文献配送机制和纸质型文献机制两大模块[11]。就数字型文献配送机制而言,关键在于网络服务平台服务机制的建设和完善,目的在于打破各成员馆之间处于“信息孤岛”的劣势,把各成员馆的书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机构典藏库和网络资源库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归类组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文献的共享共用;就纸质型文献配送机制而言,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促进两级配送机制的形成,以广州地区为例,可以主动打破当前总馆与分馆间直接配送的模式,努力在市、区和街道(社区)三级配送体系当中,构建起符合实际请况的两级配送体系。也就是说,可以在市级总馆对县或区分馆进行资源配送的基础上,由县或区分馆来向街道和社区级别的分馆进行文献配送,从而实现降低总馆文献资源配送压力的目的。二是要在创新配送方式方面多加努力,通过建立通借通还服务点的文献配送需求模型,形成基于文献总量的宏观调配原则和基于图书馆(服务点)的在架调配原则,盘活馆外资源,多馆调拨补充调配库,资源共享组建送书上门书库,实现文献资源统筹管理等,来进一步提高文献资源配送的整体效率。

4.4 建立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质量控制机制

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控制工作并不是某一个单独的环节,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同时兼具着目标管理以及过程管理的内容。文献资源建设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偏差,都会影响到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因此,图书馆要针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各阶段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和任务,强化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每一个阶段,并做好环节的把控[12]。就此来看,总分馆模式下文献资源质量控制工作可以细化为三大阶段:前期控制阶段、过程控制阶段以及反馈控制阶段。在前期控制阶段,重点要做好文献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最好能引入专家评审的环节,使得规划方案更具有科学性;过程控制阶段,重点要做好供应商的选择、文献的验收与入库、文献的配送与流通等内容;反馈控制阶段,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案,在充分征求总馆与各分馆采编部门、流通部门、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形成详细的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控制报告,以供决策层参考。

5 结语

尽管当前总分馆模式在图书馆体系改革当中已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性成果,但在类似于文献资源整合与共享等环节方面,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布局。毕竟,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于读者,拓展多元化业务功能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实现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供给侧改革,总分馆模式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5):4-6.

[2] 倪晓建,高莹,虞敏.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4(6):53-57.

[3] 刘兰,黄国彬.国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0(8):2-6.

[4] 沈秋燕.总分馆体系下的地方文献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以嘉兴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3(3):112-114.

[5] 杨革.总分馆制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策略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8):50-52.

[6] 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编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25-27.

[7] 王天亮.总分馆模式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径选择研究[J].图书馆,2017(4):91-94.

[8] 吴洪珺,倪晓建.面向普遍均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探析——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7-50.

[9] 李明生.城市文献资源共享合用总分馆制和联盟模式的研究[J].区域图书馆系列,2019(7):25-27.

[10] 肖蔚蓝.总分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分析及改进研究[J].图书馆馆界,2017(3):25-27.

[11] 王海霞.地区总分馆文献资源的配送机制[J].图书馆学刊,2012(11):53-54.

[12] 麦旭辉.总分馆模式下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30-33.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