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绿色作业”,散发蓬勃活力
——小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摭谈

2018-01-27江苏南京市同仁小学张晓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绿色课文作业

江苏南京市同仁小学 张晓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中,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审视当下的语文作业,过于强调基础的抄写,缺少思维训练的深度与广度。

一、问题:语文作业的三“缺”三“化”

1.三“缺”

(1)缺少指向性。目标是教学的导航、路标,那么,课堂作业便是通向教学目标的桥梁。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是 “彼”,反馈作业做的却是“此”,这种没有关联性、指向性的作业,会浇灭学生想象的热弹性安排。

2.三“化”

(1)内容单一化。课文教学结束的作业,内容大多为抄写生字词、多音字组词、默写课文等,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看似巩固了基础,实则弱化了阅读与作文的能力,缺少灵活运用语言的训练,进入中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困难重重。

(2)过程假象化。教师没有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练习过程中去。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个叉一闪而过,抛弃可贵的错误资源,导致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一错再错。此类练习仅仅为了作业而作业,失去了教师布置作情、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语言发展。

(2)缺少选择性。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就意味着教师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有侧重点地巩固新知、弥补不足,但是仍有一些教师会忽略学生的差异性,每人一样的作业。后进生越学越有畏难情绪,优秀生越学兴趣越淡,直至消磨殆尽。

(3)缺少时间保证。新课标指出,我们必须保证每节课都有10分钟的练字时间。事实上,我们的教师不遗余力地分析课文,试图把每一个知识点讲到位、讲透彻,课堂练习成了可有可无的业的初心。

(3)训练脱节化。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某些教师上课时,设计的作业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并不完全吻合,或者联系不紧密。上课和作业成了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作业与课堂脱节。这样的作业,不能反馈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掌握程度,教师无从调整自己的教学。

笔者认为,不妨改变下我们的语文作业,让它变得有趣、有深度、有创新、有人性味,让语文作业洋溢着蓬勃的“绿色”。

二、践行:语文“绿色作业”的三“讲究”

1.讲究趣味,激发热情

“绿色作业”的设计,基于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私人定制”,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为学生带来独特的作业体验。

第一,设计好玩的作业。“绿色作业”重在设计出形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到作业的快乐。如《草原》一课的练习,我设计如下:(1)画草原:个人画、合作画,画出文字传达出来的草原的绿与广;(2)演离别:写剧本,关注离别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情,演一演蒙汉情深的场景;(3)背段落:自己背,自己出题考同桌。“绿色作业”采用了“画”“演”“背”的立体式结构,内容不再单一,学生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来,体会到别样作业的乐趣。

第二,用有意思的方法来写。用有趣的方法来写,就是趣写。学习了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后,学生初步了解了剧本的特点。活学活用是关键,学习完《半截蜡烛》,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发挥想象,撰写剧本、表演剧本。我看到了学生无穷的创意:伯诺德夫人与情报人员接头的暗号:“天王盖地虎,小鸡炖蘑菇”,令人捧腹大笑;德国军官看到杰奎琳,产生关于自己小女儿的回忆,插叙的情节令人叫绝。

2.讲究多样,尊重差异

学生学力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感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完成作业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高年级学生个体差异更为明显,“绿色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意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诉求。

(1)“绿色作业”设计体现梯度性。“绿色作业”体现作业的设计梯度,要对作业难度进行客观评估,充分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能力基础,提升作业覆盖面。

如《鞋匠的儿子》作业设计:(1)找近义词或反义词:尴尬( );卑微( );改善( );傲慢( )。(2)简答题:课文第三段中有三个“永远”,分别表达什么意愿?(3)论述题: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阅读之后给自己的启示。三个题目中至少选择两个完成。作业设计采用螺旋上升的设计方式,做到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从而制定基础、发展、创新三个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2)“绿色作业”应用体现选择性。设计选择性的作业,既是对学生实际学情的了解,又是对学生学习的充分尊重;既是减轻学困生的学习负担,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又能让优等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真正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

设计“作业超市”时,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中“饱经风霜”一词时,我的选做作业要求是:A.想象他的外貌,用通顺的一段话写下来;B.联系生活中所见的类似的人,用不少于80字的一段话,具体写出他的样子;C.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细腻的笔触,形象地写出他的样子,不少于150字。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实践的、探究的等,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讲究实践,链接生活

生活是语文学习最生动的教材,作为老师,要能从生活中寻找到学习的资源,把语文学习置身于丰富的生活中,让“绿色作业”接地气。

(1)拓展教材的宽度。“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绝不能学一篇课文就只是一篇课文,作业设计要有张力,有合适的拓展性,要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如学习“民风民俗”单元之前,我们的前置性作业设计,可从室内走向室外,或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或学生自由组合寻找生活中的“民风民俗”,听一听乡音的白局怎么唱的,拍一拍剪纸是怎么做的,学一学空竹是怎样抖的,写一写让自己怦然心动、叹为观止的风俗,有了课前的走访,再加上课堂时间的保证,学生有感而发。在练习中,学生感受着中国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以教材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为出发点,消除学科界限,打破课程壁垒,无形中拓展了课堂的宽度和深度。

(2)接轨丰富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绿色作业”的设计也应该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手做,通过看书、报刊、听广播、看电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勾连起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绿色作业”基于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让每一个生命都得以最大可能的发展。语文老师只要用心设计,学生就能在作业中享受知识的积累、方法的习得、情感的体验等多方面的快乐,这种快乐让学生爱上语文。

猜你喜欢

绿色课文作业
绿色低碳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背课文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