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儿童读故事
2018-01-27江苏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陆佳玲
江苏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陆佳玲
成尚荣先生认为“教儿童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观,其主旨是人,是儿童。“教儿童读故事”,即让儿童在故事教学中站起来,凸显其主体性、创造性,使得教材里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遇、对话;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让儿童活跃起来,在丰富的情境里探究、体验和思考。
一、尊重:营造儿童“读故事”的活泼场域
教育即生长,它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互动,有生命的不断完善和超越”。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激励他们,给他们时间、允许他们失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必要时给予方法上的点化,推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
1.舒适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师、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们只有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才能在自然的言语表达中,形成“用心相互倾听”的关系,善于体味对方的感情,理解对方的意思,彼此敞开,相互悦纳。
【片段1】天鹅的故事——感受贝加尔湖引发阅读期待
播放歌曲 《贝加尔湖畔》,及其一年四季的图片。
学生猜猜歌曲,聊聊贝加尔湖。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安全”地进入课堂,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畅谈对贝加尔湖的了解,也生发出对故事文本的阅读期待,想一探究竟。
2.充裕的生长时空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学不妨少几个环节,留一些空白,让学生直面文本、静思默想,在文字中自由驰骋,激情创造。
【片段2】嫦娥奔月——感知人物形象
文中后羿、逢蒙、嫦娥分别是怎么对待仙药的,你读到了他们怎样的内心?
学生品读第3~7自然段,动笔批注。 聊聊“后羿”“逢蒙”“嫦娥”。
以简约的问题串起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经由批注、品读,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与故事里的主人公展开对话,体味人物丰厚的内心。
3.蓬勃的思维张力
阅读故事文本要善于发现矛盾,挑起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读故事时思维火花四溅,既读出故事的情趣,又明白理趣,使教学“情理交融,言意共生”。
【片段3】一路花香——品悟挑水工形象
交流:(1)挑水工早知道水罐的裂缝,他可以做出哪些选择?
(2)他既没有不用,也没有修补,而是利用裂缝,用了两年,这是个怎样的挑水工?
以猜想的方式去感受挑水工的智慧,在教师的点拨下,在思维的碰撞下,学生逐渐丰满了对挑水工的认识。
二、对话:丰富儿童“读故事”的情感体验
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话语方式,用学生喜爱的话语方式,用儿童属性的话语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走向视界的融合。
1.以开放性的研究话题为生长支点
开放性的研究话题具有诱惑力,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具有穿透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它触及的是文本的核心地带,寻找的是最具教学价值的东西,它是可以“撬动”课堂的“支点”。
【片段4】天鹅的故事——整体感知
这个春天哪里不一般?
【片段5】天鹅的故事——总结全文
故事读到这里,谁再来说说这个春天哪里不一般?
两个片段,抓住“这个春天哪里不一般”,一是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整体的感知,二是经历品读故事后再谈 “不一般的春天”,老天鹅、天鹅群以及斯杰潘的形象深入人心。
2.以体验性的言语实践为生长场域
学生的言语能力是在言语实践中得以生长的。体验,让教学成为生活,使教学充满情趣。儿童真正的成长与发展来自于学习体验。
【片段6】天鹅的故事——聚焦“老天鹅”
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在脑海中浮现老天鹅扑打冰层的画面。师配乐读第5自然段。(配乐《俄罗斯上空的天鹅》)
睁开眼睛,这只个头特别大的老天鹅第二次腾空而起,谁来讲?
同学们,你们就是这只老天鹅,为什么第一个腾空而起?以你的声望,可以命令年轻的天鹅先行动啊?
闭眼想象,将无形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化成有形的画面,以体验的方式将学生化身为一只只英勇的老天鹅,在一次次的讲述与追问中,既有对内容与形式的揣摩,又有情感的共鸣。
3.以启发性的点拨引导为生长助力
课堂中教师要和儿童“一道生活”,在动态的教学现场中智慧行走,耐心倾听,善于捕捉互动交往中的思维火花,巧妙点拨引导,让学生的触角不断伸向语言深处,伸向人物的心灵和情感深处。
【片段7】揠苗助长——讲述故事
师:谁来讲讲故事经过的第二部分?
师: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
生:声音太轻了。
师:为什么要大声讲呢?
从表1看出,冬季分蘖数以郑麦1860的最高,为44.2万穗/亩,其次是轮选166,为37.8万穗/亩,泰禾麦2号的最低,仅为27.1万穗/亩;春季分蘖以轮选166和泉麦29的较高,分别为98.9万穗/亩和98.4万穗/亩,其余依次是郑麦1860>珍麦3号>周麦18>泰禾麦2号>农大2011,农大2011的最低,为77.6万穗/亩;株高在66~76厘米,以郑麦1860的最高,泉麦29的最低;各品种生育期在245~248天,相差不大。
生:因为农夫是“兴致勃勃”地说的,他很高兴。
师:怎样能讲得更好呢?
生:要讲得响亮有力。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勃”字可是个力字旁!
生:脸上的表情要非常高兴,因为禾苗都长了一大截呢!
【片段8】揠苗助长——感受农夫形象
师:你想对农夫说什么?
生:他太急了,禾苗其实是在长的,只不过长得比较慢而已。
师:送他一个词。
生:急于求成。
师:能送他一句俗语吗?
生:欲速则不达。
师:再送一句。
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教者顺从着、顺应着儿童,倾听着、点化着儿童。
三、审美:激活儿童“读故事”的艺术灵性
对于叙事类文本的审美建构实质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艺术化的理想境地,以美的规律来优化和规范言语实践行为,使儿童进入审美的胜境,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育德。
1.走进角色内心
作品中,角色承载着特定的表达意蕴。阅读就是要渐渐地走进文本、走近角色、体验角色,感同身受,同情共振。在深入文本与替代角色的阅读经历中,发展语言、升华感悟、积淀情感。
【片段9】一路花香——紧扣“惭愧”品悟内心
破水罐为什么感到惭愧?
看着朝夕相处的伙伴总能将水满满地送到目的地,他心里会怎么想?你觉得挑水工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文中说破水罐十分惭愧,想想,它是怎样向挑水工道歉的?
学生在追问品读中探究“惭愧”之因,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走进破水罐复杂的内心世界。
2.丰满人物形象
还原,是阅读教学的常用手段和有效策略。一是还原文本的意境,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感官,置身其中,过一种文学的生活;二是还原角色的个性,通过咬文嚼字品析人物特点,达成言语的生长。
【片段10】普罗米修斯盗火——受罚
师:默读第5、6自然段,哪些字词刺痛了你的心,动笔标出来。
生谈他不怕宙斯大发雷霆。
师:大发雷霆的宙斯会怎么说?
生谈宙斯的残忍,普罗米修斯的痛不欲生。
师:一天吗?这样的痛苦是无休无止的。也许,这段文字会更触目惊心,请自由朗读。(补充《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片段)
师:他后悔了吗?屈服了吗?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
如何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站起来,是故事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课例中通过引导学生圈画刺痛自己内心的词句去感受普罗米修斯所遭遇的种种痛苦,进而补充阅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片段。然而,即便如此他都并未屈服,苦难愈深重,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愈发深刻。
3.品味语言魅力
以语文的方式读故事,是语文课的应有之义。品析故事中有意思的言语现象,能够渐至文本深处,渐至角色深处,渐至读者思维深处。引导儿童在触摸语言的过程中,达成阅读的理想境界。
【片段11】嫦娥奔月——品赏“奔月”
学生读嫦娥奔月
师:这样的画面美吗?从哪儿读出来?
故事中有精彩的语言,值得我们反复赏玩,恰如嫦娥奔月中那一段,那如玉的明月,那如水的月光,那飘飘悠悠的轻盈与碧蓝碧蓝的美景,何尝不值得细细推敲呢?
“教儿童读故事”,是“读”,“读”是儿童自己的行为,读故事的方式是生动活泼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最佳状态、最美姿势是儿童渴望读、生动活泼地读;“教儿童读故事”,只有儿童的“学”,没有教师的“教”,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儿童读故事需要教,不过需要教师智慧地教,以儿童的阅读认知为设计原点,以文体特征的凸显为分享支点,与儿童一起学,把自己当作儿童与儿童一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