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2018-01-27左路平吴学琴
左路平吴学琴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策略选择与运用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方法论原则,即贯彻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方法论,从列宁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等领导人都曾运用这一方法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将坚定的原则性与灵活的策略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在辩证的层次上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坚持社会主义与改变孤立状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统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与反对和平演变、加强民主建设的统一;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消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统一”[1]。目前,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而言,应当秉持的原则就是构建、打造和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独有话语体系,用中国独有的特色话语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声音、输送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正如项久雨教授在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中话语方面存在的问题时所说,“我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共享的文化系统和文化符号;二是易套用西方的模式,缺乏中国特色。这就导致以下两种极端:要么话语体系的差别使得不同国家对学科的表述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影响传播效果;要么照搬西方的模式,无法全面、系统、深刻地阐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2]。显然,这就是原则的不坚定性造成的后果,即形成了两难的窘迫境地。为此,在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时,不能跟风随风。也就是说,不能采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推销的既有垄断话语对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进行评判和道德审判,并在他者的话语中失去自我,应该在彰显中国特色的同时构建能够被世界人民接受和理解的话语体系。除此之外,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策略的灵活性,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过程中要尽量开辟多种途径并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各种可行的传播路径扩大话语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对外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和渗透力;另一方面要采取多重策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更新或创新传播方法,善于将新办法与旧途径结合运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时指出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3]161也就是说,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时,要以灵活的策略,利用多种传播载体和传播渠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融入国际交流的全过程。
1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多样化方式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学术交往活动等的方方面面,对多样化传播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开辟和寻找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国际传播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广泛性提供参考思路。
1.1 政治交往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
全球化时代,各国间日益频繁的经济交往带动了政治交往的频次,深化政治合作、建立政治互信、推动政治沟通与斡旋、展开外交活动逐渐成为国家之间加强联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课题。在政治交往活动中,各国政府都试图推销和传播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进而为本国在国际事务中谋取主动权和利益提供便利。从国际政治交往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可以通过各种国际政治活动途径得以表达和阐释,以其合理性、正当性和中国特色而得到他国人民的认同与支持,甚至是被接纳并融入他国的价值观念中。
首先,在国际政治会议中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在国际会议中,阐明和表达内含中国价值观念的观点和立场,可以更好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如在参加联合国的各项会议时,中方代表应当阐明中国立场和中国观点,精心构建能够为他国人民理解的对外话语体系,用中国独特的话语体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通过讲述中国故事的形式传递中国声音,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融入中国的立场和观点表达中。在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习近平曾深刻阐明了中国立场和中国观点,并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融入其中。正如其在主旨演讲中所说的:“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4]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共享发展、合作共赢价值理念的崇尚和追求,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开放包容的胸怀与情愫。在讲话中习近平还数次直接引用了中国的成语和俗语,直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传播了中国的话语体系,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等。
其次,在领导人出访中阐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领导人出国访问是国家之间进行政治交往的常规活动,其意义往往在于促进两国间的政治交往和政治互信,进而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推进经济交往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往往会发表一系列主旨演讲和重要讲话,以传递本国的政治观点和经济政策。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来说,通过这种途径进行传播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声音和中国观点直接带到他国人民的面前,在较大的关注度下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参与此类活动时也秉持了这一理念,大力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致力于诠释中国价值、宣传中国理念、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于2016年访问拉美国家秘鲁时,曾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他深刻地阐明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意愿和价值理想,传播了中国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如“命运共同体”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对中国的观点和立场的阐述,即“中国一贯主张,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5]。这些外交出访中的演讲话语与主旨表达,都是借助恰当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进行的表达与传播,对扩大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在国际政治合作中践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国际政治合作主要是指国家间致力于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而展开的广泛合作,尤指两国或多国之间为了某些共同的政治目的而开展的合作,如国际范围内的维和行动、反恐行动和环保活动等。对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时,要利用参与国际政治合作的机会,切实在活动中展现和践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让他国人民感受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魅力,进而扩大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构建和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话语体系,用具有中国特色、阐明中国立场的话语向进行政治合作的他国人员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观念。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活动,在历届全球气候大会中均以负责任态度做出庄严承诺;同时,中国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践行生态承诺等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和良好形象,在合作交往中运用精心构建的对外话语体系阐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观、环境保护理念和具体实践。
1.2 经济交往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
经济交往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最主要动因,其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更是全球范围内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新变化与频繁交往。价值观念的传播与渗透也是经济交往的衍生品。强势的经济主体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经济霸权和资源掠夺,更在全球范围内推销和强制渗透其价值观念,企图在思想上影响甚至控制他国人民,进而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于我国而言,要摆脱强势资本主义错误价值观念的束缚和控制,就要传播和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通过全球经济交往活动中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融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动的全过程。
首先,要发挥跨国企业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跨国公司是当前世界经济交往的主要实施主体,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承担输出和传播本国价值观念的重要任务。正如卡尔·多伊奇所说:“公共外交是现代外交思想的永恒主题,而跨国公司则担负着向世界散播一国价值观和思想的重任,在实现国家利益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6]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开展经济活动时,凭借着其巨大的经济影响力,输出美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念,“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产品服务、营销策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反映着其本国的国家特性、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商业途径实施公共外交、传播民主价值观,较之政府常规外交途径其承载的价值理念更少直接性、敏感性、政治性和进攻性,所以美国把跨国公司视为民主自由的代理人,将跨国公司作为展示、拓展和传播美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美式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等‘软实力’的主要途径”[7]。可见,美国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跨国公司在价值观念输出和倾销中的载体作用,而一系列跨国巨头公司如肯德基、麦当劳以及沃尔玛等均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着美国的价值观念。对于中国而言,可以借鉴美国跨国公司的有益经验,发挥我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各国协助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介质作用,包括在进行经济交往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坚守和践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让他国人民感受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独特魅力,增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渗透力等。同时,要以他国人民听得懂的中国特色话语进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表达和转述,助力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其次,充分利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时机,传播蕴含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加强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沿途各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共享的目的,是新时期加强各国经济交往、实现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作为首倡国,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推进和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倡议并带头与其他国家一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了助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保障。其实,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就已然包含了众多的中国理念、中国观点,包括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在推动各国经济交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构建、运用和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话语体系,用他国人民可以理解的中国特色话语阐述中国立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价值观念,进而把中国价值观念融入经济交往的全过程,不仅要使其成为各国在经济交往中常用的重要价值话语概念、话语表述和话语内容,还要使其成为各国在经济交往中认同、理解和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价值参考。
1.3 文化交往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核,也是其集中展现。在国际传播层面,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和交流时也承担着散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重任,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和传播的重要依托与载体。因而,文化交往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重要方式。
首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在文化交流中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也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与欣赏,茶文化、瓷器文化、酒文化、美食文化及建筑文化等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这些文化中蕴含了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认知、对于价值理想的追求及对于世界的看法,因而,通过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内涵和话语,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与他国文化进行交流,从而使其获得世界人民的关注和认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助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弘扬。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运用蕴含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借助中国传统故事、风俗习惯等,介绍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美食文化,引起了世界上诸多国家人民的兴趣和共鸣,使他们对中国有了深入认知和良好印象。显然,在美食文化的拍摄和话语表述中,也蕴含着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
其次,在各种文化交流和传播活动中寄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内容。21世纪以来中国同世界上一些国家陆续开展主题年活动,包括同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南非等国家开展的文化年、国家年等活动。通过这些主题年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别具一格和独特魅力,同时,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构建了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增进了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友谊[8]349。而且,文化交流会寄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内容,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得以传播和弘扬的重要途径,在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同时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1.4 学术交流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
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是世界各国为提升本国科学研究的实力、了解和探讨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而开展的跨国性学术活动。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有助于各国科研工作者了解和跟踪本学科的前沿动态,还能同时达到传递本国价值观念、思想理念的目的。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进行国际传播时,可以借助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将其传播和扩散到各国学术工作者的脑海中,使这些学者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逐渐形成认知。
首先,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时,借助中国学者的学术成果汇报和话语表达展示中国学术发展,并间接表达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国际学术会议是各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本国学者向他国学者展现本国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重要方式,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国际会议,其本身就裹挟较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立场内涵。在这些会议中,我国学者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特色话语,展示学术成果,阐明学术观点,进而表达观点立场和价值观念,以自信的姿态向他国学者展示当代中国的良好形象和美好价值追求。同时,中国可以通过主办或承办大型国际会议,让他国学者走进中国、感受中国,在中国本土接受和感知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进而了解、认知并最终支持中国及其价值观念。近年来,北京大学已经承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和将要承办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中国道路欧洲论坛”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都可以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重要平台和场域。
其次,借助科研项目合作、学术论文发表等学术活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全球化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学术合作不断增多,学术成果借助多语种阐释和表达以便进行国际化传播现象也日益普遍,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展开的科研项目合作也日益增多,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也经常以英语或其他语言形式得以展现,常见的是学术论文的外语发表,而借助这些途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得以表达和传播。一方面,在国家间科研项目的合作中,必然少不了人员的互动与交往。无论是科研项目开展中遵循的价值原则,还是在合作时中方人员展现的价值立场,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表达和传播途径。另一方面,在学术论文通过国际期刊发表中,亦可以传播和寄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成果,还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都必然蕴含着独特的价值取向,遵循着既定的价值原则,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在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中自觉遵循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思想指导,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内容融入学术论文的话语表达中,主动借助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传播其思想内容。
总之,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传播方式的论述可见,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扩散,不能仅停留或局限于某个方面,而应该借助全局思维和大局意识,从各个方面探索多样化传播方式,进而形成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良好格局,以力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得到他国人民的认知、认同与赞赏,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奠定基础。
2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具体路径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虽然方式多元,但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传播路径上才能取得切实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具体措施和对策的实施,才能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才能让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在了解和认知当代中国的同时,认同和接受当代中国人民所秉持和坚守的价值观念,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此,要着力从三个层面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出去和传播开来:通过媒介建设,提高媒介传播能力;通过中华文化走出去,承载和助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通过“活载体”路径,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主体际传播。
2.1 加强媒介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传递工具,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依旧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在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国际传播时,应当打造全媒体平台,“从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的可能路径来说,首先是打造所谓的‘全媒体’传播路径”[9]。因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试图通过单一的传播路径进行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效果,这也“意味着传统上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媒介形态的分野被彻底打破,任何一个媒体机构要想具有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多种传输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到达率’”[10]。可见,打造全媒体平台是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选择。
首先,继续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方面的独特作用。有研究表明:“自媒体内容来源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主流媒体;传统主流媒体设置了自媒体的议程。”[11]23921世纪以来,中国不断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在传统媒体方面,如国际广播电台的不断开通,以多种语言在地球上空传播中国声音,坚持以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立场分析问题、报道新闻的方式,来向世界传递中国思维和中国价值观念,以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特征的话语表述着来自中国的故事。中央电视台也开设了多个外语频道,以更加客观和形象的方式向国外人民展示当代中国的魅力,在图像的呈现和话语的表达中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另外,国内一些主流报纸也发行了外语版本,如《人民日报(海外版)》、China Daily等,通过外语书写中国新闻、报道中国故事、传递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此,要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把当代中国的现实状况展示给世界各国人民,通过精心构建的对外话语体系,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
其次,适应时代潮流,运用网络自媒体等新兴媒介形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话语体系。为此,要主动加强自媒体平台和阵地建设,“在对外传播中打开传播思路,积极开发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新媒体产品,利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打破官方传媒的传统和严谨,通过个性化并富有亲和力的传播语言、传播内容进行创意传播,必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12]。要明确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借助自媒体平台传播方式的灵活性、个性化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等特点,以动画、漫画、纪录片或者诙谐幽默的生活场景布置等为话语表达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诠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这样也可以更好地被他国人民所接受和理解。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受众因心理特征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接受方式特点,采取“分众化”传播,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采取抓重点的策略,针对具体目标受众采取相应的传播策略。总之,充分利用网络途径和自媒体平台传播和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强传播效果的必然路径。
再次,建构良好的媒介国家形象。“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让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可信度和更大的话语权,并且使得国家能够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13]75也就是说,国家形象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会间接影响到他国人民对这个国家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乃至对该国的价值观念、思想主张的认同与否。通过媒介传播建构国家形象是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在当前,我国媒体可以以“中国梦”的宣传和“一带一路”建设报道为契机,通过大量事实性报道将中国人民的美好价值意愿和生活理想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表达与传播,向他国人民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并以此为支撑,争取他国人民在价值观念方面的认同和支持。
2.2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化蕴含价值观念的方式助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
“一个文化系统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开放性,切不可故步自封。文化系统内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只有不断对外交流,杜绝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才能融入世界文化潮流,获得长足发展。”[14]223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独特身份的彰显,是最能代表和体现中国人民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的部分,还是对他国人民来说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因此,可以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相关内容融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彰显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
首先,在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中构建并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文化产品不仅彰显了一国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一国人民的时代精神,蕴含了一国人民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在设计和生产当代中国的文化产品时,应该积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融入其中,如通过外译中国的文学作品、学术著作以及经典书目等,可以帮助他国人民在深层次上了解和认知中国,进而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产生认同和理解。“中国典籍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结晶,发展中国典籍翻译事业,一方面为世界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搭建了桥梁,另一方面使中西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促进其交融和互补。”[15]可见,中国作品的翻译,不仅可以帮助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同时也可以依托经典文本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帮助他国人民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精神风貌和价值内核,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生成的来龙去脉产生理性认知和认同。可见,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融入文化产品中,在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中,可以助力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
其次,借助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这一点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在宣传和渗入美国价值观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好莱坞电影既具有商业性也具有文化性,不仅仅有助于美国主流价值观念的塑造,而且也有助于美国价值观念的传播,这是美国软实力中不可缺失的部分”[16]。美国好莱坞各种类型的电影中大都蕴含着美国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传递着美国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的崇尚与追求。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来说,可以借鉴这种经验,在对外输出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作品等文化产品中,添加蕴含或直接阐释能够代表当代中国所倡导和遵循的价值观念的内容或符号。当前的中国电影已经开始在做这一方面的尝试,如2017年夏天上映的电影《战狼2》。该影片不仅在电影制作和拍摄中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经验,而且也做了一些将价值观念和中华文化融入电影的创新。如,在吴京和外国人喝酒的场景中,被称为中国国酒的茅台酒植入其中,这不仅是对中国酒文化的宣传,也是对中国价值观念如爱国、友善等的一种表达。因而,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要以中国文化尤其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为基础,兼顾世界流行文化特色,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融入其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并逐渐引起他国人民的共鸣,以使他们认识、理解并学习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2.3 利用传播“活载体”,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人际传播
传播“活载体”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物质载体而提出的概念,主要指作为传播中介的人,实际上这是一种主体际传播模式,借助“主体-主体”间直接对话和相互交往的渠道,可以直接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笔者曾尝试把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载体”,认为“所谓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就是指大学生作为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可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内容,并且能够向其他社会成员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17]。“活载体”与物质载体的区别就在于,物质载体是一种僵化和固定形式的寄存与传播,具有稳定的“输出-接受”属性。即把相应的物质材料和内容刻录在物质载体上,它是既已成型而无法改变的,传播者把什么内容刻录和寄存于物质载体上,接受者就将接收到怎样的内容,再经过接受者的思维加工,使得信息接受者产生相应认知;“活载体”则不同,作为主体的人在接收到传播者传递给他的相应内容后,可以进行加工和改造,再进行二次传播,且二次传播是经过作为“活载体”的人的主观加工和记忆保存,传播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包括面对面谈话、网络聊天甚至是博客里的图像展示等。美国学者伊莱休·卡茨等强调人作为传播中介的重要作用,他在《人际影响》一书中指出,大众媒介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某些理念去改变公众的态度,而“理念常常缓慢地渗入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公众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这往往是通过邻里之间的互动而得以实现的,大众媒介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影响”[18]2。同时,“这些研究指出了人际关系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中介变量的意义”[18]25。也就是说,大众媒介在传播中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实际上更大的影响通常是通过人际交往和人际影响来实现的,人作为传播的中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作为“活载体”的人相较于物质载体的大众媒介的优势就在于其影响更加强烈和深入。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通过“活载体”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现实路径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借助国际旅游群体的价值负载进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在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跨国旅游成为民众生活休闲的热门选择。我国人民出境旅游和外国人来华旅游已经成为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要积极借助旅游群体这个传播“活载体”,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一方面,国外游客在华旅游期间,要向他们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风俗人情和文化魅力。同时,通过旅游产品的价值寄载,向他们传递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精神内涵;在与中国人的短暂相处和交往中,让他们通过交往认知到中国及中国的价值观念等。这些游客是中国声音的传递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价值观念的理想寄载者,他们回国之后会在分享旅游经历过程中或与亲友的日常生活交往中有意无意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出境旅游的民众来说,在国外一定要展现良好的个人素养,呈现良好的国民形象。近年来,我国国民在国外旅游中的不文明、低素质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引起了他国人民的质疑和批评。为此,一定要加强国民素质培育,增强我国民众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国外旅游时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素质。同时,要培养可以在旅游过程中成为中国价值观念的宣传者和践行者的高素质国民,把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涵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用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表述和传播来自当代中国的生活故事。
其次,留学生群体是价值观念传递的重要“活载体”,要借助留学生群体的巨大体量优势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留学生群体也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我国出国的留学生,一部分是外国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基本都需要学习汉语,学习教材与课堂教学等都可以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传播的载体,尤其是留学生汉语教师的文化传播意识和价值观传播意识也会影响到留学生群体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和理解[19]35。汉语学习是留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和认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关键路径。只有留学生群体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好的认知、理解和认同,他们才能在回国后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价值观念的负载者和传播者。通过回国后的日常生活交往以及各种方式的语言、信息交流,他们可以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隐性传播者,其自身在中国受到的影响有多深、认同有多坚固,则传播的效果就有多好。而且,在他们回国之后,很可能会形成二次传播,搭建一种“主体际”传播模式。针对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国家使命,即成为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传播者。他们一般都会熟悉留学国的语言,这一语言技能使得他们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的理想“活载体”。无论是在日常与他国人民的交往中,还是在发表思想言论和学术观点时,如果他们愿意遵循和坚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把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展现给他国人民,那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将能够更广泛地被认知和认可,甚至是学习和模仿。
3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机构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些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机构,虽然他们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是都肩负着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也兼具着建构和传递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的任务。在对外工作中,他们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者和塑造者,也是中国价值观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本文借助两个例子来介绍和研究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机构:一是遍布全球的语言教育机构孔子学院,二是从概括层面上罗列的一些中国各类驻外机构,如使领馆、新闻杂志办事处、维和机构和中国驻外的企业等。
3.1 孔子学院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传播汉语,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满足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愿望。同时,通过汉语教学,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对外传播也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 073个孔子课堂[20],而且孔子学院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在发展中由于速度过快,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美国关停了部分孔子学院,部分国家对孔子学院的办学性质产生了疑虑甚至是抵制,在孔子学院内部也出现了汉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材短缺、经费紧张等情况。因而,要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要积极承担新任务,即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话语体系。孔子学院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在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话语体系,传递中国声音。为此,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
首先,继续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推动投资模式的多样化,增加孔子学院建设投入中的社会资本,保障孔子学院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2011年,孔子学院曾和中国的茅台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包括孔子学院每年举行“茅台杯”国际围棋大赛,将茅台酒文化纳入孔子学院的教材中,建立孔子学院专项发展基金等[19]133。可见,企业出资和孔子学院合作办学的方式,是一种双赢的战略,在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宣传的同时也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带来资金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必然会因蕴含于中华文化中而同时被传播开来,中国的价值理想、文化内涵、生活观念也会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这对树立当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价值观念都具有助力作用。
其次,继续推动孔子学院为构建和传播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做贡献。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教学机构,其主要职责就是推广和教授汉语,而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又极度依赖语言。正如王晓晖指出的:“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国外受众对中国的声音是否愿意听、听得懂,关键要看中国与国外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能否对接。只有实现话语体系的相通共融,才能与世界有效沟通。”[21]而且,“话语体系表面上是一个‘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语言表述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涉及思维方式、思想认同、价值立场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22]。可见,只有借助融通中外的中国特色话语进行对外交流,才能让他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知当代中国的现实情况,而且所运用的话语也应该寄载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此,孔子学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肩负着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使命,“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既要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气派,又要把握国外受众思维习惯,运用国际上能够广泛接受的表述方式,使我们的对外话语易于接受、易于传播”[21]。总之,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打造,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更需要深刻领悟和践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核心内涵和精神特质。同时,孔子学院在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说理的方式构建话语权和话语说服力。笔者曾就政治说理与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关系进行过探讨,并得出结论认为说理是话语权获取的重要方式,只有充分的说理,才能搭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从而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23]。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而言亦是如此,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中通过说理的方式可以促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更容易被他国人民接纳和吸收。
3.2 各类驻外机构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对外传播中的助力作用
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传播中,驻外机构也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他们在驻扎国外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以通过本职工作展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内涵与魅力,更要成为中国形象对外的展示者,成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这些驻外机构主要包括驻扎各国的大使馆、各类新闻媒介的办事处、维和机构和中国驻外的企业等。
首先,要借助驻扎在世界各国的中国大使馆,积极推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驻外大使馆是我国对外形象塑造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大使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大使馆在与他国交往中的话语表达和观点阐述,还是大使馆的门户网站,都是中国形象对当地国民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我国大使馆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够,要积极借鉴他国经验,如美国大使馆在价值观外交和形象塑造中就取得一定的成绩。美国驻华大使馆通过微博外交,在潜移默化中向中国网民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即温和的美国形象精神、正面的美国精神、完善的美国法治、多元的美国文化、互利的中美关系等[24]。对于美国大使馆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利用中国驻外大使馆身处国外的优势,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传播中国价值理念、弘扬中华文化特色,在吸引当地国民的同时影响他们,让其对中国价值观念产生认同,甚至是纳入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中。
其次,通过各类新闻媒介的驻外办事机构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新闻媒介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新闻舆论、媒体议程的设置者,能够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和报道对接收群体起到有效的价值引领作用。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而言,他们就是直接的传播者,在新闻传播的话语运用中坚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指导,构建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进而提升当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此,要加大力度建设各类新闻媒介的海外机构,“海外机构的设置和建设有助于扭转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弱势地位,便于及时、准确地采集和发布全球新闻信息,有助于及时、真实地传播、扩散中国设置的重要议题,在新闻信息和言论之争中掌握信息发布权、话语权,夺取国际舆论竞争的先机”[25],进而为争取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提供条件。
再次,通过在外国驻扎的中国维和部队,生动形象地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把中国人民爱和平、重友谊等价值观念传递给世界。中国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向世界上有战乱的地方派遣维和部队,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与责任,也展现了当代中国和平的外交理念和中国人民爱和平、促发展的价值理念。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维和部队成员的教育,把他们培育成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的“活载体”,进而在维和行动中展现中国力量、传播中国声音。
[1]支运春.论邓小平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
[2]项久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策略[N].光明日报,2016-04-20.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
[5]习近平.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在秘鲁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6-11-23.
[6]黄河.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决策[J].公共外交季刊,2011(6):28-33.
[7]刘恩东.跨国公司与美国民主输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6(4):48-52.
[8]马丽蓉,等.丝路学研究:基于中国人文外交的阐释框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9]莫凡,李惠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6):83-87.
[10]史安斌.未来5-10年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策略[J].对外传播,2012(9):36-38.
[11]相德宝.自媒体时代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12]任俊,昂娟.从跨文化角度探析移动自媒体时代我国的对外传播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0-72.
[13]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14]田旭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骆萍,孔庆茵.当代中国价值观:内涵、意义与传播策略[J].探索,2015(4):153-157.
[16]魏颖.好莱坞电影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J].电影评介,2016(23):86-88.
[17]左路平,赵爱霞.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载体”的可能性和路径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6(5):12-15.
[18]伊莱休·卡茨,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人际影响: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M].张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19]孙宜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途径与方法创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20]关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EB/OL].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21]王晓晖.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4):1-3.
[22]吴学琴.以多层次对外话语阐释中国价值观念[N].光明日报,2015-07-02.
[23]左路平,赵爱霞.政治说理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6):106-111.
[24]刘祎,朱颖.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策略管窥——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J].新闻记者,2011(12):30-34.
[25]项久雨,胡庆有.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15(7):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