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贤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软实力

2018-01-27王国灿,金洁霞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上虞乡贤传统

新时代乡贤新解

所谓“乡贤”,就是“乡”里的“贤人”。指传统乡村中德高望重、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有威信、有口碑的贤达人士,或以品行崇高而闻名,或以处事开明而望重,最容易引起乡民的认同感。当今乡村除了年高德勋的传统乡贤,还出现了一批新乡贤,他们是乡村干部、模范人物、贤人志士或是教师、医生以及各界精英等。与传统乡贤相比,新乡贤在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思维视野等方面要提高和开阔得多,对乡村的发展更有想法和思路,在乡村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话语权。

乡贤文化集中体现了乡村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一方风气和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标记,也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原动力。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是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缺少乡贤文化支撑的乡村振兴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等诸多难题,乡贤文化的“安全阀”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把乡贤这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就能推动乡村文明的发展,加快乡村振兴。

岁月峥嵘,风鹏正举。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生态振兴、社会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培育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乡贤文化。通过资源返乡、影响力返乡、技术返乡、智力返乡、资金返乡等方式,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发挥乡贤的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让乡贤真正成为政府在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中的有力助手和中坚力量,并通过他们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如何充分挖掘乡贤文化?

——传颂“古贤”,繁荣乡村传统文化

当前,农村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优秀文化传承出现断层,一些文化遗产濒临消失。作为一种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乡贤文化正日渐失去其往日的辉煌。这与乡村发展空心化、乡村产业空虚化、乡村风气庸俗化等诸多因素有关。原来居住在乡村的知识分子、技能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流向城市谋求发展;现代农业投入成本大、收益见效慢,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气候;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一味追求金钱和权力,乡村淳风良俗日渐流失。

在新时代,要充分认识到乡贤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在促进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传统乡贤文化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组织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对乡村人文资源进行挖掘、保留、传承。相关单位要加大对历史悠久的乡贤文化的研究,吸纳其精华,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新的乡贤文化,结合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加大宣传,给乡贤文化注入新内涵。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乡贤文化的建设,大力传颂“古贤”,用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文明、推动乡村发展、繁荣乡村文化,不断挖掘和发挥乡贤文化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利用乡村文化讲堂、乡村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载体大力宣传乡贤文化,放大乡贤文化的力量,形成尊崇乡贤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敬乡贤、学乡贤、做乡贤,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磚力量。

——会聚“今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当代社会,乡贤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重构传统乡村文化,需要一批有奉献精神的新时代乡贤。他们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而后又回乡,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从政府到个人,都需努力达成共识,在观念上重视和提高对乡贤文化建设的自觉性,积极培育和争当新乡贤。

——培育“新贤”,挖掘乡贤人才资源

政府要出台培育新乡贤文化的相关政策,认真落实政策,大力鼓励、表彰新乡贤以不同方式参予家乡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扎根乡村,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要广泛团结和引导更多根在农村、情系家乡的在外成功人士,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推动故乡再造,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并通过他们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新动力。努力搭建乡贤回归平台,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推进乡村两级乡贤规范化建设、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等方式,充分发挥乡贤群体的能力、经验和热情,实现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

积极营造乡贤文化氛围,利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乡贤返乡过节的机会,组织召开乡贤座谈会,加强与乡贤的联系互动。充分征求新老乡贤关于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请新老乡贤为乡村振兴出谋献策,让乡贤成为推动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队伍。

开展乡贤回归试点,鼓励乡贤资源较丰富、乡村人才流出较多的地方开展乡贤回归试点示范,梳理摸清乡贤回归意愿,完善政策措施,做好对接服务,把现代乡贤引回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鼓励和支持优秀乡贤参与镇、村重大发展决策,拓宽乡贤参政议政渠道,积极发挥乡贤树民风、解矛盾、献良策、治乡村的重要作用。

生动范例

诸暨:

诸暨市把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推动乡贤参与社会治理,作为丰富发展“枫桥经验”内涵与外延的重要途径,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做法。

一是提炼乡贤精神。结合诸暨发展的实际特征,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新意识形态,使全体诸暨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发挥传统乡贤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镇级乡贤参事会27个、村级乡贤参事会366个。通过开展“寻找地域文化”、“聚焦大师”等系列活动和对基层群众访谈及召开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市镇两级集中挖掘梳理汇编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和名人故事,不仅延续了乡村千年文脉,也为培育乡风文明提供了道德力量。从2017年3月份开始,诸暨摸排了5万多人口,从中选择了10位乡贤,加上镇里的法律顾问组成11人团体,5月初举行了成立仪式。全镇发生的28起纠纷,乡贤参与调解的有12起,调解成功率100%。

二是抢救文化遗产。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借势推进特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工作,依托财政扶持和利用社会资源,重点加强对名人故居、宗祠、古村落等的建设、保护和利用,既促进乡村游、文化游,又发挥其优秀乡贤对人的教化作用。针对在校学子,把乡贤纪念馆、红色景点等作为德育教育基地,把乡贤故事作为校本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三是推进礼法兼治。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既发挥古代乡贤的文化滋养、道德教化作用,又注重培育和发扬法治精神、民主意识。扎实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村史发展、家训家风、乡贤文化等有机融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搭建平台谋发展。召开一年一度的招商大会,邀请在外企业家参加,促进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建立乡贤工作站,为家乡人民提供方便;参与乡村治理,引导在外乡贤回村任职;聘请乡贤担任决策智囊团,成立由社会精英、贤达人士组成的民间调解组织。成立各类公益基金,鼓励引导乡贤兴办义学、修桥铺路、扶贫济困。 开展“返乡走亲”活动,推动所有市级机关部门干部回乡办实事、谋思路、促发展。

四是开展“崇贤”行动。在充分挖掘乡贤文化资源的同时,大力实施乡贤文化进学校、进家庭、进村庄、进社区、进企业等“五进”工程,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讲述乡贤故事、宣传乡贤精神,传承弘扬古贤的德、孝、忠、义等传统人文精神,总结提炼今贤的实干创业、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的“木柁精神”,在全社会掀起爱乡贤、敬乡贤、学乡贤的良好氛围。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动员在外乡贤竞选村两委干部参与村庄治理,出台《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实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对于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民间人才万人计划,重塑一批乡土精英,推动优秀乡贤到校开讲座等。在乡贤文化的感召下,来自各阶层的乡贤们纷纷参与到店口诸暨建设的热潮中来。近5年来,该镇民间资本投入小城市建设已超过30亿元,参与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等政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大批在外打拼的乡贤也不忘为家乡建设出力,诸暨引进回归项目数百个,回归资金总额达400多亿元。

上虞:

作为乡贤文化的引领者,2015年,浙江上虞获得“中国乡贤文化之乡”荣誉称号。上虞不断创新乡贤文化,推动乡村发展。在文化层面,对传统乡贤文化进行扬弃继承和转化创新,从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观念,确立了新乡贤文化核心理念,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新乡贤文化。上虞市滨江小学大力推崇乡贤文化,整个校园犹如一座乡贤馆,大厅壁上刻满了乡贤头像。“三思而行,行而三思”,徐光宪的话呈现在教学楼墙壁上,上虞还将乡贤事迹编成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场场“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做了不起的上虞人”的活动在上虞全市中小学开展起来。乡贤文化是精神财富,是极好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下给了上虞学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承乡贤文化。

在乡村治理层面,将新乡贤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发挥农村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上虞区早在 2001年就成立了上虞乡贤研究会,“挖掘故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经济”,乡贤研究会秉承这一宗旨,旨在挖掘传统历史文化。筹资几十万对濒危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激活乡贤文化,推动上虞发展。近10年来,乡贤研究会成员已撰写和发表各类文章1000多篇,出版《上虞乡贤文化》专辑八辑。同时积极培育成立村级乡贤参事会,将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新乡贤吸引到调解队伍中来,成为乡村基层和谐稳定的有效保证力量。为了引导市民群众见贤思齐,上虞区以打造全省百个城市文化公园为目标,积极构筑乡贤文化新平台,投资2000多万元,在曹娥街道打造了乡贤文化广场和乡贤馆。

上虞乡贤精神集中体现了上虞文化的优秀传统,极大地开阔了人们认识上虞的视野,不但卓有成效地深化了上虞的历史文化研究,而且大大提升了上虞文化的知名度、含金量,使生活在上虞的人因乡贤成就而倍感自豪,因有上虞乡贤这样一个著名的文化窗口及其研究成果,而生发起爱乡、思乡、回乡、奉献故乡之情。

思考与启迪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就如一场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们既挑起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担,又充当起了讲道德、明是非、守纪律的“传声筒”。为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党和政府将重塑乡贤文化作为乡村文化建设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计,用乡贤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来推动乡村文明和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

“出则兼济天下,归则回报桑梓”。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工作。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问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乡贤文化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值得不断挖掘和发挥,浙江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必定会书写得更壮美。

猜你喜欢

上虞乡贤传统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