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格局构筑大统计 新时代需要新服务奋力推动县域统计工作跨越式发展
——访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局局长王数

2018-01-27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干部企业工作

□本刊记者

记者:王局长,您好!海曙区刚经历过行政区划调整,区域面积扩大了近20倍,统计调查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面对一个更大规模的经济体量,海曙区是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统计工作体系?

王数:感谢你对海曙区的关注。区划调整是海曙在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时刻所迎来的蓄势提升、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用数据来说明变化:海曙面积由29.4平方公里增加到59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38万增加到近91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千亿以上,在浙江省排第8、宁波市排第4。目前,月季度的统计调查单位有2800余家,基层统计员3000余人。名录库现存法人单位3.2万家,预计经济普查调查单位将达到8万余家。

从统计工作来看,去年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对基层统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工作的层级更加明确,我们开始由“做统计”向“管统计”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构建覆盖全面、职责清晰、流程合理、监督有力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对源头数据的检查、审核、把关,将全区18个镇(乡)、街道、园区划分为3大片区,从指导走访、台账维护、普法宣传、教育培训、交流反馈等五个方面加强对企业的走访指导,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推行企业星级评定,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推荐五星级企业申报宁波统计诚信企业,提高三星级及以下企业的稽查概率,实行差异化管理。推行全程、全域、全员的数据质量控制,实现了数据质量的多层把关,有效降低数据差错。

二是建立品牌响亮、服务精准、及时高效、形式多样的统计服务体系。打造“数说海曙”品牌,将统计分析报告、重点行业产业发展状况、区情讲师团等资源集聚,成为对外交流主窗口。提高统计资料的内涵,用统计工匠精神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价值”,更能“保值”的统计产品;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局课题连续9年获得全市统计系统调研课题优秀课题奖,并获得全省统计青年课题二等奖,去年获得区主要领导批示8次;拓展服务渠道,建立从纸质快报、短信发送、微博微信发布等多载体的数据发布体系;丰富服务内容,统计数据及对策建议成为区里制定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是完善制度规范、方法公开、程序严格、数据准确的监测评价体系。坚持让数据在阳光下运行,对镇(乡)街道的数据管理上,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实现制度统一、方法统一。发挥社情民意调查的沟通桥梁作用,加强调查流程的质量控制,完善调查方案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对数据的监测意识,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警”,提前做好研究预判。

记者: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区划调整后统计体量更大了,海曙是如何继续保持数据质量呢?

王数: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统计工作的要害,应该说,数据质量永远在路上,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这几年,国家、省市对统计数据的核查力度、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力度明显加大,统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市对区的各项考核指标,统计部门均不作为责任部门。因此,我们更能专注于抓好数据质量。

一是更加注重普法宣传。加强新《统计法》的宣传,注重与企业负责人、统计负责人的交心谈话,通过发放《统计法》、《统计在您身边》等宣传资料,对企业“面对面”的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企业依法统计的法律意识。二是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各镇(乡)、街道、园区都明确了统计分管领导,1名副科及以上人员担(兼)任统计工作负责人。明确统计工作负责人变更时,须征得统计部门同意。有具体调查工作任务的村(社区)均配备了统计人员,承担日常的统计调查任务,统计基层的“神经末梢”得到强化。三是更加注重片区指导。坚持“六必访”原则,区局人员联合镇(乡)街道统计人员,对于数据异常企业必访、“四上”单位三年内必访、统计人员变动企业必访、新项目新企业必访、有指导需求企业必访、统计稽查有问题企业必访。每次走访后留下指导走访记录,形成“一企一档”,今年开始加推“一项目一档”。四是更加注重统计教育。将统计培训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举办了面向镇(乡)、街道统计分管领导、统计负责人及统计员的培训班。针对企业统计员,统计年报会议中区局直训覆盖率达到80%,依托片区走访,指导统计员注册使用省级统计继续教育平台。编写的《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教材》获国家统计教育教材大赛一等奖,一名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优秀统计从业人员师资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记者:最近我也关注了“海曙统计”微信公众号,里面的原创文章更是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肯定,作为一个区级统计部门,你们是如何做好统计宣传的?

王数:感谢你对“海曙统计”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在新媒体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微信已成为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我在统计部门工作将近15年了,一直以来总感觉统计人“做的多、说的少”,外界人士总会因“不了解”而产生“质疑”。为此,我们树立了“大宣传”的理念,坚持内外并举,构建视野宽广、内涵丰富、生动活泼的统计特色话语体系,提高政府统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一是抓好人员的建设。全力打造“专业”形象,无论是日常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两会”会场上,都做好被询问、咨询统计数据和统计工作的准备。全局的干部平均工作时间10年,但统计从业时间达到8年,很多人都是从事过2个及以上的专业,对区情很了解、对专业很精通、对数据很敏感。

二是抓好活动的举办。举办以“从数据看海曙发展”为主题的代表、委员进统计活动,通过介绍数据生产过程、分析海曙经济形势、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统计工作的认可度。成立了“数说海曙”区情讲师团,去年我本人授课十余场,覆盖全区政协委员和科级干部、部分党支部书记、优秀年轻干部,听众达千人次,进一步扩大统计影响力。今年,筹备“统计指标解读”、“统计法”系列课程,重点介绍统计指标的经济学含义、口径、来源和辨析,提高部门同志对统计指标的运用能力。

三是抓好平台的构建。通过“海曙统计”微信公众号这一载体,选题上做到讲好统计故事、地域性、原创为主三个坚持,内容上做到“与你我相关”、“选材接地气”、“紧跟热点及时出击”,编辑上要过无形编辑部、舆情顾问团、核心粉丝群三道关,确保内容有价值、接地气。通过数据解读、工作交流、统计科普、宣传发展等形式,唱响了“统计好声音”。

记者:是啊,统计确实要敢于发声,习惯于发声。据说贵局在“科室齐亮相·基层大评议”中获得了“优秀管理单位”,服务业科获得了“优秀科室”,感觉海曙统计的团队特别有活力,特别有朝气,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数:正向激励、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善听批评,这是我们带队伍的16字方针。全局干部的平均年龄仅32岁,是个年轻的团队,他们有的是精力但缺的是磨练,有的是点子但缺的是经验,有的是勇气但缺的是指导。所以,局里要营造一个争先创优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让大家敢思、敢做、敢闯。

为此,我们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实绩说话,工作质量、服务基层、信息录用、分析撰写……这些工作在科室考核中以积分拼高下;我们鼓励知识分享,实行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开设专业讲堂、举办经济发展论坛、展示专业研讨成果;我们乐于资源共享,各个科室的工作成果和好做法能及时在全局共享,实现大家的共同进步。我们希望,统计干部既能做绣花针工夫,又能有看宏观的能力,真正使大家产生一种“参政”感、使命感,孕育出“家”一般的归属感。

我一直认为,统计是培养人的舞台,是出干部的地方。三年来,先后有2名干部提拔为正处级,1名正局级领导转至重要岗位,推荐1名干部赴市局工作,5名干部提拔为副科级,7名干部被借调到市、区重要岗位锻炼,10名基层统计人员来我局挂职学习,“上派下挂”的制度使统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记者:王局长,听了您对海曙统计工作的介绍,我们深有感触,海曙统计能有如今的成绩,正是我们统计干部用工匠精神一点点探索出来,我们对海曙统计的未来充满信心。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猜你喜欢

干部企业工作
企业
企业
企业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