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之优势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系列分析之三
2018-01-27
2003年以来,浙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进一步发挥浙江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国际国内贸易市场日益繁荣,服务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从无到有并迅猛发展,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交通优势不断彰显,对内开放和浙商回归持续推进
大力发展交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浙江靠山临海的地域条件和毗邻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为市场大省的快速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构建了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路体系。2017年,公路通车里程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54公里,比2002年翻一番;铁路、公路和水运货物周转量从2002年的1616万吨公里增至2017年的逾1万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3.0%;港口货物吞吐量16亿吨。沪杭、宁杭、杭甬高铁开通运营,杭黄铁路建成、湖苏沪城际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正在建设,京杭运河浙江段四改三航道整治和杭州宁波丽水机场扩建,高铁、高速公路、内河运输和航空加速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浙商回归成效显著。至2017年10月末,浙商在省外有30多万家法人企业、200万户个体企业,海外有10多万家各类企业。省内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5.6%的税收、65.2%的生产总值、76.9%的外贸出口。拥有阿里巴巴、万向、吉利汽车、海康威视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120席,连续19年保持全国第一。第四届浙商大会上签约重大项目48个,总投资1548亿元。2017年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5688亿元。
深入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浙江推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立足长三角、面向全流域,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利用好上海的溢出效应。海宁科创中心发挥制造业优势承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科研企业的创新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共生;衢州跨区域对接上海张江,握住接轨世界生物医药领先技术的“钥匙”;嘉兴充分发挥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作用,2013到2017年引进来自上海的企业1400多家,到位资金600多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全面提升。
国内贸易规模不断拓展,消费市场较快发展
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3166亿元增至2017年的2.4万亿元,年均增长14.6%。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发展良好。2016年末,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1.7万家、从业人员75.8万人、资产总计2.1万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 7.2、2.8、13.1倍 ,年 均 增 长16.2%、10.0%、20.8%;当年利润总额699.0亿元,增长7.3倍,年均增长16.3%。
商品交易市场繁荣发展。2017年,年末已登记商品交易实体市场3824个,交易额从2002年的4997亿元增至2.15万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中,书报杂志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38.4%和31.2%。大市场集聚成效显著。排名前5的商品交易市场合计交易额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比重比2003年明显提高。继2016年义乌小商品城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后,2017年中国轻纺城年交易额突破千亿。2017年末,10亿元、100亿元和1000亿元级市场分别为284、35和2个,其中百亿级市场比2002年增加26个。
货物贸易稳定增长,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升级
外贸大省地位不断巩固。全省进出口从2002年的420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3779亿美元,年均增长1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四,占全国进出口的9.2%,比重比2002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分别从2002年的294亿和125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869亿和910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6.4%和14.1%,高出全国平均2.6和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三,占全国出口的12.7%,比重比2002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开放平台不断升级。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1个自贸试验区、2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19个国家产业合作园、4个浙台合作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2017年3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2017年4-12月新增注册企业4167家,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港口货物吞吐量1.1亿吨,税收总额37.0亿元,口岸进出口总额149.6亿元,保税燃油交易量302.5万吨,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987亿元,占全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的10.8%,占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的31.2%;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为6303亿和1685亿元。以义乌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为支点,进一步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开通全国唯一民营资本主导的中欧班列(义乌),2017年班列往返运行168列。到2017年末,“义新欧”已开通9条运输线路、沿线设立4个分支机构、8个海外仓和5个物流分拨中心。宁波—舟山港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港航合作,打造长江经济带的“龙眼”和“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201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9年居全球海港首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四,达2461万标箱。
市场创新活力强劲,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迅猛发展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经国家统计局反馈,2017年,全省网上零售额1.2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76.0%,年均增长37.9%。其中,网上实物商品交易额850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0%。省商务厅统计显示,2017年全省拥有活跃的涉农网店近2万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0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累计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超1.64万个,覆盖全省58%以上的行政村。阿里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拥有779个淘宝村,占全国的36.8%,比2014年提高7.6个百分点,占比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跨境电子商务为外贸发展提供了新支撑。2017年,全省跨境网络零售出口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在以保税进口模式为主的杭州综试区下沙园区,海关年验放进口包裹突破3600万单,进口跨境商品货值73.5亿元,增长53.11%。阿里巴巴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2017财年国际零售业务营业收入73.4亿元。
服务贸易份额继续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加快质量提高
服务贸易成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3663亿元,占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5%。共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浙江企业发生服务贸易业务往来。技术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技术进口、技术出口按合同金额分别居全国各省市(含计划单列市)第7、第9位。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55.3亿元,覆盖184个国家和地区。
“引进来”规模扩大、质量提高。2017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30个,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分别为346.9亿和179.0亿美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4.1和4.7倍,年均增长11.5%和12.3%。至2017年末,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投资6228亿美元,合同外资3534亿美元,实际外资1941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79家企业入驻浙江,共投资企业581家,投资总额322.5亿美元,合同外资128.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新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2家,新投资企业191家,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增长69.0%和76.2%。
“走出去”步伐加快、领域拓宽。中方投资备案额从2002年的0.5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96.4亿美元,年均增长41.8%。至2017年末,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9188家,累计中方投资备案额707.1亿美元,覆盖145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境内主体数量和建立的境外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建立泰国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等6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居全国第一。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分别为71.4亿和50.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8和3.0倍,年均增长13.6%和9.6%。
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浙江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战略自信,推进开放强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奋力书写同世界交融发展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