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2018-01-27马亚军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理念

马亚军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体育专业教师要大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再一味向学生灌输各种体育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体育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革新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将终身体育理念贯穿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体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存在部门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于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指导工作,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未能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注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高校体育教师仍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往往只关注到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工作[1]。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未能真正体验到来自体育锻炼的乐趣,全面了解到体育竞技的精神品质,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够高。针对此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终身体育教学,注重课堂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完善,营造出和谐愉悦的体育教学环境。

1.2 体育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在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占据主导位置,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在教师安排下完成各项训练任务。教师未能充分掌握了解到学生当前的体育学习水平和爱好需求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普遍采用教学方式是反复训练、示范以及重点讲解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乏味,学生容易对于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大多数教学时间里,体育教师为了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会集中精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技能训练,忽视了综合体育知识的讲解普及工作,学生感受不到体育精神文化,无法正确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实际意义,在学习中也就会以应付考试态度对待体育教学,难以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1.3 体育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在绝大多数的高校体育教学考核方式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考试数据的计算分析,体育教师通常会以学生最终的各项体育运动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评分唯一标准,这样会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体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自身日后发展并无多大益处。在长期这样体育考核方式的实施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体育学习的信心和乐趣,难以主动去投入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去努力获取来自体育竞技运动带来的竞争成就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高校体育教学考核方式的单一化,未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缺乏终身体育理念的融入,容易促使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的逆反心理,这样无疑会增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教学难度。

2. 终身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

2.1 树立终身体育教学观念

各大高校要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工作。首先,高校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与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活动,促使教师树立起终身体育教学观念,明确体育教学的长期发展目标,注重对学生体育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正确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将终身体育理念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以终身体育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体育锻炼价值观,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是能够让自己终身受益,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2]。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可以以“终身体育理念”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一场体育知识文化辩论赛,将学生分为反方和正方,正方认为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人类长期健康的发展,反方则认为体育锻炼适当即可,无需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听取到各方想法意见,拓宽自身对于体育终身学习的视野范围,教师在最后需要进行科学总结评价工作,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长期体育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增强自我体质,只有拥有一个好的身心体魄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

2.2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基于时代发展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要更加关注体育的健身性、人文性、主体性以及基础性,高校体育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分析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体育学习爱好需求,有针对性的采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既能够符合体育教学目标,又能够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大学生体育综合知识普及与技能锻炼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革新工作。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大单元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需求选择体育锻炼学习,这样与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此外,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日常学习表现,进行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以往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高校体育教师不能将教学限制在课堂范围内,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项丰富有趣的体育锻炼活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就比如,高校可以围绕“增强体质,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展览活动,体育教师安排各班级搜集整理相关体育知识内容进行展览讲解,在校园内营造出和谐健康的体育文化学习氛围,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此外,体育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体育竞技任务,从而获得成就感,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发展理念。

2.3 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考核体系

高校针对体育教学要有效建立起健全的教学考核体系,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考核内容不能够只是最终的考试分数,而要更加关注到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动机。体育教师采取不同考核标准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发展[3]。对于体育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他们培养起良好的体育精神,在班级中能够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而对于素质偏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体育学习自信心,多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了解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作用。

例如,基于终身理念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自评、互评方式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后的评价工作积极性。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了学生体育思想意识、体育技能掌握、体育锻炼兴趣以及课堂学习态度等,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角度分析自身和他人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不足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长期发展,真正体会到体育学习过程的价值作用,培养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文化人才,就必须注重终身体育教学的创新改善工作,体育教师要树立起终身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与课外体育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会体育学习锻炼的乐趣,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马宝发,武彦羽.浅谈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3(05):121-123.

[2]韦经富.浅谈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5):719-720.

[3]洪海.基于终身体育理念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03):54-58.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