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研究
2018-01-27李烽
李烽
1. 引言
创新(Innovation)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它起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和改变等三层含义。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至发展到创新思维能力。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需要贯穿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其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那么,我们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创新思维能力呢?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考
2.1 改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和发展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法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矛盾统一体,因此,教师的教不在于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索结论,帮助学生在探索结论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习得规律”,这样的“教”应该从研究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如何施教。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为使教适应创造性地学,教师应做到三点:一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把凝结在体育教学自身中的思维方法、技巧归纳出来,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设立使学生跳起来摘得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尝试”,激励学生“超越”,调动学生“选择”,促进学生“创新”。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可发展的人,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相信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在此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凭借课题走向创新之路的阶梯。
2.2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多年以来,体育学科学以“三基”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的,形成了千篇一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即:“讲—示—练”的模式。这种模式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比做“图纸”,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不相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地教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拔下形成一种超越自我,超越得到促进。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一部分学生提一些奇特的问题,教师不能视为离谱,而应积极鼓励他们质疑,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在钻研教材选择教法时就应考虑如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构建一套思维活跃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如目前正在试行的“快乐教学”、“成功教学”、“小团体教学”等。
2.3 把好备课关,多角度思考教与学的辨证关系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实践中形成的,在教师主宰和严格控制下的被动学、练是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罪魁祸首。从这一角度审视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从备课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备课时不仅认真学习大纲,分析教材,更要悉心研究学生,熟知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认知能力,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和重点、难点的把握,顺着学生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课堂教学,重知识教学的同时,更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细致地安排在教案中。必要时,还要进行现场备课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场地,选择教与学的方法,彻底打破传统的由教师统筹、学生盲从的做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备课上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4 尊重学生个性,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课堂氛围
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是对现行灌输式体育教学的突破。同时,还必须营造一个作为保证体系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课堂教学状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4.1 气氛和谐。 教师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创设一个多变的、学生有权利参与设计的形象优美的场地环境。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关系融洽,教师教得得当、灵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习环境平等、和谐、宽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与练信息交流,反馈及时,课堂上充满了师生共同努力获得新知识的兴奋与喜悦
2.4.2 情绪热烈。 教师采取多种途径启发学生动眼观察、动手练习、动脑思维、动口表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旁观者”,根据学生素质的好中差给予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尽所能,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练习,教师根据观察反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调动学生的练习情绪 ,学生对所学所练的内容津津有味,练习中经常出现学生讲师生听甚至讨论、评价、争辩的场面,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活跃的气氛。学生的创新体会是与强烈的兴奋情绪感受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在这种情绪下获得新知识是创新思维中的活的知识,不易遗忘且终身受益。
2.4.3 深刻扎实。 教师在课堂上步步诱导,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从深度和广度加以理解和掌握。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并能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求异,求新、创新,使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
)3.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师创造性地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激励学生创造性的学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保证;及时反馈鼓励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得力措施。由此得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策略上应努力做到:
3.1.1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基本前提是在特定时空内对特定学习内容产生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导入课题,并把这种需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1.2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形成技能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1.3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但要根据需要来选择。如认知过程中的选择,诱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他们感到解决矛盾冲突的唯一办法是创造性学习。选择情感相融的有利于实现自身创新活动的练习群体。选择有利于展现自己能力的练习方式等。因为选择就是兴趣,兴趣能激发创新。
3.1.4 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着他们去思考、去创新。
以上四个方面初步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观。即体育课堂教学除遵循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以外,还要树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体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与学的方法特征。
3.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体育课堂教学落实
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是群体学生在室外(操场)的动态过程,故而对学生思想品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从研究学生如何创造性地学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会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强行“灌、练”和陈旧的教育定势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他们本能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应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在探究“学法”,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主动参与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理应追求的一种有新意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 阮成武 .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贺善侃.创新思维概论[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魏传宪 .创新思维方法培养[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 杨雁斌. 创新思维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