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行
2018-01-27庄俊涛张爱萍
庄俊涛 张爱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学生素质便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不可否认,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体育课程作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俱乐部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1.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优势
俱乐部式教学即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此种教学方式的运行与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单方向的灌输式教育,体育项目单调乏味,为了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成绩,学生们在教师的要求下不断重复地进行几项体育锻炼,使得学生们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而俱乐部式教学则不同,此教学模式使得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找到符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内容,而且能够在体育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张扬自身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在体育俱乐部式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具有更强的自主性,能够充分发挥自我,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1.2 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选择权
高校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更加追求个性化发展。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项目更加丰富,更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体育运动项目。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自主选择课程时间段,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任课教师。可见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选择权,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1.3 促进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通过更多的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然而,体育课程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实现此教学目标。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实现课内外一体化,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外教学,尽量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就是促进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必要举措,在此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更多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2. 影响俱乐部式教学的因素
2.1 师资力量
俱乐部式教学模式,需要更多优质的师资力量来开展体育教学。如果师资力量不够或不均衡,就难以实现俱乐部式教学,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行,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比较热门的体育俱乐部。这样,一些体育俱乐部就会人数爆满,然而个别俱乐部则人数较少,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最低人数。比如,高校学生很多都比较喜欢羽毛球,因此选择羽毛球项目的人就会很多。而像足球、排球等一些室外项目,学生们往往会因为怕晒、拍受伤而选择放弃。为了解决此矛盾,很多学校在进行选课时会限制选课人数,这就与学生的自主选课形成一定的矛盾。
为了丰富体育项目,很多教师在开展自己的主课程之外,会通过自身学习,再开设副项课程。但因为教师往往是自学而非接受统一、正规的培训,就造成教师在副项运动上的技能水平不够专业,理论不够扎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2.2 场地器材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具备更加丰富的体育项目,就需要更多的场地和体育器材,如果场地的面积和器材的数量难以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场地器材奇缺,不能满足现有学生数量的需求。比如,很多学校缺乏室内体育场馆,学校可以暂时在室外进行室内项目的教学,但是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则教学活动就无法继续开展,只能停止上课或改为教室内的理论课程。又如,由于北方冬季寒冷,很多情况下无法在室外开展体育课程,很多室外项目教学需要在室内场馆进行。这样,如果学生学校没有室内场馆或者室内场馆数量少,就会导致体育场馆内人员拥挤,使得教学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2.3 学生意识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到中学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教学。因此,学生在小学中学受到的体育教育往往是单调的体育项目,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小到中学的学习过程中,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锻炼意识。从而使学生的健康意识薄弱,不愿意参加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活动。受学生自身意识的影响,很多学生只是被迫参加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影响了俱乐部式教学的开展。
2.4 气候条件
很多体育项目必须在室外开展教学,无疑气候条件也会是影响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方一年四季比较温暖,四季都可以开展体育教学,因此南方开展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更具有优势。相对南方而言,北方气候劣势就更加明显。冬季寒冷而且往往伴有烈风,导致室外项目无法开展。因此北方在进行俱乐部式教学时就要考虑冬季气候这一因素。如果气候条件恶劣加上场地器材不足,就会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合理安排好体育场馆,充分利用现有场馆。
3. 俱乐部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行的策略
3.1 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要重视师资力量,根据学生人数配置充足的教师人数。并不断提升教学队伍的综合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或鼓励教师自己学习新项目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度,提升教师的授课技能,让教师在可以有效开展副项目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最后,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场馆,做到按计划定时开放,让学生有条件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
3.2 合理利用并共享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高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体育教学资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建相应的体育场馆并增设体育器材,从而提升场馆器材的利用率。
由于教育资金有限,很多学校没有条件建设场地,这样学校就必须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场馆。例如,如果学校的体育课程都安排在白天,白天体育场馆人数拥挤,但是晚上由于没有课程安排,体育场馆又闲置不用。这样学校就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将部分体育教学课程安排在晚上开展。解决白天场馆人多拥挤难题,更加合理利用场地,此外还可以减少气候条件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促进体育教学的开展。体育部门还可以联合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商榷,借用闲置的教室开展教学。比如,健美操课程或形体教学等都可以在学校教室进行。
3.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更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学校宣传栏、校内网站、校报、校内广播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俱乐部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坚强意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总结
俱乐部式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运行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项目,拓宽了体育教学开展的途径,让学生更具选择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自愿参与到体育俱乐部中来,更好的参与体育运动。为了更好地促进俱乐部式教学的发展,高校必须充分重视这一教学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增加场地器材投入,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刁志勇,许万飞.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35-36.
[2] 汪秋俊.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6,35(11):7-10.
[3] 姚向珍,刘守燕.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模式运行的长效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