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业统计常见问题及工作建议

2018-01-27尹波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错报漏报总产值

□ 尹波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而现行建筑业统计工作中,因企业统计员基本素质堪忧引发的耗材漏报错报、总产值漏报错报、与工程进度无法进行有效匹配及各类建筑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需要政府统计部门、建筑业企业共同努力,以加强原始数据归集整理为起点,以掌握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为工作着力点,提高建筑业统计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近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到不断提升,建筑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和促进了其他产业、其他部门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但在新形势下,如何面对、解决建筑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建筑业统计工作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课题。

建筑业统计工作常见问题

(一)建筑业企业统计员基本素质令人无法乐观

建筑业企业由于行业特殊性,规范管理相对薄弱,企业统计员大多由会计兼任,有些规模略小的企业会计又由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所以多数面临着统计工作职责不到位、年龄偏大、电脑基本常识无法掌握,甚至连基本的IE浏览器、360浏览器都无法区分,更有甚者县(区)、乡(街)级统计部门对其进行远程辅导时,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远程。建筑业企业统计工作由会计兼任,不但没有充分时间去学习基本的统计理论知识,更不会去花精力学习知晓统计岗位职责与法律法规,最多只是按照前任留下来的资料依样画葫芦,应付了事。即使偶尔被执法检查出问题来,部分企业统计员都觉得无关紧要,大不了辞职。

造成建筑业企业统计员基本素质堪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宏观大环境的影响,统计从业资格证不再作硬性要求,大部分建筑业统计员都是无证上岗,缺乏基本的岗前知识。二是企业负责人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认为统计就是几张报表加加减减,企业法人真正关心的利润收入又都是通过财务报表体现的,导致有些统计员只要是中学毕业会做一些简单的电子表格,把上个月的报表看一遍,下个月就上岗了。三是没有相关政策向基层统计员倾斜。有些大型企业里的老统计员兢兢业业工作多年,但是在职称评定、内部评优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鼓励。久而久之,基层统计队伍慢慢边缘化。

(二)建筑业企业材料消耗量漏报、错报、与工程进度有所脱节

一是耗材漏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消耗量主要指报告期内实际耗用于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材料数量,包括建设工程直接耗用的一次性材料,如钢材、水泥、平板玻璃、铝材等等;其实还包括周转性材料,这类材料多次使用逐渐消耗需要不断补充,如脚手架、挡土板、混凝土工程模板等。造成建筑业企业上报的耗材偏少,价值偏低,与建筑业企业总产值水平不相匹配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统计报表指标设置的客观因素,作为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都已计入了消耗量,而作为周转性的耗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漏报。例如建筑工地上普遍使用商品混凝土,自拌混凝土用量逐渐变少,而企业统计员在核算水泥用量时会存在漏报可能性。第二由于对方单位设计变更而造成的返工、报废等情况也会发生,企业统计员如果对指标理解不足也会存在漏报。

二是耗材错报:最新版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中对主要建筑材料消耗量核算范围的操作指导性有待提高。以木材为例,制度原文规定:木材消耗包括原木、锯材和各种人造板,统一按原木数量计算,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不经过纵锯就直接使用的原木,如桩木、电杆和脚手杆等,可直接计入消耗量。经过纵锯或加工而成的材料、板材和人造板,必须按规定的出材率和换算方法计算出原木数量后,再计入消耗量。计算木材消耗量,不包括小规格材料和废旧材料。但是各种木材的具体出材率(包括平板玻璃折算成重量箱的具体方法)在年度报表制度中均没有具体标明列出。再加上现行统计制度规定,C204-1表中所要求上报的带“*”号指标上报频率为每年一次,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建筑业企业统计员在报表上报中错报。

三是与工程进度有所脱节:在不同的工程阶段材料使用情况肯定不同,如打桩基、主体工程阶段基本耗材以钢材水泥为主,这些耗材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偏高;当进入后期外立面装修及内部装潢阶段后,就基本以木材玻璃为主,而这些耗材占比就会相对偏低。大部分建筑业企业统计员在上报材料消耗时,由于收集整理相关原始资料比较困难及其他因素,无法结合工程进度及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基本都以仓库领用量或采购量,作为实际耗材量上报。

(三)建筑业企业总产值漏报、错报

建筑业企业总产值是指建筑业企业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和其他产值三部分内容。按业务性质又细分为:直接从建设单位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自行完成施工的产值、分包出去的工程产值、从建设单位以外承揽工程完成的产值、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其他产值。

在当今日益专业化的建筑业市场,一些总承包企业经常将部分业务(例如玻璃幕墙、装饰装修)分包给更专业的公司,但总承包企业在上报建筑业总产值时经常会将该业务作为自己公司的建筑业总产值上报;而承揽到业务的玻璃幕墙、装饰装修公司在上报相关报表时又会作为自己的业务再上报一次。反之,两者都漏报的情况也会发生。再者,建筑业总产值反映的是报告期内工程形象进度,应当按照施工完成情况来核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变更调整,给企业统计员计价和工量统计带来不少难题,再加之上报时间紧张,统计员干脆凭经验、感觉估算上报。还有些企业统计员,就直接按单位工程款的付款情况来上报产值,这其实就是将建筑业企业产值与营业收入完全等同。而实际上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对方单位不按工程进度付款、不按合同约定付款、拖欠工程款时有发生,造成建筑业企业总产值与实际工程进度有所脱节。

政府统计部门工作建议

一是要大力加强指标体系顶层研究设计力度。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容易漏报错报的指标,从上报频率、指标设计、指标解释加强前沿设计。如204-1表中的带*号指标,笔者建议上报频率可以从一年一次调整为一年四次;再细化一些耗材间的转换系数,能否考虑推出像各类能源消耗指标之间均有明确的换算系数,最后再统一以“吨标煤”来进行核算,以尽可能保证建筑业统计数据质量。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以《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为抓手,加大在企业中的宣传力度。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典型违法企业、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让建筑业企业负责人和统计员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三是要加强建筑业企业统计基础培训工作。市、县(区)两级政府统计部门应下发相关文件明确基层统计员上岗前的基本工作标准。而且建筑业企业人员流动性强、规范管理难,乡(街)、县(区)两级需要常抓不懈地对企业统计员进行培训指导,确保企业统计员第一时间掌握方法制度。

建筑业企业工作建议

一是建筑业企业要重视统计员培养。建筑业企业一般宜选择责任心较强的项目经理、监理员、资料员担任企业统计员。然后企业内部再初步搭建出一套数据收集、上报流程、部门间原始资料共享的工作体系。二是要重视解读理解建筑业统计指标。每个季度应召开相关人员、相关部门的分析例会,及时梳理、解读报表间指标运行情况,以形成高质量的、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之有效的建议意见。三是要注重企业统计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台账作为建筑业企业保管积累统计原始资料的重要工具,是建筑业统计工作必备的数据依据。要充分发挥好台账这个载体,切实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口径和计算方法及时登记,并与原始统计记录、报表及相关资料保持一致。

猜你喜欢

错报漏报总产值
“事前震慑”与“事后纠偏”: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错报和重述的跨期监管研究
基于区域气象观测站的黔东南州暴雨漏报过程统计分析
论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应用综合管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某市死因监测漏报的调查报告
浅析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及应用
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
临床乳腺检查筛查乳腺癌中降低病灶漏报率的探讨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