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分析
2018-01-27胡本良
■ 胡本良
现阶段,两岸关系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而陷入僵局。但在“陆强台弱”格局下,祖国大陆对蔡英文当局保持压制态势,两岸融合发展也不断推进,岛内民意出现“统升独降”积极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加大干涉台湾问题力度,但不能改变两岸关系大势。总体上,当前两岸关系具有对抗性与融合性双重特征,在僵持中仍不断向前发展。
一、影响两岸关系的两个主要维度
政策立场因素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维度,两岸是相向还是相背而行,决定着两岸关系状态。而两岸之间实力对比是另一个重要维度,决定着两岸关系格局。当前,两岸政治立场上的分歧致使双方处于僵持对抗状态,但“陆强台弱”实力对比决定着祖国大陆在对抗中占据优势地位。
祖国大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具有共同认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然而,蔡英文上台后采取了与马英九迥然相异的政治立场,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相当于单方面推翻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政治基础。蔡英文虽然在两岸关系上摆出一定的善意姿态,称要“维持两岸现状”等,但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等于挖掉两岸“现状”的根基,实质上是对“现状”最大的破坏。
“台独”分裂行径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威胁和障碍。祖国大陆一贯坚决反对“台独”,明确宣示要以包括军事在内的一切手段遏制“台独”。但蔡英文和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放弃“台独”党纲。这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对抗性质,处于“冷对抗”甚至“热对抗”状态。
而从两岸实力对比看,祖国大陆已经对台湾占据压倒性优势。祖国大陆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7年祖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12.25万亿美元,而台湾仅为5.7千亿美元,不足祖国大陆的5%。祖国大陆军事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各种先进武器不断涌现,反观台湾,不但各种武器陈旧不堪而且军心严重涣散。两岸在发展态势上,呈现出祖国大陆蒸蒸日上而台湾日益衰败混乱的鲜明对比。“陆强台弱”“陆治台乱”格局已经形成,台湾已经没有与祖国大陆抗衡的资本。
美国是影响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而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也日益缩小。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工业国和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美国的60%以上,而且显示出强劲的赶超美国势头。中国在军事方面与美国的差距也不断缩小,初步具备了反对美国“介入”台海的能力。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对各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当然,美国在综合实力以及高科技方面对中国仍有巨大优势,但不能否认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现状和趋势。
总体而言,当前民进党执政使得两岸关系面临风险和挑战,但从两岸实力对比看,祖国大陆牢牢掌握着两岸关系主导权。而实力维度比立场维度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立场要建立在实力基础上。习近平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祖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增长,决定着两岸关系的现有格局和迈向最终统一的发展方向。
二、两岸政治上的激烈博弈
当前,两岸在政治上进行激烈博弈,但也是一种力量非对称博弈,祖国大陆对“台独”形成强力压制态势。虽然蔡英文当局仍进行困兽之斗,但改变不了两岸博弈格局。
一是军事上强力震慑“台独”。军事手段仍是遏制“台独”最直接、最有效手段。祖国大陆在军事上不断“亮剑”,航空母舰、战机绕岛航行已经常态化。4月,祖国大陆在台海举行实弹军事演习;6月,“中华神盾”驱逐舰在台湾周边海域逗留逾一周,国防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就是针对岛内“台独”分裂势力。这充分说明祖国大陆牢牢控制着台海局势,“台独”分子如果敢铤而走险,只能是自取灭亡。
二是在国际社会巩固一个中国框架。“台独”分子一直试图在国际社会凸显“存在”,但蔡英文上台后却连番遭受挫折。由于两岸默契不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萨尔瓦多等先后与台湾“断交”,台湾“邦交国”降至17个。马英九时期台湾参加了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大会等,现在又被排除在外。台湾非“邦交国”则进一步宣示一个中国原则,连日本也明确表示仅与台湾保持“民间关系”。同时,包括美国和日本的44家航空公司按照中国大陆要求对台湾标识做了更改,东亚奥林匹克协会更决定取消2019年台中市东亚青年运动会。
在“台独”分子执政情况下,两岸关系反而“逆势而上”,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继续推进。当然,蔡英文当局并未束手就擒,仍以或软或硬手段进行抵制。
一是以柔性手段与祖国大陆周旋。蔡英文依然重复“维持现状”的谎言,多次表示“承诺不变”,“不会暴走、不会僵住”等,试图把自己塑造成现状的维护者,而把两岸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祖国大陆。蔡英文多次抛出与习近平见面话题,但又称要“对等、不设政治前提”,被外界嘲讽为缘木求鱼、精神分裂。蔡英文还经常向国际社会控诉,把中国大陆打击“台独”污蔑为打压“弱者”、打压“民主”,以博取国际社会同情。
二是摆出强硬对抗祖国大陆姿态。目前,蔡英文当局在言语上把“中国”与“台湾”并用,完全是“一边一国”立场,同时不断发出强硬叫嚣,称“不会坐视”“不再忍让”,还呼吁国际社会一起“制约”中国大陆。蔡英文当局一直企图从军事上对抗祖国大陆,把军事战略定位为“防卫固守,重层吓阻”,极力谋求从美国采购先进武器,大力推行“国机国造”“国舰国造”等。在被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拒绝的情况下,蔡英文当局仍然派团在会场外“蹭会”“闹场”,企图给祖国大陆制造麻烦。在“M503航路事件”爆发后,蔡英文当局更拒绝了部分加班机申请,致使很多台商不能回家过年。
三是在岛内推行“文化台独”和打压反“独”异己力量。蔡英文当局利用执政权继续在岛内推行“文化台独”,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领域大肆进行“去中国化”。同时,蔡英文当局加紧“铲除异己”,通过“不当党产条例”和“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从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打击国民党。对新党更欲除之而后快,先是突击传唤王炳忠等人,后又以“国安法”为借口提起公诉。本是“墨绿”的柯文哲因主张“两岸一家亲”,民进党也对其连番攻击,并决定在今年台北市市长选举提名时不再礼让。
四是岛内各种“台独”势力蠢蠢欲动。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为了与蔡英文别苗头,多次高喊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一些急“独”团体谋划在年底选举时推动“2020年东京奥运正名公投”。李登辉、陈水扁等则组成“喜乐岛联盟”,宣称要在2019年发起“台独公投”。这些都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虽然“台独”分子动作频频,但当前两岸博弈态势已经完全改观,蔡英文当局无力像李登辉、陈水扁一样发起重大挑衅。所谓“蚍蜉撼大树,笑不自量力”,“台独”分子的行径根本不能改变两岸关系总体格局。
三、两岸交流继续推进
当前,两岸交流受到政治因素严重干扰,但两岸交流也有着自身规律和内生动力,能够以自身方式克服政治因素干扰;加上祖国大陆采取积极措施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交流在民进党阻挠下仍然不断前进。
一方面,祖国大陆在两岸交流中坚守原则。两岸交流是有基础有原则的,不能变调走样,不能变成资助“台独”和帮扶民进党。蔡英文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了两岸交流基础,使得原有的一系列安排都难以为继。两岸间23个协议部分难以执行,一些民间交流机制也难以维持。祖国大陆不再对台大规模采购,并坚决杜绝台商、台湾艺人一边在祖国大陆赚钱、一边搞“台独”,陆生、陆客赴台规模也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祖国大陆积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从两岸同胞福祉出发,祖国大陆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推动两岸交流。2月发布“惠台31条”,开放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部门之多前所未有,是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重大举措。台企和台胞获益良多,充分说明祖国大陆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祖国大陆发展机遇,开始运用自身发展成果解决台湾问题。祖国大陆单方面落实“同等待遇”,消除了原来差异化待遇带来的不便,让台湾同胞切实感受到“两岸一家亲”,更加自觉地融入到祖国大陆发展进程中。
然而,蔡英文当局在两岸交流问题上一直反其道而行之,不顾民众福祉强行割裂两岸经济连结,特别是不遗余力地抵制两岸融合发展,试图维护“台独”经济基础。
一是在经济上“远中脱中”。蔡英文一上台就喊出要“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处心积虑地压缩两岸交流。为了替代祖国大陆市场,蔡英文当局抛出“新南向政策”,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的关系。在“新南向”不断遇挫、难以展开之时,蔡英文当局仍然孤注一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继续推行。蔡英文还着力加强与美日的经济联系,想方设法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在美国退出后,又极力加入日本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CPTTP)。美国挑起贸易战后,蔡英文当局还宣称要剔除进口钢铝中的“含中”成分,并一度宣布将祖国大陆的中兴公司列为出口管制对象。
二是不断阻碍两岸交流。蔡英文当局一直通过制造“绿色恐怖”阻碍两岸交流,立法限制岛内退役将领“登陆”,大肆炒作有关陆生的“不涉政治承诺书”,试图针对“共谍”制定“反渗透法”等。祖国大陆发布“惠台31条”后,蔡英文当局更是如临大敌,丑化抹黑为“名为惠台、实则利中”等,同时提出“四大方向”与“八大策略”等“反制”措施。大陆事务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等严厉警告赴陆有严格法律限制,企图遏制人才西进。部分高中学校报考祖国大陆高校人数剧增,蔡英文当局则打电话“关切”,对于祖国大陆赴台招生招聘,更是通过严审等手段设置障碍。
虽然蔡英文当局极力阻挠,但在祖国大陆推动下,两岸交流仍然不断向前发展。据台湾统计,2017年两岸贸易总额1390.4 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8.0%,而2018 年第一季度两岸贸易总额358.8 亿美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7.4%。两岸经济连接不但没有弱化,反而进一步加强。“惠台31条”发布后,台湾岛内更是出现新一波“登陆潮”,台湾青年“登陆”热情尤为高涨,为两岸关系注入新活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交流无论蔡英文当局怎样破坏阻挠,都不能阻止进一步融合发展趋势。
四、岛内民意“统升独降”
岛内民意走向是影响两岸关系重要因素。民进党一直极力“绿化”台湾民意,岛内“台独”和“台湾人”认同也一度升高。但民进党再次上台后,岛内民意并没有朝着继续“绿化独化”方向发展,而是发生了“统升独降”积极变化。
一是岛内统“独”认同发生转折性变化。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民调显示,主张“台独”的比例从2014年最高点23.9%,下降到2017年22.2%,主张统一的比例从2014年最低点9.2%,上升到2017年12.5%。同时,“台湾人”认同从2014年最高点60.6%,下降到2017年55.3%。“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认同从2014年最低点32.5%,上升到2017年36.6%。《远见》2月民调显示,“赞成台湾独立”的比例从2014年高点32.1%,下降到2018年21.1%,创调查以来10年新低。“赞成统一”比例从2011年6.4%,上升到14.8%,攀上调查以来10年新高。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知也发生逆转。6月,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祖国大陆好感度48.8%,反感度43.9%,这是该调查首次出现好感度逆转。
二是岛内反“独”促统声音增大。马英九执政时曾主张“不统、不独、不武”,但现在表示“统一”是潜在选项。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被指本土色彩浓厚,但上任后表示坚定反对“台独”,日前更指出“两岸最终目的要以统一为原则”。2月,台商林德旺在台南成立“台湾人民共产党”,魏明仁在彰化升起五星红旗等,都引发岛内轰动。以王炳忠、侯汉庭等为代表的青年人一直为两岸统一大声疾呼,也对岛内舆情产生重大影响。在“台独”话语霸权笼罩之下,台湾反“独”促统的声音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发强烈和壮大。
岛内民意变化有常规性因素存在,即所谓选民平衡观,当一个政党执政时,选民反而偏向另一个政党,以防止执政党走“极端”。就如马英九执政时,“台独”认同反而升高一样。然而,目前的民意变化仍有深层原因。
从消极方面来说,民众发现“台独”之路走不通。民进党目前完全执政,但在祖国大陆全面压制下,“台独”分子所鼓吹的“主权”不断没有增强反而更加削弱。而“台独”分子对内更是“治理无能、斗争有术”,无法带领台湾走出经济困境,反而一味进行清算斗争。因此,“台独”只能伤害“台湾尊严”、拖垮台湾,这促使“民心思变”,统一意识逐渐觉醒。
从积极方面来说,祖国大陆本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民众此前“拒统”部分原因是因为祖国大陆贫穷落后,但现在祖国大陆的发展朝气蓬勃,而台湾早已风光不再,很多民众认识到两岸融合统一才是台湾的希望所在。同时,祖国大陆积极推行各种惠台措施,提出“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等具有感召力的理念,有力地引导岛内民意走向正确轨道。
岛内民意变化对岛内政治具有重要影响。长期来看,这将削弱民进党立党之基。民进党的发展壮大建立在整个社会不断“绿化”之上,现在岛内民意发生“去独向统”转变,对民进党具有釜底抽薪作用。短期来看,这也将减弱民进党在岛内的优势地位。随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流失,民进党对岛内政局掌控也会下降,其在选举中的优势地位更会受到冲击。
岛内民意变化对两岸关系也有重要意义。当前民意转变说明岛内“反中”“恐中”情绪有所降低,大大压缩了民进党以“大陆打压”操弄岛内民意的空间。同时也改变了两岸原来“越交流、越疏离”的怪状,有利于两岸民众在交流中深化感情和认同。长远来看,岛内民意变化有利于塑造两岸统一大势。两岸统一在岛内必须有坚实的民意基础,祖国大陆一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现在岛内民意发生“弃独向统”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积累了良好条件。
五、美国对台湾问题影响更加复杂
当前,美国因素对台湾局势的影响进一步凸显,这与中美之间大博弈的背景有关。美国把中国大陆的发展视为新兴大国对守成大国的挑战,不断对中国采取遏制围堵等措施,在台湾问题上更是频频出牌,极力推行“以台制华”战略。
美国以空前力度打“台湾牌”。美国针对中国大陆提出“印太战略”,并极力把台湾拉入印太战略中,称“台湾是整个印太地区的民主典范”。同时美国以法治化形式强化与台湾关系,特别是军事关系。2017年,美国通过《2018年国防授权法》,建议重启美台军舰互访。2018年3月,美国通过“与台湾交往法”,允许美台高层互访,这是继“与台湾关系法”后美国又一个重要涉台法案。美国国会还试图推动“台湾安全法”,以实现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美台军事合作也有升温趋势,美国加大对台防卫承诺,核准向台湾出售潜艇制造技术的“营销许可证”。7月,美国两艘驱逐舰还通过台湾海峡。“美国在台协会”在台湾建了新馆,这是美国在亚洲面积最大的驻外机构,还传言派驻海军陆战队进行维安。
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台政策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严重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是中美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此前中美差距在“安全距离”,美国对掌控台海局势比较有信心。但现在中美实力差距缩小,中国大陆已经突破第一岛链,美国焦虑感日益严重,因此不断主动出牌,以“打破现状”的方式维持对台海掌控力。
同时,美国打“台湾牌”时仍然有所顾忌。中国大陆对台湾问题已经明确划出了底线和红线,并向美国发出严重警告。2017年,驻美公使李克新指出,“美国军舰抵达高雄之日,就是解放军武力统一台湾之时”。日前,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国防部部长马蒂斯时指出,“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美国在台海并不是完全肆无忌惮,其一系列动作表面上看似热闹,但到目前为止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美国军舰泊台、美台高层互访都停留在纸面上,6月12日内湖新馆落成美国也没有派出高级别官员。
岛内对美台关系也反应不一。蔡英文当局一直采取“倚美谋独”“联美抗中”策略,而美国主动加强与台湾关系让蔡英文当局欣喜若狂,更加卖力地充当美国的“马前卒”。蔡英文对美国涉台法案多次表示感谢,称赞“美国在台协会”新馆落成是台美关系重要里程碑。蔡英文当局还极力迎合美国“印太战略”,宣称要强化与印太国家合作。绿营防务智库内部甚至提议以“人道救援”名义将太平岛租借给美军使用。然而,岛内民众对美国和蔡英文当局的做法充满担忧。因为美国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做法都是以“美国优先”为考量,只是把台湾作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棋子。“美国在台协会”前处长梅健华更表示,美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会帮助台湾。蔡英文如此拥抱美国对抗祖国大陆,实际上把民众置于险境之中,在三方博弈中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弱小的台湾,因此民众反应并不热烈。
美国大打“台湾牌”对两岸关系造成巨大冲击,台海局势面临严重风险和挑战。但中国大陆随着实力的增长,完全有实力和信心应对美国的挑战。美国的干涉不可能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更不可能扭转两岸走向统一的大趋势。